第三卷 第67章 - 锦绣中华 - 向唯达
以范婧滋秉性,在日常生活中,哪天如果不弄出一点刺激来――哪怕是一点点,这一整天,她就觉得过得无趣。自认为知识比埃米尔渊博,反应比埃米尔敏捷,就有意无意间从口里冒出一些与“出哲玛提”主题有悖的言语。阿訇听到后每每加以制止,并要求多讲真主的大能・・・・・・她则讲自己的认知,并结合科学知识,与阿訇进行辩论。别人都履行“出哲玛提”的基本职责,她则打开“笔记本”搜索“主麻日”的相关视频。阿訇叫她不要看,要学习圣人的六大美德等――她报以很不理解,很不以为然之态。但是阿訇很自信并放言: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能够提制止她的这一弊端――她亦因此感叹:这些人仿佛对今世生活不屑一顾,仿佛对现代科学成就漠不关心,仿佛在拒绝经典以外的知识――这是许多人包括范婧滋在内不理解泰卜利俄,和该活动保持距离的原因。但是不光阿訇自信――泰卜利俄的人也很自信,从教的人数会不断增加・・・・・・
当天下午,大家去林管所看望一个回族人。他从北京来此地数十年了。清真寺的一位老人进去和他交谈,其他人坐在车上等着,但交流得不是很愉快,因为那人对清真寺特别关顾他之事,颇感厌烦――这不由地让樊琼想起一句先知的话:他想让众人进天堂,但是众人却拒绝他,而入“火狱”――现实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大家还计划去看望一个当年迁入此地的“二逆子”老太太,但是阿訇说刚探望她不久,老太太虽有心回归信仰,但子女以脱离关系相威胁,老太太只能犹豫不定了。此时,阿訇说只要有信仰,一切犯罪都可以容忍,哪怕她“养猪”也没有关系――多少穆斯林其实已经丢掉了高贵的信仰。
晚上,同行者都念了睡觉的礼节,确定了睡姿和朝向,洗了小净,念过了杜瓦伊(中国穆斯林特有的标志,上面写的是阿拉伯文,祈求真主保佑平安之意。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把“杜瓦伊”放在家门口或一进门能看到的位置上,也有放在枕头底下,其实更多的是将之放在心里了)后自顾追梦和寻梦了――只有梦中的樊琼觉得:为遵循圣行而自觉放弃习惯(指陋习),这比高谈阔论更令人感动,樊琼感到信仰确实深入到这些穆斯林兄弟的内心中――这不由地令她联系起中国的直销,是否应该借鉴――更多地借鉴・・・・・・
第三天,正值主麻日,大家依旧是严格地按照程序做。
樊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祈求施恩的主,在这吉祥的斋月,不要因为自己违背了真主的命令而使她成为下贱的人,求主不要用严厉的刑罚惩罚她,让她远离那些使真主恼怒的事。她坚信主是信士的最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