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之十二:安史之乱,江采苹之死 - 千年追寻,却只换来你的囚禁 - 袅袅兮风
自从皇上宠幸杨贵妃,唐玄宗便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里专门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因为安禄山同杨国忠不合,便以他名起义。
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组成15万士兵的队伍,在范阳起兵。一路攻进长安城,让唐玄宗仓皇而逃,在马嵬坡不得已赐死了自己一生中最爱的女人。
“娘娘,叛军冲进皇宫了,我们快跑吧!”
“怎么会这么快?”
“娘娘,皇上早晨便跑了,我们赶紧走吧!”
“皇甫德仪怎么样了?”
“娘娘,她怕是不行了!”
“我们带着她吧!”
“皇宫都这么乱了,怎么可能带一个病重的人?快走吧!”
翎瑜也不多说话,只想带着这位主子离开。
她在宫里三十多年了,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她自己倒不怕什么,就怕娘娘遭受到叛军的凌辱!
娘娘虽然今年四十六岁,只是娘娘本来就是一大美人,生得天生丽质。虽然被打入上阳宫已经有十几年了,只是娘娘保养的还好,看着似二十五六的女子,一点也不显老。
除了眼角的细纹,别的什么都没在脸上留下。
“这……”
“娘娘,你别犹豫了!赶紧换上宫女的衣服,把脸抹黑!”
翎瑜也不说了,直接拉着江采苹替她换衣服,顺道用煤炭将她的脸摸花了。
“可是……”
“娘娘,大难临头各自飞!皇甫德仪这几年是怎么待你的,你心里应该有数,何必为了她,而搭上自己的性命呢?”
“话虽如此,只是见死不救,本宫实难做到!”
江采苹便不再换衣服了,赶紧让翎瑜离开这里。
“带上这些盘缠,赶紧走吧!”
“娘娘……”
翎瑜眼角泛着泪,心里有些难过。这么多年,她们主仆二人相依为命,她着实不忍抛下娘娘,只是家中女儿还等着她回去呢!
她进宫之时,已经不是处子之身。但是为了女儿和丈夫,她只得进宫来当宫女。好在这么些年,梅妃待她一直很好,月份也给的足够多。
她想着带娘娘一起离开,可是……
“娘娘,凭奴婢对您的了解,你留下来断然不是因为皇甫德义!娘娘若是说的清楚,奴婢离开。”
“果然!”
对于翎瑜的疑惑,江采苹一点惊讶都没有。她若是信了自己的理由,怕是枉跟在自己身边三十多年了。
“本宫确实还有事办!”
“娘娘,等出宫了再办不行吗?”
“翎瑜,可还记得清儿?”
“奴婢记得,只是娘娘不是一直怀疑是杨贵妃所害吗?那杨贵妃已经被皇上带走了,现在不在宫里。”
翎瑜以为江采苹不知道,还再次提醒了一句。
反正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皇上究竟是否有情?
“娘娘,走吧!”
“我觉得,清儿没死!”
“怎么可能?娘娘莫说胡话了!”
翎瑜根本就不信这个理由。
“这事来不及与你细说,你快离开吧!找个安全的地方,好好活着!”
江采苹说完这句话,便硬把翎瑜推出去了。
“娘娘……”
“快走,再不走,叛军就打到这里了!”
江采苹这句话说完,翎瑜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娘娘无牵无挂,死了没什么。可是自己,家里还有亲人,不能出事。她有很多年没有见女儿了,恐怕外孙女都长成大姑娘了吧!
翎瑜一路直跑,顾不得前面的刀剑,也实在来不及闪躲,终究还是在朱雀门那里丢了性命!
这事,江采苹自然是不知道的!
被关在上阳宫里,十年之久,宫里变化这般大,她倒是不知道。
看来皇上果真很宠杨贵妃!
宫里新建的宫廷、花园、温泉……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好似看花了眼。
只是,不远处叛军一把火烧着了大殿,生生糟蹋了这么美的建筑。
江采苹此刻没有时间看这火光满天的宫殿,一个劲只往绫绮殿跑,这个时候,她只想的到沈思廉,奈何她还没到绫绮殿,便被人拦住了。
“你是?”
“苏琅!”
“你的脸……”
江采苹看着眼前毁了容的女子,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跟我来!”
江采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般听话,随着苏琅便到了湖中的石洞里。
“你怎么会这样?”
“为了活命!”
“这么多年,宫里很难熬?”
江采苹这句话,跟没有问一样,她自己呆了三十多年,何曾好过过。
“沈芳仪呢?”
看苏琅不说话,江采苹便换了个话题。
“死了,死了五六年了!”
苏琅这般淡定,江采苹自然没有什么可震惊的,只是还是有些不解。
“怎么死的?”
“与人私通,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怎么会?”
这个消息简直太震惊了,怎么可能?看着不像啊!
“宫里的事,谁又能说的清呢?”
苏琅也不多话,她容颜已毁,眼睛瞎了一个,江采苹倒也看不清她的表情。
这句话的真假,倒是也没有人能知道。
“紫怜呢?”
“死了!”
江采苹不过是不想气氛如此沉闷,哪里料到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随即闭上嘴,不再多说话。
“你怎么没有逃走?”
苏琅有些不解的看着江采苹,这皇上都跑了,她还留在宫里做什么。
江采苹倒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本想去问问沈芳仪,看她是否知道些什么,哪里想到她也死了。
“都这个时候了,你大可不必对我这般戒备。”
苏琅的这句话,倒让江采苹有点尴尬,她倒不是因为防着苏琅,着实不知该怎么说而已。
“清儿,是因为清儿!”
“清儿?”
苏琅说话的语气虽有些疑惑,但是神情里一丝不解都没有。
“我一直觉得那日死的不是清儿!”
“怎么会这般想?”
苏琅有些不解,那日她见了尸首后,觉得必是清儿,还是后来自己宫里少了人,她才去查的。
“清儿手里虽然握着的玉环是我们的信物,脸上的胎记也很是明显。只是,本宫后来想想:不会是她!清儿不会去冷宫的!何况那日尸首在冷宫的井里找到时,死亡时辰是和清儿丢失的时间一致,只是感觉:不是!”
“就只是靠感觉?”
“是!”
“然后你准备去问沈思廉,看她是否知道什么?”
“是!”
“为什么你不觉得是杨贵妃下得手?”
“当日我同杨玉环的争斗很是明显,她也一直视我为眼中钉!只是凭借她当日的恩宠,就算要了我性命也是可能的,断然不会拿我身边的宫女撒气,何况那具尸体一丝不挂,她还不屑如此!”
“果然聪慧!”
听苏琅这般说,江采苹觉得她应该知道什么,只是她是否愿意告诉自己,倒不知道了。
“为何不怀疑我?”
“六皇子之死,难道不是你的杰作?”
“你……”
“果然聪慧!不愧是姐姐一直赞叹的人!”
“六皇子的事,我是推波助澜了,只是他的死,确实不关我的事。想来你也不信!就连我姑姑的死,都有我的缘故!”
江采苹有些诧异的看了她一眼,难得她今日如此坦诚。
“不过是为了清影!既然为了清影,你可以这般对付自己的亲人;那清影珍重的人,你断然没有伤害的道理!”
“清儿的事,我确实不知情!”
“那是沈思廉?”
“你怎么会知道?”
“朝堂上的事我不知道,只是清儿那样的人,必然只有沈思廉容不下!”
“那你可知是为何?”
“宫里的人有太多的秘密了!”
江采苹不再说话,倒是苏琅说了很多。
“沈思廉给我姑姑药里下毒,恰巧被清儿碰见,所以不得不灭口!”看江采苹不说话,苏琅继续说道“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
“那井里的女尸是……”
不会真的是清儿吧!听苏琅的口气,不可能是清儿。
“我的宫女:隋雨”
“那清儿呢?”
“果然是只对在乎的人关心!”
“我把清儿送出宫后,后面的事便不知道了!”
“你送的?怎么送的呢?”
听到这个答案,江采苹有些欣喜,只是,还是有些疑惑,宫墙内部,怎么可能把活人送出去?
“这个宫里,活人送不出去,但是死人却可以!命大不死的清儿,却傻了!不晓得沈思廉究竟给她吃了什么药,她便傻了!”
“你可知清儿脸上的胎记?”
“也是那日,我才知道清儿脸上的胎记能够取下来,是她故意贴在脸上的,想来清儿也有自己的秘密!”
“至于怎么送出宫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结果!”
苏琅说完,江采苹还没有开口,便被嘈乱打断了。
“来人啊!这里有人!”
“这里还藏着人!”
许是她们说话声音有些大,惊着了外面的叛军。
“你躲在这里,不要出声!我去引开他们!”
“不行!”
“算是我还玉蝶的!”
苏琅说完,便冲出去了。
“在这里!”
“快来人啊!”
有士兵看到苏琅赶紧去追了,苏琅被围成一个圈,没有办法逃离时,便跳水了!
“快抓住她,不能让她跑了!”
追赶着的叛军,有人喊了这么一句,随即便有人跳下水,赶紧去找了。
苏琅,你这又是何苦呢?
刚刚听苏琅最后一句,她知道:玉蝶的死果然是苏琅造成的!曾经怀疑过,只是今日再听她说时,难免有些伤痛。
其实最初的几年里,她怨过苏琅,只是后来便不怨了,在这深宫里,谁没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呢?
当初六皇子李嗣同莫名染上花柳病,又迅速死亡,随即皇上还知道了这件事。从头至尾,苏琅却没有去看过丽妃一次,人人都道:是怕惹丽妃伤心!
只是自己却不那般觉得!
伤心难过的时候,有什么敌得上亲人的关心来得重要呢?
何况苏琅那么一个把亲情看得格外重的人!
怎么会在那么大的事情发生之后,没有去宽慰一次她的姑姑呢?
“苏琅,也是苦了一辈子!”
江采苹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趁着夜色,偷偷回到了冷宫。
清儿当初究竟是怎么被掉包的,她不想知道。只是,她知道:她注定是逃不出去了!
何不趁这月色,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梅树,不枉自己来世一遭!
“你是何人?深夜怎么会在此?”
“你是何人?我乃大唐皇妃江采苹也!”
“你就是那个被杨玉环逼到上阳宫的人?倒也长得标致!”
为首的官员说道,江采苹着实不知道他是谁,只是看他一脸肥肉,实在不愿多说话,觉得很是恶心。
“大胆贼人,竟敢造反!”
“本王怕什么,你这一个小小女子,不如陪本王喝上几杯?”
“哈哈!”
身后传来一阵阵冷笑,江采苹倒觉得自己心里有股暖流,在身上窜着。
“笑话!你不过是一市井无赖,本宫懒得和你说话!”
“你……”
“去,上去给我把那个美人抱下来!”
“是,王爷!”
只是,他们声音刚刚落下,江采苹便纵身一跃,跳进了身旁的枯井里,士兵们在井口看着,那么深的一口井,怕是已经香消玉殒了吧!
“真是扫兴!晦气!”
为首的官员骂了一句,便带着一行士兵离开了。
跳下井的那一刹那,江采苹的眼前只闪现了一个人的身影,还有那一句话:“这模样,若是长大了,定会赛过梅花仙子!”
宫里三十多年,原来留给自己最多温暖,让自己临死前回忆的人,还是他!
只是,这样的一生贪恋,好像从头至尾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不管是自己的痴念也好,还是自作多情也好,她曾经拜托太子:莫在史书上记载自己只言片语,为的便是来世可有那梦中人相遇,自己是清白人家的女子,没有那么多曲折的过往!亦不想受前世皇妃的约束。
“姑娘,来喝完孟婆汤,便会忘了前生的一切!”
……
……
她不知道的是,马嵬坡中,皇上赐死了杨贵妃,杨国忠被侍卫斩杀而死。叛军被赶出长安城后,唐玄宗回到宫里,想起了她。
还派人寻找她,找到她的尸首后,以妃礼埋葬她!
当皇上看到她的画像时,还因为留恋和想念,写了一首诗: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这一世,到底爱没爱,究竟有何重要?
她不知道的是:新继承皇位的三皇子:唐肃宗也想起了她。
他继位后,想起:当初同她相遇,在桂葶苑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心里便有一股暖流,那样的女子,当真是世间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