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皇位争斗,太子不稳 - 千年追寻,却只换来你的囚禁 - 袅袅兮风
“清儿,你如何看这件事?”江采苹看着翎瑜退下,转过头来看向一直站在右侧的清儿。
“娘娘,此事重要的是皇上怎么看。”还是那样淡淡的语调。
“清儿,你晓得我问你话的意思,在这宫中,我最信任的人莫过你了!”江采苹看着清儿,正色道。
“娘娘,奴婢只能说,此事还是不要管的好!”
清儿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江采苹,继续说道,还是那样少的话。
“清儿,我从不在你面前称‘本宫’,就是拿你当亲妹妹看待,你还是要这般见外吗?”江采苹心里有些凉意渗进。
“娘娘此事不管你是为了谁,还是为了什么,娘娘还是远离些最好!此事在奴婢眼里只是死了一个妃子,可是在武惠妃眼里却是死了一个最大的对手!自古都言‘母凭子贵’,譬如已经殁了的赵丽妃,可是还有‘子凭母贵’的人,譬如寿王。日后怕是有场宫门恶斗,若是想为了谁好,还是先保存实力。奴婢只能说到这里,剩下的还望娘娘自己斟酌!”清儿说完话,不等江采苹反应,便退下了。
究竟是宫门争斗深似海还是天子恩宠深似海?
即使赵丽妃留下遗书:要珠镜殿人全部陪葬,可是与她自小一起长大的卓凝应该放过吧!再者,遗书怎么可能留得下,珠镜殿若是有任何一人看见了难道不会销毁了它吗?还怎么可能让它落在皇上手里?当这个世上所有人都是救世主,宁愿一死百了!还有,当日有人在药罐里面加了酒,那么多的太医和宫人,怎么可能查不出来?赵丽妃一直两月下不了床,怎么可能就喝了那么一碗药,便出了房门,将病菌传染给了珠镜殿,让皇上不得不痛下杀手,灭了珠镜殿!
如今想想,那么多的破绽,难道皇上没有察觉到吗?
这一月来,朝堂之上,关于太子的争论,她不是没有听到过。记得宫中老人曾经说过,当日立二皇子为太子,实在是情势所迫,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如今想起赵丽妃本是一介歌姬,虽然她如今已逝,但是若是太子他日登上宝座,那赵丽妃自然会被封为太后,只是那样的身份岂不是大唐的耻辱?这样下作的女子怎么能够做大唐的太后,享受那样高的荣耀?
何况现在还出现了一位倍受皇上宠爱的武惠妃,偏偏生的儿子李瑁还是人中龙凤,比其他皇子聪明许多,自小便受皇上宠爱,怎么能不觊觎太子之位?
如此看来,皇太子李嗣谦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赵丽妃的死,十之bajiu与武惠妃有关,只是眼下苦于自己没有证据,实在帮不了他!
侍御史潘好礼?
记得宫中曾经说过,自己还没有进宫之前,那是开元十四年,皇后王氏已去了几年,中宫一直没人,皇上便想立武惠妃为皇后,只是大臣中有很多人反对,所以此事一直被搁浅下来,记得当时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这位侍御史潘好礼了!
还记得自己曾经翻过他的上疏奏章呢!写得倒是有理有据,字字恳切!
“臣闻《礼记》曰:‘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公羊传》曰:‘子不父化,不子也。’昔齐澴公复九世之仇,丁兰报木母之怨。陛下岂得欲以武氏为皇后,当何以见天下乎!不亦取笑天下乎!又,恵妃再从叔三思,再从父延秀等,并于纲纪,乱伦常,迭窥神器,豺狼同穴,枭境共林。且匹夫匹妇欲结为夫妻者,尚相选择,况陛下是恩圣之贵,天子之尊乎?伏愿详察古今,鉴戎成败,慎择华族之女,心必在礼仪之家,称神祗之心,允亿兆之望、伏愿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且太子非恵妃所生,恵妃复自有子,若蕙一登辰极,则储位实恐不安;古人所以谏其渐者,良为是也。昔商山四皓,虽不食汉庭之禄,尚能辅诩太子。况臣冒昧,职忝台省乎?”
记得就这样一番话,让皇上打消了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他反对武惠妃入主中宫,想必对换太子的事,也是极为反对的!看来这件事不得不请潘好礼帮忙。只是皇上一直厌恶后宫与朝堂有什么瓜葛,如今自己这般做,不是往火坑里面跳呢吗?
宫中没有太后娘娘,许多事情也很难做主,实在有些麻烦。关于这位太后的娘娘的传奇故事也有不少,听闻她死后尸首也没有落下。一直记载在册的只有八个字:梓宫秘密,莫知所在。”
长春二年(即692年),正月初二日,玄宗母亲窦氏与刘妃,来到嘉豫殿,参拜婆母武则天圣上,离开后,在宫中却遇害。
关于这位太后娘娘的遇害有许多的传闻:有人说是武则天圣上想斩断玄宗之父的羽翼,打压他,才派人害了窦妃和刘妃。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韦团儿想与唐睿宗李旦私通,遭到拒绝,从此怀恨在心,她私自用一桐木刻制一个小人儿,写上武则天的名字,偷偷的埋在窦妃与刘妃院中。然后向武则天诬告二妃用桐人诅咒武则天。窦氏被害后,诛连了唐玄宗的外祖父,外祖母及舅父。当时他的外祖父被流放岭南,他的舅父被贬到罗洲司马。
关于这种诅咒人的做法,史上有许多,汉朝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就因为此事被废,后来唐高宗的正宫皇后王氏也因为这种事情被打入冷宫,后来被做成人彘;当朝的王皇后不也是因为厣术被废,最后郁郁寡欢,不治而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