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财政收入 - 五代逆天 - 崆峒007
马云狐疑的看着拓跋恒,他心里在盘算着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亲,百度搜索眼&快,大量免费看。按拓跋恒的法子,国库有了新的财政来源,确实是富裕了一些。可是,范质说的也不错,这叫与民争利啊,说的难听些这主意高不要就是穷家富国。更何况,万一换了个昏君,他把丝绸的收购价格订的很低,却把价格订的很高,他自己从中获利,哪不论是对农民,还是对商人都是一种伤害啊,国家赋税虽然搞来了,可是却把老百姓的钱诈的精光。
连马云这个大皇帝都有对后世子孙不肖的担忧,朝廷的大臣们更是一个个忧心重重,一个个跳出来反驳拓跋恒,直说他的这个主意是馊主意。这丝绸等物品可不是盐政,家家户户都要吃盐,都要用盐,所以不管是谁当政,他都只能老老实实的把这件事做好,绝对不敢在面出幺蛾子,可是,丝绸、瓷器可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名贵的丝绸,它的适用面比较窄,调整的阻力不大,可是对百姓特别是对织户,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韩熙载紧接着就跳了出来:“昔年,萧何为汉相时,经常会提拔那些整日里似乎不做什么事情的官员,有为不解,问其实何以,萧何边说:‘其非不为也,恐扰民也’。臣以为眼前尚没有平定,百姓负担颇大,实是不宜在实行多变政务,给百姓更多的负担。”
当下你来我往,又再一次演了一挑N的剧目。反对由国家管理的人多,支持的,大概也就拓跋恒一个。但是拓跋恒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现在大楚虽然日渐走了正轨,可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马云也有点舍不得这个金窝窝。他可是听说了,湘王马希萼就把江南的这些首饰金银等东西运到辽东,就是数倍的利润啊。那挣钱简直比拾钱都容易。现在恐怕举国都知道去辽东比下南洋赚钱,都在羡慕湘王呢,不知道有多少商人都想足其中,做一趟跨国买卖。
拓跋恒做事,向来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眼光也不差,除了人耿直意外,那也绝对是一个人精啊,绝不做什么哗众取宠之事。他做事极为认真,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是为了凑数据、为了完成指标,听风就是雨的别人,他向来都是复查咨询过之后,才的。可今天怎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建议呢,他内心里是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吗?真的是想把奢侈品收归国有吗?马云思考起拓跋恒的立场来,这老小子不会是有别的什么想法?马云想着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拓跋恒果然是心里没安什么好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别忘了,马云自己是怎么发家的,楚国是怎么能够出一个蛮荒之地五代时期,湖南还不发达发展起来的,他靠的就是垄断经营楚国的特产。楚国出名的织锦、茶叶,全部都是由官府经营的。只不过到了金陵之后,楚国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繁荣市场面来,才逐渐放松了对荆南地区的织锦经营权,但是,且不说茶叶、食盐仍然牢牢地控制在了官府的手中,就算是织锦松绑的力度也是很小的,更可况,随着地盘的扩大,江南的湖丝等一些名品,也时不时被官府管制着。
拓跋恒今天借着马希萼下海的事儿,提起奢侈品,他恐怕是不是想把丝绸这些东西收为国有,而是想让朝廷彻底放松对名贵物品的管制。马云终于猜出拓跋恒的用心了。拓跋恒这么做不仅仅是在为楚国的富商们说话,更重要的是,他在担心。
就见拓跋恒不慌不忙的转转身子,冲着范质躬身一礼,笑道:“那依范相的意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理呢?”
范质不疑有它,当下还有点忿忿不平的说道:“由朝廷统一采购绝对是因噎废食。当然,拓跋大人的考虑也不能说不对,依臣之见还是将这些金银器皿、名贵丝绸课以重税的好,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贵重物品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挤压了商人的利润,或许就能够减缓民间百姓对奢侈品的需求,压制奢靡之风。”
马云问徐仲雅道:“徐爱卿,你的意见呢?”
徐仲雅犹豫了。说实话,拓跋恒说的那一套,他固然是反对的,可是范质的意见,他不同意。他心里有点恼悔,这范质什么都好,就是子太软,纯粹一个老好人,看拓跋恒做了让步,范质就不愿欺人太甚。徐仲雅为什么不认同范质的意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拓跋恒这个“奢侈品”的打击范围太大了,楚国凭什么能够连年征战,凭什么在连年征战的同时,还能够开发荆楚地区,大力发展水师呢?大楚为什么能够在遭遇汴京惨败之后,又迅速的安定下来,并且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宿州地区呢?
原因很简单,大楚有钱啊!可大楚那里来的钱啊?大楚的土地赋税非常少,老百姓生活富裕,可朝廷的财政收入却又很丰腴,这是为什么呢?这根子就在茶叶、织锦的官方经营面,不管是海外贸易,还是内部销售,这两样东西,给了大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钱。作为拓跋恒的老朋,徐仲雅也明白拓跋恒的意思,这老东西现在变聪明了,他抓住了皇帝无论如何都要给他面子的心里,辗转腾挪,本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精神,拓跋恒提了两个高标准的条件,可等大家纷纷反对的时候,他再逐步引导大家讨价还价,满足他的要求。
徐仲雅想明白了,站出来直接说道:“陛下,现在天下动荡,黎民遭劫。为了早日能够一统华夏,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大楚首倡义旗,南征北战,方才焉有江南之地。现在大业尚未完成,朝廷赋税微薄,对统一大业支持有限。臣觉得拓跋大人言之有理,大战就是比拼国库,最耗的不是战士,是银子。因此,拓跋大人的意见,臣认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