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艰难的日子 - 空巢香野 - 鱼洱
董华走后没多久,蓝子杰报名参军去了,蓝子杰走后,蓝雨薇也出嫁了,原来劳动力充足的蓝家,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全家的庄稼全落在了蓝湘华和蓝茂林身上。
蓝湘华本是个勤快人,闲不住,但他的身体已越来越差,只能干些手上活了,挑抬啥的劳动全指望蓝茂林一个人。蓝茂林也才十八岁,干活与成年人相比毕竟还有些差距。
看到蓝茂林吃力,蓝湘华只得咬着牙干些重活,所以他的身体就越来越差,虽然他每天的饮食量并没减少,但人却逐渐消瘦,并且每天喝水多,尿也多,每天晚上都要起床两三次。
后来,蓝田才知道,父亲得的是典型的糖尿病,但那时却不知道,错过了医治的黄金期。
蓝湘华自己只觉得身体不好,有时胸闷得难忍,喘气,但休息会后,症状又轻松些了,他以为没什么紧要,加之家里缺钱,就一拖再拖。
蓝田每个星期回家,都得干些农活,特别是砍柴割草,以前,这些活基本上是蓝雨薇干。水库后面的松香林,每家都分得一块,松树的枝丫,每年都要修砍一次,枝丫修砍后,松树成材后树杆就会直些。当然,除了树枝,一些不成材的杂树也得砍,茅草也得全割掉,并要背回家。这些都靠人力,一年出头,一个灶的两个灶膛,需求量可不小啊!
除了砍柴割草,还得洗衣服,蓝田自己洗澡换下的,他父亲哥哥换在那里没时间洗的,蓝田得洗好,如果放在那等他妈妈洗,说不定下个星期回来衣服还堆在那里。周秀梅个子小,干活慢,家里的猪和一日三餐的饭就够她忙的了。
这种情况直到蓝博兴高中毕业,才稍微好转。蓝博兴复读了一年后,仍没考上大学,因为分数悬殊太大,他知道自己从考学这条路来跳出农门是绝对无望的,就安安心心回到农村了。
人虽然回到了农村,但他仍一心想跳出农门,所以在家干活并不咋样,倒是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偶尔到乡政府帮忙填写什么的打打零工。后来,他还当上了香野的组长,没有成就感时很能自我安慰――管理着香野百多两百人呢!
蓝博兴回家后,虽然干农活不怎么上手,但他这里做做那里整整,家里的钱稍微宽松些了。暑假时,蓝湘华的病情加重,已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好在蓝博兴到乡政府填写身份证,挣了两百块钱,他把父亲带到秦阳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得了肺结核。
得了肺结核,蓝湘华基本上丧失了劳动,只能在家坐在灶膛前添添柴什么的了。
家里的情况有些糟糕,蓝田的学习也很不理想,一个暑假,除了看小说读文章和写些东西,他很少去翻那些厚厚的课本了。他对依靠升学走出农门或什么出人头地不抱任何希望,倒对文学之路充满了美好憧憬。
暑假很快过去,因为家里收稻谷,蓝田在家多帮了两天忙,九月三号才去到学校。学校一号二号报名,不会上课,三号才正式上课。
那天早上蓝田去得很早,但赶到学校时,已有相当部份的同学起床了,在学校大门外的石阶上,蓝田碰上了要去河里洗涮的廖贵强。
“蓝田,怎么今天才来?”
“家里农活忙,收稻谷,我爸爸身体不好,所以在家帮了两天忙。”
“高老师调走了,你知道吗?”
“什么?――高老师调走啦?真的?……”对蓝田来说,这消息太过突然,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一丁点儿消息都没有,心里没一丝毫准备,突然间就失去了一位对自己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良师,心里立即凉了半截,因为蓝田深知,在这条道路上行走,还十分需要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怎么啦,蓝田?很不舍是吗?这也难怪,我都有点怀念他,何况说你,他以前那么赏识你那么看重你!”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把我引上了一条路,并且让我死死地选择了这条路,对我的影响如此之深,突然间无声无息调走了,我――我真难接受!”
蓝田说完,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才问廖贵强,“往后,谁教我们语文呢?”
“彭德福!”廖贵强告诉蓝田后,小跑着往河边跑去。
彭老师是从远峰民中调出来的,他原在远峰教初中,他家是虹关人,这里兴办高中后,他就调了出来,之前时,他教高一两个班的历史,他对课文讲解的深动性以及表现出来的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都对蓝田有相当的吸引力。他应该会对自己的文学道路有帮助吧?!蓝田心里深深吸了口气,还是难接受高老师调走的事实。
彭老师五十来岁,瘦高个,长形脸。他从教已有二十多年,其实有相当的经验。他以前在远峰民中时,是教语文的骨干,虽然在那里是教初中。他调来这所学校已一年,由于表现出色,高明调走后便决定让他接手,并当班主任。
走进教室,李常旺已坐在位置上学习了。李常旺早上起床后从不去河里洗脸涮牙,他总是先上早自习,吃完早餐后去河里准备下一顿饭时一道洗脸涮牙。每到吃早餐,蓝田和廖贵强常笑他,早上起来屙屎屙尿后手都不洗,李常旺总是嘻嘻一笑,说,
“反正吃完早餐后还要去河里,我这叫节省时间,做着一举两得的事情,比你们合算!”
李常旺性格随和,生着一张讨人喜爱的娃娃脸,他和蓝田的个子差不多,近一米七那些样子。他的家庭条件不错,有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环境,除学习刻苦外,他仿佛与世无争,因而,他很有人缘,所有任课老师都很喜欢他。
蓝田在李常旺位置旁站了一下,和他谈起高明调走的事,但李常旺并没什么不适应,他只关心高二两个班合并的事。他说,“我们高二两个班合并是肯定的,去年高一时两个班有两百来人,你是知道的,可到了现在,人数就减少了一半。我们再上到高三,无疑又会和现在的高三一样,人数再减少一半。全校就四间教室,高一已招收了一百八十余人,我们两个班不合并怎么办呢?这不是额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再说,我们属于民中,学生多,收入才多!”
“你的分析极对!对极了!”李常旺刚说完,廖贵强回来了,并插进话来,边说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