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 黄药师之情 - 九幽剑鸣 - 两行清泪
黄药师,外号“东邪”,天下“五绝”之一,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角色。是黄蓉之父,对其妻冯氏(小字阿衡)一往情深。
黄药师是金庸笔下“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的人物,是“桃花岛”的岛主,亦是桃花岛派武学创始人。“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是他一生武功的写照,武功造诣非凡,已臻化境,为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的高手之一。
黄药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个性离经叛道,狂傲不羁。性情孤僻,行为怪异,身形飘忽,有如鬼魅。黄药师漠视“传统礼教”,然却最敬重忠臣孝子(据黄药师的说法:此乃大节。)个性行事潇洒。
东邪黄药师是上中人物,洒脱不羁,把普天下都当作脚底下泥,他不喜欢傻小子郭靖,是情理中事。本来,黄药师可算是绝顶人物,但是他迁怒,铜尸铁尸偷了九阴真经,与其他弟子何关?何况真的如此超绝,又何必如此重视九阴真经?难道无所不能的黄老邪,就非靠九阴真经不可?自己不会去创出比九阴真经更高的武功来?至于要在爱妻坟前,焚化九阴真经,那是执着的做作,不是至情至性的表现,所以,连上上人物都不是,只是上中人物。
他不落俗套,不为世俗思想所规限,他任性痴情而极度浪漫。妻子亡故,他恋恋不忘,十几年中,夜夜在她墓旁吹箫相伴,墓中供着的是他亲笔所绘的小像及最精巧的珍玩,他做了花船,思算携了她的玉棺,月夜出航,让海浪打碎船身,与她一同葬身大海,这是何等痴情,又何等浪漫。而且他的浪漫,不是做梦的少年的浪漫,而是一个懂得爱也懂得欲的成熟男子的浪漫。他的重视真情,一生渴望思念也在所不计。所以,他看见黄蓉深爱郭靖,难舍难分,他便共鸣而发出悲吟:“且乎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这样的人自是骄傲的,所以是“东邪”,而黄药师的缺点也太多太多,“伟大”、“英雄”、“完美”的这些字眼不能用到他身上,但这么多才多艺多令人倾心之处的人,有缺点又有什么关系?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为武功写照。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对绝对“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出自黄蓉之口,原为黄药师所对,当时陈玄风、曲灵风、陆乘风、冯默风四弟子随侍在侧,黄药师以此与四弟子开个玩笑。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首诗是黄药师所作,他非汤武、薄周孔,对圣贤传下来的言语, 挖空了心思加以驳斥嘲讽,曾作了不少诗词歌赋来讽刺孔孟。
第二次华山论剑,黄药师的“桃华落英掌”至“奇门五转”多套掌法下,三百招内仍无法击倒郭靖,自认落败;后来逆练《九阴真经》的欧阳锋突然出现,黄药师运起“弹指神通”,哪知遭欧阳锋怪异无伦,一口咬住黄药师食指,无奈之下,连黄药师只得默认他“武功天下第一”。
后黄药师与众人准备去华山祭拜洪七公、欧阳锋,恰逢一群庸人争夺天下第一,赶跑他们之后黄药师等人重新确立天下五绝,黄药师仍为“东邪”。
男人在合适的年纪遇到最适合的女人,才迎来他最好的时候,就好像黄药师遇见冯蘅。
那是一个萧瑟的大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黄药师孤单一人,仰头饮下一口酒,不动声色中,扬手把酒浇在胸前的剑上,酒水沿着狭窄的剑刃淋漓流下,头顶上白雪依旧,他倒了好久的酒。
那天是他第一次见到冯蘅,他不知道这个女子会是如此的清秀美丽,明澈的眼睛,似乎没有一点点沉渍,姣好的面孔,不经世事,纯真得像一张白纸。以至于他拉过来看到她的脸,不由得发怔了,他怕没有时间细细去看她了,他的镇定就此被她瓦解。
那时的黄药师,早已是名动江湖的“东邪”,亦是别人口中的大魔头。那时的冯蘅为了逃避追杀流落江湖,却不小心跌撞进他的怀里。黄药师说,我不会轻易为女人出手的,真要我出手的话,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她静静的低下头,只答了一句,带我走。
她的风华绝代,冰雪聪明都不值得一提,她只是扑在他的胸口,放声哭泣。黄药师愕然了,从没有一个女人这般如此,他默不作声,悠然拎起横笛,吹奏着他的碧海潮生曲。
他没有料到,身边这个女子把他的心思一点点地听懂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红颜知己就这样走进了自己的心,也不知道这个女子居然成为了自己最深切的记忆,自她之后他再也没有对任何女子动情。
黄药师说,你跟我在一起,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这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
就好像许多女生总是追问男生,你为什么喜欢我?喜欢我什么?这是多么的不明智,爱与不爱都很自然。
她是心甘情愿的,而他又未必不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岁月并不轻易安稳,人物出场顺序的跌宕起伏,好似乎早就命里注定似的。黄药师和冯蘅的一个平淡江湖再无波无澜是不可能的,阒静如死久了,就会失掉生气。
只是为一部《九阴真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相约华山比武论剑,王重阳为了平息纷争,也到了华山。众人都在勤练武功,只有王重阳和黄药师例外。王重阳心静如水,而黄药师他自己知道,他要的,并不是真经。
王重阳是个话唠,问了黄药师很多问题, “黄大哥,你是不是在想华山论剑的事。你到底有没有把握?”“你曾经说过,没有兴趣争天下第一,为什么这次你居然?”“我知道你为了蘅姐姐不开心,既然你还惦记她,那我陪你去找她。”
黄药师依旧吹着他的笛子,并不作答。回风拂柳,吹得他的青衫空空落落。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获胜,而王重阳为了天下武林的太平,决定永不学真经的武功。本以为就会平顺的江湖路会好走,黄药师和冯蘅走得并不轻易。
那时的他们新婚燕尔,周游各地,却遇到了奉王重阳遗命藏经的周伯通。冯蘅自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在黄药师与周伯通弈棋时,只看了一遍经书就已记住。
她只是为了了丈夫的一桩心愿,她知道得不到《九阴真经》是因为他挂念自己。在她默写真经时,总是心绪不宁,乌鸦对着她的房间叫,她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惶恐。
《九阴真经》是一本不祥之书,她嘱咐黄药师绝对不要学里面的武功。黄药师知道妻子的好意,他并不想江湖以后再次掀起腥风血雨,他放弃了《九阴真经》,也不许徒弟偷学,否则逐出师门。
故事有时曲折得叫人好生失望,他们本来可以恩爱夫妻白头老的,他们本来可以一起听潮烹茶吹箫弄月的,他们的本来也只因命理终有此劫。
即使黄药师精通五行数术,他也解不开,因为他逃不过。若不是梅超风、陈玄风偷了经书,若不是周伯通大闹桃花岛,他们的平静日子会是再无涟漪的。
黄药师一怒之下,将弟子全部逐出门外,挑断他们的手筋脚筋,也用弹指神通射断周伯通的双腿囚禁在桃花岛。
那时的冯蘅已经怀有身孕,她的身子向来孱弱,为了黄药师,她只好再默一遍《九阴真经》。她很抱歉,她记不全了。
她问他:“如果是儿子,你取什么名字?”
他说笑着:“ 要是儿子,我会把我的武功全传给他,我要江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我黄药师有传人。我一向行事古怪,他们叫我东邪,我要我们的儿子正邪兼备,就叫他黄正邪。”
她又问:“要是女儿呢?”
黄药师说:“ 要是女儿……我喜欢芙蓉花,我们就叫她黄蓉吧。也只有芙蓉花,才配得上我的女儿。”
桃花岛开始下雪,冯蘅走了,就好像她生命里第一次遇见黄药师一样。那天在听月楼,冯蘅跌进了黄药师的怀里,就注定他这一生都要盛满她。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她说:“你说过我一点都不了解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在听月楼过着花开花落的季节,忽然间,好像完全了解你了。”
他也只说:“我不会轻易为女人出手,真要我出手的话,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可是现在,硕大的桃花岛,就只剩下两个人了,从今往后,他又是孤单的了。他抱着怀里的黄蓉,吹着她母亲最爱听的碧海潮生曲。他只是空倚着一株桃树,空着眉间淡淡的泪痕,想起内子字阿蘅。
黄蓉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看着父亲在桃花树下吹箫弹琴,每次黄蓉撒娇,黄药师却错口而出:阿蘅乖。他只是解释,蓉儿,你真像你的母亲。
那时黄药师发誓终生不离桃花岛,也一生不学《九阴真经》上的武功。他只待黄蓉找了个好的夫婿,就以花船出海,携玉棺寻妻子的亡魂。
黄药师痴情到了极致,他的黯然销魂比起杨过更甚。每次读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那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总让我想起黄药师。
只是到了最后,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曾经的赌诗泼茶,曾经的玉笺题书,也不过是寻常。
蘅者,杜衡也,是一种香草,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多好的名字。 倪匡在《我读金庸小说》中对黄药师的评价并不高:东邪黄药师是上中人物,洒脱不羁,把普天下都当作脚底下泥,他不喜欢傻小子郭靖,是情理中事(黄蓉喜欢郭靖,属于情理之外,只好认命)。本来,黄药师可算是绝顶人物,但是他迁怒,铜尸铁尸偷了九阴真经,与其他弟子何关?何况真的如此超绝,又何必如此重视九阴真经?难道无所不能的黄老邪,就非靠九阴真经不可?自己不会去创出比九阴真经更高的武功来?至于要在爱妻坟前,焚化九阴真经,那是执着的做作,不是至情至性的表现,所以,连上上人物都不是,只是上中人物。 看完TVB对这段着墨不多的前情所编造出的电视剧,绝不会这样认为。 黄药师遇上这般心性的冯蘅,生死相许有何难,冯蘅为他生为他死又有何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