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希特勒的春天 - 民国之铁血荣耀 - 笑阎罗
1930年的夏天,对斯大林来说,没有感受到任何夏天的火热,反而有些丝丝寒意。他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但对在德国的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虽然他的纳粹党在财政上即将面临破产,但他在议会大选中,得到了出人意料的胜利。他相信,他面临的财政危机,很快就有大批的人会来帮他买单。
欧美经济的大萧条,使得德国经济在德国前总理斯特雷泽曼采用德国马克与美元挂钩,使用固定汇率扭转过来,正在逐步恢复的经济形势再次面临恶化。斯特雷泽曼去世后,总统兴登堡任命的新总理布吕宁信奉自由经济,试图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加税来刺激经济的复苏。他取消了由政府支出的对失业工人的失业救济金的不足部分给予的补贴,以此削减政府的开支。他预期并认为经济危机会及早停止,经济会逐渐复苏。
现实却没他想象的那么乐观,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使得德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主面临破产。大的工业垄断企业也因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导致严重开工不足而大量削减员工,整个社会的失业人数急剧增加。这个时候,由于政府不补贴失业金的巨大缺口,因此带来的是失业工人可以领到的失业救济金的大幅减少,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那些贫困的民众们要么加入德国共产党,要么加入纳粹党。因为这两个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翻现在的民主政府。因为他们对现在的政府已经满怀失望。
相对来说,加入德国共产党的人数不多,更多的人选择了加入纳粹党。这在德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多数的德国人认为,带给他们现在的苦难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纳粹党的宣传中,首先提到的就是要推翻《凡尔赛和约》施加在德国人头上的不公。
在德国人的认知中,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是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勾结的犹太人的阴谋。在大战中,德国人与苏俄人签署了《布列斯特条约》,在东线获得了对俄国人战斗的胜利,结束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正当他们准备全力在西线与英法作战的时候。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德国共产党在德国国内发动了十一月革命,导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随即德国宣布战败,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德国人对这种在军事上并没有失利的,突如其来的战败是不服的,他们觉得,要是没有国内的变故,没有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搞得十一月革命,德国是不会战败的,也就不会接受英法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的压榨。而造成这一切的无疑是那些奸诈的犹太人为主体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创立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马克思是犹太人,而当时的苏俄,领导阶层中也是以犹太人为多数。于是,自然而然的,在德国人心里,布尔什维克主义与犹太人划上了等号。
就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在德国的犹太人依旧在大肆倒卖物资,囤积居奇,通过垄断生活物资的供应,牟取暴利。利用他们掌控的金融系统,发放高利贷,拼命的在这些已经生活朝不保夕的德国人头上搜刮财富。这进一步加剧了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对立,使得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憎恨达到一个顶峰。这也是后来,在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时候,几乎绝大多数德国依然支持希特勒的重要原因。
纳粹党在宣传中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反布尔什维克,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人。他们公然宣称,如果纳粹党获得政权,就会剥夺德国犹太人的德国国籍,没收他们的财富,并把他们赶出德国。这也恰恰正好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憎恨这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