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太子被废,三子赐死 - 千年追寻,却只换来你的囚禁 - 袅袅兮风
回宫的路上,江采苹一直摸着手里的那串玉石,不知是否是因为心情极佳的缘故,嘴角一直泛着笑容,虽然淡淡的,却甚是好看。
看着手里的这串玉石,江采苹心里有道不明的喜悦。今日终于见了当年的救命恩人!虽然他没有承认,可是江采苹肯定就是他。先不说他今日的种种举止,但是他那声音,便和当初没有多少差异。虽说如今有些沙哑,但是那种语气,和当初并无两样。
况且,手里的这串玉石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自己没能看见他是如何换了这串手链,可是眼下手里的这串着实不是她递给她的那一串!
其实她知道这世上有两串这样的玉石手链,刚刚那样说,不过是想看庆王的表情变化而已。世上仅有,不是说这玉石有多珍贵,而是这手链是父亲所刻,上面的花纹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去的!况且这玉石材料也不是那般容易便能获得的!细细闻时,这玉石手链里面有股药味,可是仔细闻时,又仿佛是淡淡的花香味。其实父亲曾告诉过自己:这玉石里面他侵泡了三百多种药材,一百二十多种花瓣,侵泡了五年,才得了这个味道。当初的材料只够做两串,本来说一串给自己,一串给母亲,可是又怕蓝姨会伤心,最后决定将它留给有缘人。方才看庆王手一直往袖筒里面塞,八成那串玉石手链在他那里。
手里的这串玉石明显不是自己的那块!上面明明没有一点磨痕,自己的那块上面第五个玛瑙珠子上面有淡淡的一痕,需要细细摸才能摸出来,可是眼下手里的这串却是没有了!
想来他已经换回去了!也罢,那串本来就是他的!
自己方才故意说那是自己的姐妹临终前托自己保管的!不为什么,只是不希望他多想,与自己有太多瓜葛!后宫妃嫔还是同皇子少些来往的好!当初与太子的那些纠葛,想必也是伤了自己的心!怕庆王也会利用自己,污蔑了当初那份真心,白白添些伤心!
纵观现今宫内朝堂争斗,烽烟四起,自赵丽妃死后,太子的地位便岌岌可危,同时皇甫德义和刘才人也已经失宠,儿子的地位逐渐下降。当今天子一共有三十个儿子,由于共同的遭遇,第五子颚王李瑶和第八子李琚都成了太子李鸿身边最重要的势力,只是自恵妃得不到中宫之位时,便将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儿子李瑁的太子之位上面。所以太子时常会感受到威胁,武惠妃派人时常关注着三王的动向,终于在开元二十四年被抓住了把柄。
十一月,太子与瑶﹑琚会于内弟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此事被武惠妃的驸马杨洄探知,武惠妃因此向皇上泣诉:“太子因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唐玄宗本就因为赵丽妃的死亡而心有愧疚,如今发生这样的事情,肯定大怒,立即召宰相来商议。要废掉太子李瑛和颚王李瑶﹑光王李琚。
中书令张九龄断然反对,他说:“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张九龄言之成理,措辞尖锐,态度明确,尤其是他还列举了历史上的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更易太子所造成的三世大乱,京城流血,中原涂炭乃至丧失天下的后果,皇上听了后,大为不快,却也是无可奈何!
这次的废太子风波确实无疾而终,可是不是每一次都会这般幸运。何况武惠妃娘娘已经找到了朝堂中愿意助她的臣子。第一次废太子风波中,皇上问道李林甫时,李林甫效仿唐高宗时期的李责,说了句“此乃皇上家事,皇上做主即可!”此话虽然没有什么主见,但是联系历史,便可知此话表明他支持废太子。李林甫平常注意结交宦官,什么事情都投其所好,后来他托人向武惠妃带话说:“愿尽力保护寿王!”于是,在她的力荐中,李林甫被一举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来二人合伙诋毁张九龄,久而久之,皇上也渐渐开始讨厌张九龄,理由嘛,不外乎有二。自己相当宠爱武惠妃,相比歌妓的儿子李瑛,他更希望家世威望的武惠妃的儿子继承大统;其二,张九龄老是同他唱反调,限制了他许多权利,心里极为不乐意。
于是,罢免了张九龄的相位,同时罢免的还有同张九龄一样反对废太子的侍中裴耀卿。朝堂反对势力肃清干净后,武惠妃便开始了她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