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1978年型的拉斯蒂涅(七) - 中篇小说选集(一) - 六九中文网

1978年型的拉斯蒂涅(七) - 中篇小说选集(一) - 六九中文网

尽管这样,母亲现在已帮不了他的忙。如果她真的希望儿子幸福,就应该放他走。也许他这样做是不讲情分,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让母亲将来能够在邻居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生活得如何如何地好,他必须离开这个地下室。这里的气氛会使他窒息。他不应有任何负担。趁现在还有力量去奋斗,他不应该束缚自己的手脚。他伊戈尔是不会忘掉母亲的,会帮助她的。但他一定要离开这里,哪怕搬到另一个地下室也行,但是必须到一个谁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临时住户的地方。他已胸有成竹,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

伊戈尔为实现自己的这个计划,当他们娘儿俩坐到桌边喝茶时,他对母亲说:

“妈妈,今天我准备出去找工作。”

“还是歇歇吧,孩子,先给你买一件新大衣。你是不是进训练班,还是上大学?”

“训练班我不想进,也不甘心当你的累赘。你还不算太老,也许还能安排.下自己的生活……”

伊戈尔的算盘打得很如意……不,他没有进出租汽车公司,没有到建筑工地当汽车驾驶员,也没有进训练班。他所选择的是全市最缺人的一个行业。他跑遍了莫斯科市的各个房管处,最后挑上了高尔基大街上的一座楼房。在这里工作多年、负责看门和打扫院子的一个老太太前不久退休,到乡下找儿子去了。楼里的垃圾道无人打扫,每天晚上管理员都要绞尽脑汁考虑安排哪一个电梯司机或钳工第二天早晨往卡车上装垃圾桶。伊戈尔因此大受欢迎。管理员唯一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小伙子提出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求:非要一个单独的房间不可。只得把楼里原先存放工具的那个半地下室小屋腾出来。为了稳妥,管理员和伊戈尔订了个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伊戈尔还到法律咨询处找律师咨询过,得知三年以后他即使辞去工作,谁也不能强制他搬出这间房子。

伊戈尔喜欢这个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独立性强,二是全天工作时间不过两小时。其余时间他自有安排。他暗暗决定上大学,为的是和他原来那一帮朋友们在他们的阵地上决一胜负。这种愿望甚至比以前更加强烈了。本来嘛,他又不是笨蛋,不是无能之辈!

在市中心工作,伊戈尔很快就熟悉了饭店服务员、理发员、售货员和出租汽车司机的生活。同时也懂得了穿戴讲究是多么重要。即使是早晨打扫垃圾,他也总要穿上一件干干净净的浅蓝色衬衣、灰色长裤,登上部队发的牛犊皮做的高筒皮靴,还故意把靴筒放下来。一脱掉工作服,他立刻就变成个漂亮、整洁的小伙子。他身上从来闻不到有什么酒味或烟味。他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大半由于工作勤恳,尤其是由于穿戴整洁,伊戈尔逐渐博得了全楼的好感。家庭主妇需要找人挂窗帘的时候,再也不是向房管处要求“随便派个人来”,而是点着名要人:  “请伊戈尔到某某号来一下。”为此伊戈尔和老资格的钳工,锅炉工和水暖工还发生了几次冲突,打得不可开交。伊戈尔发挥了他肺部没有受过烟草污染的优越性和在部队掌握的徒手自卫的技巧。经过这些较量之后,他竟然充当起类似“私活”包工头的角色。每当接到预约之后,他一定要给主妇打电话约好准确时间。如果不是他亲自动手,而是由他做“验收工作”,他总是注意确保质量,并要求工人在干完活时一定把房间打扫干净,必要时还把地板擦  一遍。

他在大学学习了两年,在权衡了“利”与“弊”之后,自动退学了。不,他丝毫不感到惋惜。他的所做所为都是正确的,都给他带来了一些收获。应该说,这些收获来之不易,费了不少心血。他学习英语,由于紧张,经常搞得头昏脑涨。他那间小屋的隔壁又是锅炉房,嘈杂声日夜不息。晚上他经常在他那鸽子笼似的小屋里走来走去,背诵不规则动词。他觉得这样学习很乏味,觉得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娜达莎(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的矛盾没啥意思,但他认为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真见鬼,他一定要读完蒙田(十六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讨厌的著作,背熟海明威的一两段话,以便能在交际场合炫耀一番……

伊戈尔搬进高尔基大街后的第二年,便凭复员军人和工人的身份,勉强地进入外语学院英语系函授班――进本科他根本没有可能。在外语学院他连续受了两年的熬煎。这是一种万全之计,就好象是备用的降落伞。伊戈尔坚信他这一辈子还能从一堆纸牌中摸到王牌爱司。但是,为了万全起见,还是要学习学习。

伊戈尔经常和“修理工”一起在这座高级公寓里走家串户,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存款”――这种谋生手段,伊戈尔到房管处不久就学会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开眼界。住户中多半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无疑对他的心灵发生了影响,使他养成了应付各种情况的本领。他同这些退休的将军、工厂厂长、老演员,特别是同他们的夫人谈话时,常常使用主人所习惯的语言。有时候修理  一次落地灯,竟会使他同女主人之间发生一种温情脉脉的关系。但是伊戈尔并不想充当家庭之友,他从不多言多语,而是彬彬有礼,助人为乐。当对方以“丈夫用不上”为理由,硬要送他一件新衬衣、皮夹子或别致的进口皮带的时候,伊戈尔总是婉言谢绝――他珍惜自己的心灵自由和行动上的独立自主。

……有一次伊戈尔在电报总局认识了塔玛拉。起初这只是一次“逢场作戏”。他来电报总局,本想逛一逛,看看热闹而已,结果遇上了塔玛拉。他们交谈了几句,塔玛拉点起一支香烟,也向伊戈尔递了一支,伊戈尔拿起香烟,不习惯地在手中捏了捏,吸了一口。塔玛拉问他:  “你是莫斯科人吗?”伊戈尔心想:  “准是格鲁吉亚的公主来莫斯科参加巡回演出的。”接着他俩在食品店里买了一瓶葡萄酒,回到他那间“门房”。这次相逢本来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事,可偏巧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情况:塔玛拉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但她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她只要求对方为她解决莫斯科的户口,外加一间屋子就行,她保证将来把这一间屋子换成一套合作修建的高级住房。

这件事拖了整整一年。塔玛拉的妈妈从梯比里斯被请到了莫斯科。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其实就是到民事登记处登记一下。登记以后新郎新娘立即各奔东西,住到不同的市区去了,因为他们彼此再也不感任何兴趣。塔玛拉只是到“门房”里转了几次,伊戈尔把她介绍给房管处的领导和各界群众。新婚夫妇马上加入建筑合作社,登记了三间一套的住房。由于塔玛拉的母亲积极活动,他俩在两个月后就分到了住房。半年之后,他们又顺利地办了离婚手续。此后又过了几天,伊戈尔就成了板式楼房一套一居室住宅的主人了。纲领的第一部分――居住问题――已经实现了。别了,  “门房”,别了,好客的大院。万全之计现在也可以放弃了――别了,大学。他伊戈尔不是老黄牛,并不想拼命拉车,以求工作单位五年到七年之后分配一套“赖房子”给他;他也不想穿着磨得发亮的旧西服,为一百或一百五十个卢布而卖命。学徒期已告结束,前面就是生活,是青春。现在应该玩一玩,尽情地乐一乐。到了三十五岁左右再结婚,找一个年轻的姑娘,生儿育女,将来想到这一辈子什么也没有放过,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度过后半生。维尼卡、达尼卡、阿列克赛“伯爵”,你们还在钻学问吗?钻吧,钻吧,记得有一支歌吗?“来,让我们看看谁胜过谁?”

搬家的第二天,伊戈尔便转到出租汽车公司去工作了。

当然,伊戈尔那天和沃洛佳进行长时间的谈话时,并没有把这些底细和盘托出。他删去了一些微妙的情节,把主要内容归结为自己如何搞到了住房:从当清洁工开始,经过耐心努力终于成为一套一居室住房的主人。等将来他俩都有空的时候,一定领沃洛佳去参观参观。

“伊戈尔・萨维里维耶奇,这一行你干了多少年?”

“将近三年,沃洛佳。不过,现在时间的步伐更快了。你要更快地闯过这一关。社会工作你不要拒绝;如果选你到工会,你要老老实实地干好;选你搞墙报,你要积极投稿;选你搞团的工作,也要卖点力气。到了关键时刻,这一切都会对你有利的。生活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目前你的任务是:挣钱,置衣服,熟悉业务,把临时户口转为正式户口,再搞到住房。房子要自己的,要单独住的,现在,老弟,咱们该上班去了,咱们的时间到了,一定要守时,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工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但是,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本事。”

这一天,伊戈尔和沃洛佳在馅饼馆里吃完早点,立即回去上班。把首长送到了总局之后,利用给他们的一小时时间,把诺里尔斯克(苏联极北地区一城市)来的一家人从莫斯科饭店送到喀山火车站(莫斯科的一个客运火车站)(五个卢布)。在喀山火车站很走运,碰上了莫斯科郊区的两个妇女,帮她们把几箱水萝卜和温室黄瓜送到中心菜市场(七个卢布)。接着,把首长送回家吃午饭,并利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办了一大堆事:从乌克兰宾馆跑到谢列美季也沃机场(八个卢布),再把首长送回办公室,然后去跑马场大街图书发行局送去订书单,再把订购的书籍带回来,交给首长的女秘书娜达莎。此后在门前等了一个小时,因为不知道首长是否要车。晚上送首长和他的夫人(他们专趟去接她)去剧院看戏。在两个半小时这段演出时间里路静人稀,人们都坐在家里看电视,只碰到一个中尉,他带着一束鲜花和一瓶白兰地去切尔塔诺沃(四个卢布)。这段时间过去以后,戏散了,他们送首长和夫人回家。在回车场的路上又把一对青年男女捎到列宁格勒大街的隧道口(七十个戈比――他俩只有这么一点钱)。在车场请值班员抽香烟,洗了车(给洗车工芭莎大婶一个卢布),就乘出租汽车回了家(花五个卢布四十戈比)。伊戈尔把沃洛佳送到宿舍门口,硬塞进他衣袋里七个卢布。沃洛佳的学徒期到此结束。

四  初步总结

三十五岁的时候,伊戈尔发现自己开始见老了。

……本来他就有过预感,觉得不应该去参加这次晚会,可是沃洛佳一再恳求他,况且晚会的中心人物符拉季克・伊柳申,伊戈尔也认识,因为符拉季克在他们车场当过钳工,又是沃洛佳在业余技术学校一起毕业的同学。伊戈尔不愿得罪他俩,尤其是自己的老搭档。因为沃洛佳虽说心眼儿不多,可往后还要继续和伊戈尔一起生活,一起共事。于是伊戈尔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决定光临隆重欢送符拉季克入伍的晚会。这样,车场如果硬要拉他到少先队夏令营参加星期日义务劳动,他也有个托词,就说他要去送符拉季克入伍。

想到这里,伊戈尔的心情又快活起来。既然这次无聊的晚会将算作他的社会工作,那么他做为本单位的代表就应该拿出点水平来。让大家都知道:伊戈尔干什么都是高质量的。这时候他来劲了,从工会搞到一笔钱买纪念品,并且设法叫车队队长、车库主任、车场主任和支书都知道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这一切他干得十分乖巧,甚至还以这次活动为借口提前下了班,派了个机动车去接上司。

伊戈尔一整天始终兴致勃勃。那天,他送尤利・维克多罗维奇时,车开得更加胆大、漂亮。他从一个一时疏忽的出租汽车司机的鼻子底下抢走了“外快”。午休时,他又完成了一项纯属慈善性的壮举,把大批美酒、矿泉水、白酒和凉菜连同沃洛佳和符拉季克从高尔基大街的第一食品店送往赫列布尼科沃站(顺便摸了摸道路,省得晚上迷失方向)。  回来的路上,他把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老太太和她的小孙女接上车,送到市中心费拉托夫医院――原来小姑娘吞了一只纽扣――收了她们五个卢布的车费。加塞儿洗了车,然后便心安理得地回家换衣服去了。不妨让他们那一帮小丫头爱慕地看他两眼,也好给自己提提神儿!

他穿上一套庄重的藏青色西服、浅蓝色的衬衣和一双新皮鞋,系上了领带――这些东西都是欧洲货!

伊戈尔换好衣服,好象卸掉了日常琐事的包袱。这时,坐进自己的浅蓝色“日古利”牌小轿车里的伊戈尔――汽车的颜色和主人的眼睛很相配――乃是一个西装笔挺、满怀自信、三十五岁左右(从外表来看不过三十上下)的男仕,看来他从小就娇生惯养,要什么有什么,而现在正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干劲闯入前途远大,蓬蓬勃勃的生活……

席间,沃洛佳对自己的老搭档不断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伊戈尔仪表堂堂,左腕戴着贵重的“精工”牌手表,他把蓝色的“日古利”车迅猛地开到符拉季克的破房门前,嘎的一声停下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给人留下印象。尽管如此,他在这一群陌生的长发青年中间却显得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彬彬有礼,既不做作,又不摆架子,很善于克服年纪不同所造成的距离,并且说一些平常的笑话,因而成了晚会的主角,祓大家一致推选为酒席的提调。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