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李瑛冷血,威胁梅妃 - 千年追寻,却只换来你的囚禁 - 袅袅兮风
江采苹看着倒在地上的澜珠,嘴角沁着的血早已经干涸,想来已经去了不是一时半会了。只是虽然她眼睛闭着,但是眉毛却是蹙起,看着好像有些不甘心的感觉,也是,那样一女子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给了他,却只是换得这样的结局,让人怎么能不寒心呢?
“娘娘,这是澜珠留下的!”
发呆之时,小林子将一绢手帕递给自己,江采苹打开看时,才看清那枚手绢上面绣着的是对比翼鸟。想来她也是很期待那种:“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只是奈何遇人不淑。
那方手绢上面只写了不到三个字,之所以说是不到三个字,皆因最后一个字只有一撇,却是没有写完。看着这绢血帕,上面清晰的两个字“我恨”,江采苹便知道澜珠走得不甘心。
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现下澜珠已去,已经是死无对证!恐怕谁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段恩怨。
“好生把她埋了吧!”看着澜珠的尸首,江采苹有些于心不忍。
“娘娘,她可是……”
“罢了,终究不过是一可怜人而已!人既然已经去了,我又何苦再相逼呢?”江采苹叹了口气,有些惆怅的感觉。
“今天的事情不可往外传,上次出了中毒事件,皇上怎么说的,想必你们也都清楚!这次的事就到此为止,不可再提,否则掉的可就是你们的脑袋了!”江采苹看着后面的一众人等,冷冷的说道,虽然她说话很少有严厉的时候,但是那冷冷的感觉,却是让众人从来不敢滋生半点不满。
“是!奴婢(奴才)谨遵娘娘教诲!”一甘人全都跪下谢恩。
上次出了中毒事件,皇上便吩咐过,若是再出了什么事,梅宫上下所有宫人赐死,于是,她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敢马虎,天天提着脑袋在干活,生怕一个不小心,便出了什么差错。今日出了这事,若是被皇上知晓,那他们的命可就保住了,想必她们会守口如瓶的!
澜珠如此大胆,敢明目给自己下毒,可见她是铁了心要置自己于死地。究竟自己做了什么事,她非得要自己命不可呢?
她是太子的眼线,她敢这样做,肯定是受了太子指使,如今败落,太子不得已命她自尽,求得自保。可是实在想不明白,究竟自己挡了太子什么路,竟落得这般结局?
难道太子没有认出自己就是当初他救的那个女孩吗?难道太子李瑛不认识自己手中的这枚石玉手链了吗?难道太子当真忘记了当初那一句:“这模样,长大了,定赛过梅花仙子了吗?”
江采苹心里的难过多过郁闷,自己那般在乎的一人,竟然处心积虑的想要自己的命!想自己当日因为他的皇位,还托人去找了御史潘好礼,希望他能在朝堂上多多阻挠皇上换太子的主意。
太子是国家未来之根本,万万不可动摇!一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了许多自己不该说的话。替他拉拢了些许势力,可是如今……
却换得这样的结局?怎么能不让寒心?凭他的资历,做个王爷都算抬举他了,怎么能够做君临天下的人呢?
是自己七岁那年看错了人,还是今日他变了,宫中的权利斗争让他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清儿,陪我出去走走吧!”江采苹看着修剪梅花枝清儿,淡淡的说了句。
清儿有些不相信的站在那里,不敢动一步。
“翎瑜,你在宫里守着,清儿随我出去即可!”江采苹看着翎瑜有些担忧的眼神,随即安慰道。
清儿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跟在江采苹的后面。
“现下已是三月,去树园转转吧!”江采苹看着有些许嫩芽的柳枝,温和了语气。
清儿没有说话,就那样一直跟在江采苹身后,慢慢的走着。
“人人都说二月的柳枝长得最好,嫩嫩的新芽,似剪刀拂面,有种清新的感觉,其实三月的柳枝长得更好,发的枝芽虽然不是那么翠绿,看着也没有嫩嫩的感觉,可是果绿色的枝芽却别有一番情趣,似燕子的尾翼,飘在空中,在微风吹佛下,悉悉索索的声音像是一首乐曲,随意舞动着身姿,似绿衣仙子在跳舞,甚是好看!”江采苹一人在那里陶醉着说道,清儿听得一愣一愣的,实在不晓得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实江采苹这话真的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意思,就是看见春日新催发的枝芽,霎时有些感慨而已。只是在这宫中呆久了,早就学会了演戏,时刻揣摩着别人话语中的意思已经是清儿的看家本领了,早就习以为常了。
何况两人现在还没有冰释前嫌,怎么能让清儿不胡乱揣测?
“梅妃娘娘安好!儿臣给梅娘娘请安!”正看得出神时,一抹不合时宜的声音出现在上方的空气中。
清儿有些郁闷,正想着这是谁呢?只见前面站着的江采苹笑着说了句:“许久未见太子,不知太子近况可好?”
不用回头,便可知晓他是谁。真的很难让人看出来江采苹对这位太子是毫不在意。
“娘娘好耳力!不晓得娘娘今日怎么得空出来了?”太子微微躬下身子做揖。
“本宫闲来无事,出来散散心!倒是太子怎么回来到这边,据本宫所知回太子府的路可不是从这边走的!”江采苹本就心情不好,实在不愿意与太子再多多纠缠,说出的话也便刻薄了些许。
太子李瑛稍微楞了一下,便自嘲的笑了笑。
“太子若是无事,本宫先走了!”
“娘娘……”看着已经往前迈了一步的江采苹,太子轻轻唤了句。
“何事?”只是江采苹还是无法做到与他心平气和的说话。也是,方才那般想要自己性命的人站在自己面前,任谁心里都不是特痛快!何况太子在她心中的分量……
“不知娘娘可否将这封信递予父皇?儿臣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