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韩信拜将(下) - 秦末风云 - 东北鑫仔
三天内。刘邦接连巡视了五座军营。对汉军士兵进行鼓舞。又在观武台上观看将士们演练阵型和战场拼杀。对汉军近期的训练十分满意。
乘坐轺车刚刚赶回汉王宫。一名毗人从远处小跑而來。在刘邦身前拱手道:“大王。丞相大人带着韩信。在偏殿等候多时了。”
刘邦点点头。萧何早就和自己提起过。会在这几天带來韩信。此时刘邦已顾不得身心的疲惫。从轺车上下來。便匆匆向偏殿行去。
穿过长长的回廊。很快。刘邦來到了偏殿。殿内。萧何与韩信正在品茶。当他们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时。刘邦已经走进偏殿了。二人慌忙起身。给刘邦施一礼:“见过大王。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刘邦点点头。示意二人坐下。这时。两名内侍紧随刘邦而入。将刚刚泡好的新茶放到众人面前的桌案上。随即离去。不久。偏殿的殿门被缓缓关闭了。
殿内出现短暂的安静。刘邦并沒有急于发言。他拿起茶杯。轻轻的吹着热气。呷一口。这才笑道:“好茶。”
刘邦轻轻将茶杯放到桌案上。这才笑看韩信。问道:“你可还记得本王。”
“当年丰乡一战。我曾追随项庄将军。与大王有过一面之缘。”韩信拱拱手。刘邦满意的点点头。又道:“你为什么來汉中。”
“大王乃枭雄本色。普天之下。能与项家争鼎之人。非大王莫属。”
“本王入关之时。可恨张良匹夫。悄悄烧绝栈道。断本王退路。如今想要出关。奈何无路可走。不知你可有妙策。”刘邦试探着问道。
“呵呵。大王是明知故问。若大王仅仅只在乎栈道。又为何这么久。不曾派人前去修理。我敢断言。大王一定另有妙策。”韩信笑而不言。只目光中。多了几分自信。
刘邦将韩信的表情尽收眼底。他迟疑片刻。柔声问道:“我若用将军为大将。可有出汉中之策。”
“大王若肯听我一言。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我可保证大王安安稳稳走出汉中。不会受到任何阻碍。”韩信朗然笑道。
即使是一向沉稳的萧何。此时也不淡定了。他惊讶的看着韩信。而刘邦早已得到张良嘱咐。知道韩信又出关妙策。所以不曾将惊讶展露于外。但他也很想听听。韩信出关之策。便笑问道:“韩将军不妨直说。”
“大王何不拣选数百人。前往修理栈道。”
“数百人。数百人如何能修好栈道。”刘邦诧异。萧何也附和道:“是啊。即使调拨五万人。恐怕三年内。也不能修好栈道。”
“大王。修理栈道。只是做给章邯看的。让他卸去防备。而真正北上之路。Www。。com我已定在陈仓。从那里北上。可保大王轻轻松松。杀回关中。”
听到韩信说陈仓。刘邦立刻起身。喝到:“那地图來。”
一名毗人慌忙捧着地图。走过來。将地图展开在地上。刘邦走过去。在地图上看了半响。很快。他的目光锁定在陈仓上。笑问韩信道:“有几成把握。”
“十成。”韩信自信满满。刘邦有思索片刻。他终于下定决心。用手狠狠拍在地图上。大喝道:“就这么定了。半月后。我要亲自为韩将军授权。”
……
与韩信交谈的第二天。刘邦便下旨。在沔水南岸。修筑高台。这是要北上誓师的举动。随即。在南郑兴起一阵传言。刘邦将会在三军中选一能臣。授予大将军职务。统领三军。向北进兵。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一些久经沙场的战将都在四处打探。想要知道。刘邦究竟会选谁为大将军。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佳人选。无论是统兵。还是练兵。他们无疑都是汉军中最棒的。
可刘邦的消息封锁太严。众人无论如何打探。甚至用钱收买汉宫中的内侍。却一无所获。终究。他们只能等待刘邦下一步指示。
终于。在六月中旬。刘邦下达了沔水拜将的旨意。Www。。com并要求三军将士。齐集坛前。
这天清晨。十多万汉军。已五大方阵排列在沔水岸旁。鼓声。号角声不绝于耳。一面面红色的汉旗迎风飘扬。
东南风起。卷夹着尘土四处飘荡。但汉军中却无一人躲避沙尘。他们都在凝望着不远处的高坛。不久后。将会有一个新的大将登坛。接受汉王的封赏。
这是无比光荣的时刻。而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将领们。更是无比激动的看着高台。他们很希望。当刘邦抵达之时。能够喊道自己的名字。
忽然。隆隆的鼓声和号角声戛然而止。一名司礼官在坛前大喊:“大王到。”
一队数百人的亲卫队护卫着刘邦缓缓而來。在刘邦身旁。郦商与萧何一左一右驭马而來。快到坛前之时。三军将士全体拜倒:“参见大王。愿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邦的轺车正好停在坛前。刘邦站在轺车上。看着众人。向上摆摆手:“都起來吧。”
“谢大王。”三军将士纷纷起身。这时。刘邦走下轺车。带着萧何与郦商一起。向坛上走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郦商身上。他们仿佛已经嗅到。郦商将会是这次的大将军。所有人带着不甘。带着蔑视。凝视着郦商。
只有郦食其眯缝着眼睛。Www。。com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弟弟就要拜将了吗。
登坛拜将。古自有之。不过。这种殊荣。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此时刘邦登上高坛。在坛上面向三军将士。他目光深冷。在所有人身上游走。直到司礼官在坛前大喝:“拜将仪式。正式开始。”
一队手捧托盘的亲卫來到坛前。司礼官打头。带着亲卫向坛上走去。直到來到坛顶。司礼官停住脚步。亲卫们低头站到一旁。这时。司礼官看向刘邦。拱手道:“大王。可以开始了吗。”
“嗯。”刘邦点头。司礼官回身看向三军将士。大喝道:“有请韩信登坛。”
这一声韩信。出乎了所有人预料。他们原本以为会是郦商。却沒想到。郦商只是一个陪衬。他是作为刘邦贴身护卫而來的。此时。在军队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治栗校尉居然登上了拜将坛。
虽有人的目光不是羡慕。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嫉恨和不甘。他们想不通。刘邦如此费时费力。大张旗鼓。就是为了一个小小的治栗校尉而准备的吗。
韩信此时走出军阵。缓步登上高坛。來到刘邦身前。单膝跪地。拱手道:“末将韩信。见过大王。”
“韩信。你可愿意做本王麾下。最忠心的大将。”
“末将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韩信朗声喝道。
“你可愿率领三军将士。走出汉中。替本王开疆扩土。与群雄角逐中原吗。”
“末将愿意。”
刘邦满意的点点头。他看向一旁的司礼官。令道:“开始吧。”
司礼官从怀中拿出一份竹简。展开后。面向众人朗声念道:“寡人自入汉以來。未有一日忘却关东之地。寡人出身楚人。不曾忘却故土。寡人所帅之兵。乃关中与关东之兵。虽忠于寡人。却难久居汉中。故此。寡人决议。扬兵北上。再夺关中。资三军之众。难以束缚。三军之勇。需大将统领。方可战必胜。攻必克。故此。寡人拜韩信为将。统帅三军。克日兴师……”
司礼官足足念了半个时辰。直到司礼官合上竹简。三军将士才单膝跪地。山呼道:“我等愿为大王披坚执锐。死而后已。”
刘邦站在高台上。他看着眼前的韩信。朗然大笑道:“本王正式授你为汉大将军。”
“谢大王。”韩信单膝跪地。拜谢。刚刚登坛的亲卫拖着盘子走过來。在刘邦身前止步。刘邦从托盘内拿起将印。交给韩信:“从今天起。你将掌管三军。不可有误。”
“末将定不负大王期望。”
刘邦点点头。又将斧钺。纛旗等物交予韩信。最后。刘邦从怀中解下佩剑。递给韩信。并面向三军将士。朗声道:“本王佩剑在此。如果谁敢违抗韩信将领。可用此剑。先斩后奏。本王绝不怪罪韩信。”
“大王英名。”三军将士齐声呐喊。
仪式完毕。刘邦拉着韩信。來到高坛上的软席上坐下。众人纷纷退下。这时。刘邦笑问道:“韩将军可谈谈北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