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断袖分桃(Ⅲ) - 女人天下之启明临晨 - 白苏维翁
京城封锁了消息,不过要想知道什么还是能得到只言片语的。
就在他头封奏报到皇帝手里时,皇上令箫统围捕徐达,徐达本集结亲兵准备杀入宫城,却被徐臻从后面包围。
具体怎么处置,还没得到消息,不过国舅徐臻被大肆封赏了一番。
眼下山东灭贼尘埃落定,需再上一张折子,向皇上奏明前因后果,不然还真不好交代如何从西域跑到了东海来。
王询一脸的走肾未走心的瞌睡样,他打着哈欠搁下笔:“侯爷,这事的大方向怎么写?”
蔺琛漫不经心的回道:“就说巡抚大人察觉码头异常,暗地里明察暗访,只身涉险一举击败叛军。”
王询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我一介瘦弱书生,何德何能只身敌营力揽狂澜。”
蔺琛拿手帕擦了擦嘴,笑道:“本候远在西域,难道是擅离职守到了东海?还是早和叛军联盟因利益不均窝里反?王大人临阵不乱,将稻草人立于巨翼,手下兵将呐喊扬威,一招虚张声势,令叛军自乱手脚,这样的手段令人佩服。”
王询满头大汗,脱口道:“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我就是不干,你不能恩将仇报。”
王询刚刚步入不惑之年,正是一个男人的仕途上升期,还长了一张精明脸,前半生的仕途几生几死,最后就赖在了这济南城不走,没什么建树,却也没有什么过错,一天天的搂着自己的正室和唯一的小妾日上三竿。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经忘记了,先帝还在时,年仅十七岁的王询参加会试,蔺琛的老师叶羲之是主考官,见王询的文章忍不住的拍案叫绝,亲呈先皇,御笔亲封的状元。
后来,徐家要把庶女许配给王询做正室,王询誓死不从。
再后来,建和帝登基,因一首打油诗被徐达弹劾,说是对皇上有不敬之心,就从盛京被贬回了山东成了贫民。
蔺琛意味深长的说道:“平东海之叛乱,将徐达的双臂折断,你的仇也算报了,只是这么大的功劳你真的不要?”
王询苦笑道:“有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下官德才皆失,能安然无恙到老就好,哪里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侯爷就饶了下官吧。”
蔺琛手欠的勾了一枝柳:“我还想上奏皇上,派你给我当监军呢。”
王询从塌座上起身,抱头作揖,就差给蔺琛跪下了。
“侯爷啊,小的上有八十老娘,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你大慈大悲饶了我这条狗命吧,你看上了我这府上什么,您尽管拿去。”
蔺琛:“……”
王询见蔺琛脸色实在不太好,慌忙补救道:“侯爷,要不这样写,长公主殿下北下游历,偶然见到判断正抓民间打铁匠,明察秋毫之末,只身潜入敌营,派人告知奴才,与我军里应外合,亲手抓到贼首,你看这样可好?”
蔺琛放了柳条,便默不作声了。
启明的出身,当今圣上一直心怀芥蒂。
不过启明早已到了许婚论嫁的年纪,此次确实是能为启明挣得功劳,不知会不会加速皇上给她指婚的速度。
蔺琛权衡利弊,给了王询一个白眼,此人也算是难得的人才,可惜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然后把那点仅有的才智放在了上下打点上。
王询小心翼翼的又问了一遍:“侯爷,行吗?”
蔺琛:“只要不牵扯本候,你自己圆吧。”
披衣起身。
他要悄悄离开山东,这事,赤血营和沧澜阁都参与在内,上面那位可不是省油的灯。
蔺琛推门出去,见到启明在院子里扭柳笛。
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
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
王询的有个小女儿,围着启明直喊“姐姐,要看;姐姐,要看。”
宁胖和沈小六已经一人拿着一个在吹,声音十分不好听。
启明穿着青绿长裙,梳着流云髻,温和耐心的给王询的小女儿扭了一个,然后还把小丫头抱在了怀里。
蔺琛看见启明就觉得心情好,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过。
启明满足了他对一个君主的所有想象。
敏锐而不外露,仁义而不寡断,勇敢而坚强!
启明完全和他对君主的期望不谋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