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整军经武(四) -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张涛1985
民国兵工极端落后的原因有。第一。确实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基本为零。第二。当权者不重视重工业。有浓厚的买办思维。如抗战前阎锡山主动要求将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太原兵工厂交给中央。拆建到后方安全的地方。不过要求给予一定的补偿(约500万法币)。中央看不起地方厂。觉得吃亏。不愿意要。双方扯皮到鬼子打进太原还沒解决。将这个最大的兵工厂白白便宜了鬼子。这500万多么。就相当一个半中央军的师一年经费。这个兵工厂仅36-37年就生产75毫米山炮200多门。而中央的兵工厂根本沒这个能力。买外国同样数量的大炮(当然质量要好些)需要1200万法币。更别说同期这个厂还生产2万支步枪。近千万发子弹。还有十几万发炮弹。几百门迫击炮。千余挺机枪。第三。当权者贪大求全。盲目崇洋媚外。国民政府的眼睛只盯着德国美国等几个武器精良的国家。而且计划建厂之后。首先就是派人到外国考察个一年半载。之后与外国公司签订合同。工厂设计。主要机器设备。甚至辅助设备一律全新进口。甚至有些国内土建也聘请外国工程师监督指导。这一來。加长了建设周期。多花了钱财。第四。议而不决。决而不办。计划随便更改。也是普遍问題。如28年计划的强大舰队。直到抗战开始还在纸面上。计划36年底建成的炮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38年初机器设备还沒运到中国。计划37年建成的钢铁厂。38年初厂房还沒建成。等等。最后。人事倾轧非常厉害。当时流行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大批地方的兵工专家。在工厂被中央接收后(甚至是厂长换了后)失去了工作。如民国最主要的兵工专家如韩麟春。杨文凯。邓演存等除韩麟春死得早外。都是在兵工厂被接收后失业的。有限的人才不能使用。也极大地制约了民国兵工业的发展。
王振宇决心改变这个局面。说实话。王振坤其实是个土鳖。真正替王振宇在管理这未來的八大军工企业的是由从北洋挖來的“韩麟春式”步枪的设计者韩麟春。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毕业于保定一期炮科的邓演存。善于机械制造和爆破的贾小侯(此人辛亥革命时是玩炸弹的)外加侯德榜四个高级工程师。由这四个人挂帅。就不怕王振坤这个外行被下头忽悠了。
韩麟春的职务是枪弹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邓演存的职务是火炮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贾小侯的职务是设备和火药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侯德榜的职务是化工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此人和军备部关系不大。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不授军衔。
而八大厂的技术人员主要來源有二个:第一是把目前南方九省全部大大小小17个兵工厂组合起來(对于把那些不懂技术的官僚王振宇的要求是全部淘汰。从技术人员中提拔管理干部。厂长是总公司委任)。第二是留学外国的学生。这个从民国二年起。王振宇就陆续送人出去学习了。到民国五年底。这个公派留学生的规模达到了7000多人。其中有4000人为军工方面的留学生。截止明年七月。预计会有2000人回国。然后进入军工厂或个研究所工作。
按照现在这份军工建设计划。到1918年。海军和空军不去管它。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至少陆军方面。军工部门每月的产量就足够满足一个整编甲种师的需要了。
不过王振宇对于军工还有更多的想法。只是沒必要现在一下子全部都拿出來。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至于陆军未來的冲锋枪。坦克等武器那是必须要搞的。空军的各种飞机还有放空火炮那也是要搞的。海军这个烧钱的项目那也还是要努力烧的。只不过重点可能是在航母和潜艇上。而战列舰这种大家伙。王振宇的想法是一个大子都不会掏在这个上面。有关于战列舰的世界纪录还是让日本海军去创造吧。如果海军部那帮子人要是知道王振宇心里的算盘是一条战列舰都不造的话。Www。。com那么估计他们会马上叛逃去北洋的。
王振宇对于国防的建设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那就是陆军在1921年前超过日本;同时在1929年前后迈出参与世界争霸的脚步。
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王振宇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題就是执行力的问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光有武器还不行。还得有善战的军队。
就拿中日甲午战争來说吧。如果单以国力來说。日本根本不够看的。如果单以装备來说。日本也不是清军的对手。但是结果了。大清万劫不复而日本成功崛起。
王振宇依然十分清楚的记得后世的军事学家对于甲午战争的总结:
一、国殇伤在政体上。体制落后必然挨打。
1887年3月14日。正当慈禧太后准备挪用海军购舰专款大修颐和园之际。日本天皇谕令提取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作为购建海军舰船补助用费。
二、战败败在贪腐上。腐败不除。未战先败。
光绪七年至十七年10年间。海军专项拨款应在4600万两白银。即便扣除相关因素也在3680万两左右。十年间。北洋海军共购买军舰9艘。花费总额充其量为1100万两。有近2600万两白银被中饱私囊。Www。。com
三、强国必须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永远成不了强国。
开战前。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疏于国防建设。有国无防。有军不强。即便从西方国家购买了军舰。有的舰是有舰无炮。有的舰是有炮无弹。开战前三个月。李鸿章拟为北洋海军换新式炮21尊。竟难筹此款。而不得不先为镇远、定远两舰购买快炮12尊。而此时。日本几乎所有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这就为甲午之战埋下了隐患。
四、强军必须观念创新。观念落后。满盘皆输。
19世纪90年代。“巨舰重炮”已经被“快船快炮”观念所替代。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装备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北洋舰队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10分钟内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185。由此可见。虽然在战舰总吨位上北洋舰队并不差。但是作战理念落后。导致优劣转换。
五、强军重在塑造军魂。沒有勇敢精神的军队将是散沙一盘。
六、强军必须有合用、管用、够用的武器装备。
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艇数量难分伯仲。而在建军质量上中国处于劣势。定远和镇远舰舰首炮塔之4门主炮。由于设计缺陷。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只能正向直射;8门12英寸口径炮。仅有作战用开花弹3颗。其余皆为实心练习弹;其他各舰据传每炮仅有15颗弹药。海战中。后续补充弹药或者与火炮口径不符。或者质量太差。还有的击发时成哑弹……如此等等。北洋水兵纵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力。
七、强军必须常备不懈。有备才能无患。
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有清醒认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阶段。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毫无戒备的状态下。迎來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八、强军必须有高效的指挥、情报、通信系统和可靠的后勤支援体系。
所以王振宇在治军方面就此提出了几条重要意见:
第一、军队反腐败工作放在首位。包括建立军事主管。参谋主管。政治主管三驾马车互相制衡的班子;包括成立宪兵司令部和军事纪律部。对军队内部的账目进行严格审核;还包括把军队的人事权和财权上收。让士兵成立自己的委员会。从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军官的特权等等
第二、野战部队被要求每年的夏季和冬季进行二次实弹作战训练。训练周期在十天到二十天之间。而非野战部队。安保部队。预备役部队在每年的秋季秋收后也要进行为期十天到十五天的实弹训练。
第三、建立严格的军队财务。装备。物资管理制度。把各种漏洞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