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飞观 - 玉笛横空 - 草木混秋
苏先生并没有和时启多说,他只是看看,坚持要和他的母亲对话,四夫人热情但有点奇怪地回答了苏先生有关孩子平时习惯的问题。并没有复杂的其他程序,苏先生又看看时家的环境,就决定留了下来,时松山也参加陪同吃饭,饭后,苏先生单独和时员外说:“你家大公子目光不集中,做事没有耐心,很难有大的作为,你可要再上心。你四夫人是个谨慎、有想法的人,小公子是她带大的,我发现小公子继承了她的慎重,却另有活泼的一面,假以时日,可能是个能成大器、为时家光耀门庭的人。”时员外没有多说时启不是他亲生的内容,他目的是通过对时启的教育,发现一个可以教时长风的老师。
时启只有三岁多,苏先生教不了多少,一周他会抽出一天的时间上山去和云弛下棋,他认为下棋也是教学内容之一。时启看一会棋后有时会和梅尧明学吹一会竹笛,玉笛给了四夫人后,他只有这个简易的竹笛了。牛立新只是偶尔锻炼一下时启的奔跑速度、攀援能力,小孩子天生好奇,对这些不管是体力、还是动脑的新鲜事情都有爱好,苏先生由着他的性子,四夫人几次甚至认为苏先生不是个教书的材料,时员外也在观察,好在时启不是他亲生的,他要求再看看。
临近过年时,苏先生来到时员外跟前说:“时员外,我要回去看看,过完年回来,小时启的功课我布置好了,请四夫人监督,可不要荒废了,学习不管多少,一定要养成习惯,习惯丢了,就没有上进的动力了。”时员外并没有看到时启学进去多少,小孩还小,他也就同意了,给了工钱外,另外给他准备了过年的薄礼,苏先生回去后,时老爷真的想看看半年多时启学了什么。
他来到后院,四夫人正在将先生布置的功课按要求将当天的让时启完成。时员外将功课拿过来一看,只是几分简单的、浅显的童诗,没有看出苏先生过人之处,时员外说:“他教的不多,你看要不要换个老师,马上长风也大了,我看他说别人不认真,他更不认真。”四夫人说:“我也观察了,他虽然教的不多,可时启会的较杂,不管哪方面,苏先生都懂,既然是你朋友推荐的,要不再观察一段时间?”时员外同意了,反正时启只是他的试验员。
过年时,梅尧明让牛立新给云弛方丈几个人送去一份丰富的素斋,饭后,云弛过来陪梅尧明下了几盘栱,他向外边看看没有人时突然问道:“先生的笛音不是自己编的吧?我听了你教时启吹的曲子,应当是我年轻时一个友人吹过的,不过他用的是玉笛,你要是用那支笛子吹出来,味道更好听了,可惜他一家遭灭了门,我还以为再也听不到了呢,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让我再次遇上。”
梅尧明没有停止手中的棋子,他说:“笛子可能不会有二个,可曲子是可以传播的,我也只是无意中在山上遇到一个路人,向人家学的,不过他用的也不是你说的玉笛。”两个人边下棋边聊了一些别的,他们都对苏先生的学识和棋艺佩服,云弛说:“你孙女虽然不是男孩,但也可以和苏先生学一些知识,多一些能力以后教育子女也有用,下次你可以让苏先生上课时让你女儿旁听,你们和时家不是亲戚吗?”
梅尧明说:“他们是大户人家,我们不去求他们,再说,一个女孩,学多了不好,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以后有了孙子再说,谢谢方丈大师的好意。”当晚,梅尧明告诉时采双,让她有机会到府上时提醒四夫人,他们家送的那根玉笛不要轻易示人,尤其不能当着方丈面演奏,云弛可能知道笛子的身世。
时采双找到四夫人说明情况时,四夫人说:“那是你们家的家传,你告诉梅老先生,不仅我不会示人,也不会让小孩碰一下,等你采双有儿子,或合适的别的机会,我还会将笛子还你们。”苏先生再次来到府上时,没有受到上次那样热情地接待,好在他也不是很在乎。
一天,时员外和苏先生聊天时说:“我看时启除了字写得有点模样,没有学到什么吗?他娘可是指望他以后考功名的。”苏先生说:“我教的是大才,以前有过不止一个成功的例子,我要是发现会失败,不用你们赶,我自己会偷偷离开。时启不同,他不仅天资过人,耐性、自我约束能力都罕有,是个不可多得的小孩,以后可以对我的工钱减半,三五年后,要是发现小孩不能向你们想的方向发展,我自己也没有脸面呆下去。”
苏先生照常将时启带上山下棋,云弛依旧让自己的徒弟帮梅老先生推出来晒太阳、观棋,云弛说:“苏先生,你回家过年期间,我一个道上的朋友过来小住,发现时启这小孩踏山、上树自由灵活,也试过他的筋骨,想收他为徒,学武,你可以动员一下时员外,让他同意。你自己单独在附近开一家学馆,以你的能力,一定能教会更多的小孩,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下棋,那不也是一桩美事?”
苏先生说:“我也早就发现了,他是因为生活在大山边上,平时上来的多,牛立新又带过不少,所以有这种技能,要是能有一身功力当然是好事,只是也不能耽误他的功名,那是他娘亲的愿望。你说的那个人啥时再来?让我见见,要是能白天学武,晚上学文不是更好,我们共同在这山野之地,培养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不是更好?”
云弛迟疑一下向梅尧明看看告诉他们,这位朋友是以前有名的江南柳家,本是书香世家,后来因为看透了官场的挤压,弃文从商,成为江南富甲一方的财主。因为当朝权相欧阳家二公子手持上方天子剑到南方赈灾,路过柳家,对他们家的园林、庭院羡慕不己,不顾柳家对他的热情接待,居然起了霸占人家田园的念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柳家被他们治得支离破碎,只有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