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跳龙门宫女封妃 留良臣太后夺情 - 美男心殇 - 独孤紫冥
冯保回答:“这不叫狂放,这叫直率。唐伯虎不受世俗羁绊,英俊潇洒,深受民间三教九流的人爱戴,各种故事广为流传。”
万历听了却叹息:“朕其实很欣赏唐伯虎,如果朕要是他就好了。”冯保连忙说:“陛下乃天子,居九五至尊,唐伯虎之流自然无法望其项背。”万历却摇头。冯保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李和求见,被宣进来。冯保觉得献画反而弄得有些尴尬,便告退:“国舅来了,臣不打扰陛下与之亲近了。”
万历准,不忘告诉冯保:“这些画朕非常喜欢,就留下来,准备装裱。爱卿如果有机会,烦劳再多弄些唐伯虎的字画,多多益善。”听到万历说喜欢,冯保才松了一口气,兴高采烈地告退离开。
送走了冯保,万历让国舅李和看看冯保送来的两张画,并仔细地给李和讲解。李和蹙眉仔细地听着,却端详着第二张美男图。
万历问李和:“舅舅也喜欢这幅画吗?”李和作揖后说:“启禀陛下,臣觉得这幅画上的男子像一个人。”
万历问是何人,李和紧张地说:“臣不敢说,请陛下恕罪。”
万历非常好奇,恕李和无罪,急切地催李和快说。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李和深蹙眉,面部肌肉也紧锁着,半晌才从口中说出:“臣以为,此美男,很像陛下。”
万历笑问:“是吗?舅舅真是好眼力。”说着拿着图仔细端详了几下。图上的美男面色白皙而红润,光着上身,显得身材很丰满,手臂和胸部的肌肉棱角也很分明。万历噗嗤一笑,说:“的确还有点像朕。”
李和突然紧张地问万历:“恕臣妄自揣度,冯保送此画可能别有用心。”
万历依然笑道:“舅舅多虑了,一幅画而已。还是朕要他找的,何来用心?”
李和庄重地说:“唐伯虎的画有很多,冯保为何独选这两幅画?另一幅画可能也有蹊跷,只是恕臣愚钝,没有看出来。”
万历听后,脸上的笑容顿时凝滞,拿着第一幅画说:“听冯保说,这幅画有个典故。”然后把那个典故给李和复述了一遍。
李和听了拊掌而叹:“冯保这样做是向陛下施压啊!李太后已经跟臣说了那天晚上的事情,冯保他送这两幅画就是为了提醒陛下,您还有把柄握在他手里。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万历一听,顿时目瞪口呆,然后抓起两幅画,准备去撕。
李和连忙制止说:“陛下万万不可现在撕毁,如果这样,那就表明陛下要与冯保和张居正作对了。现在陛下势力还不及他们两人,所以要忍辱负重、养精蓄锐。”
万历稍稍冷静,点头说:“舅舅言之有理,朕铭记在心。的确,天子需要该有的气度,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李和拍拍外甥的肩膀,鼓励万历:“皇上能屈能伸,真乃大丈夫。以后也假装顺承他们,到适当的时候,一举冲破束缚,成就一场大事业。”
万历振奋,请李和带他去院子里练武,李和遵命。
元宵节,李太后为了节俭,便把王小喜的封妃仪式和节日庆典合二为一。众人都来庆贺,冯保收集了更多唐伯虎的作品,在典礼上亲自献给万历。
万历看着又是唐伯虎的画作,心中顿敢抵触之意,却强颜欢笑说:“爱卿多劳了。朕十分欣赏,不过想必这些画作都很贵吧,爱卿不要破费了,朕给爱卿钱,算是买下这些画。Www。。com”
冯保连声谢恩。万历叫仆人把画作收起来。张居正此时也进贺:“皇上能放下身份,娶此贫寒人家的女子,真是令臣等感动,想想我们中很多官员将糠糟之妻弃之如敝屣,去攀龙附凤。皇上真是身体力行,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臣一定要敬皇上一杯。”万历听后心中不悦,却还是笑着回敬张居正。
接下来陈太后也来敬酒,祝曰:“皇上在此佳节迎娶新人,正彰显与民同乐之意。哀家也敬皇上。祝皇上与王妃永结连理,早生贵子。”万历依然笑着回敬。
万历今天的酒量见长,连喝几盅都没醉。不过李太后担心再次出现上次那种情况,及时劝住了万历。
接下来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皇上和王妃喝合卺酒。李太后令冯保亲自斟酒。冯保接令,在御案上倒好两杯,分送给两人,祝曰:“喝完合卺酒,从此百年好合”。
皇上和王妃接过酒,交臂而过,饮尽杯中酒,周围的众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万历尽管并不十分喜欢这名来自宫女的王妃,却面露喜色,至少在众臣面前。而王妃十分拘谨,唯恐露出破绽,给自己抹黑是其次,就怕让皇上丢份。
喝完合卺酒,万历和王妃接受百官庆贺。王妃不胜酒力,马上就感觉不舒服,万历一心在向群臣回礼,没有理会。还是冯保先发现王妃快要吐了,赶快报告李太后。
李太后见状赶快传太医,把王妃扶下去观察。太医经过检查,最终贺喜李太后:“王恭妃有喜了。”
李太后大喜,赶快拉着万历的手说:“你真是厉害,才十五岁就有了龙嗣,先帝真是圣明,选了你继承皇位。”万历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惊愕,似乎无法接受,尔后变为淡淡的一笑,向母后作揖推辞:“都是托母后的鸿福。”
李太后立即吩咐各路人马妥善照顾王妃,以免意外发生。可万历却丝毫没有进入状态,还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仁寿宫内,陈太后回去了,靖娘启奏娘娘:“奴婢发现皇上今天有些勉强。”陈太后笑着应声:“当然,本宫也看出来了!”靖娘问娘娘的具体意思。陈太后说:“我们要好好利用李和,然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现在还只是个开始,皇上已经对冯保有些不满了。Www。。com我们应当引诱这个趋势,向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靖娘赞娘娘圣明,却问:“嘉靖先帝的遗诏现在公开么?”陈太后阴阴一笑,说:“现在时机绝对没到,到时候,这份遗诏要给需要的关键人。”靖娘会意。
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李太后要求万历经常陪在王妃的身边。万历却总是与王妃隔着一层屏障,总是捅不破。那一夜就像一场梦,却永远无法改变了。万历试图接近一些比王妃漂亮的宫女,李太后却总是提醒万历不要纵欲。
李太后同时让张居正和冯保二人增加教授皇帝的强度,繁重的学习占据了万历很多时间,弄得他筋疲力尽,于是没有时间去耽溺后宫佳丽了。
一晃到了九月,王妃快临盆了,李太后带着万历常在王妃身边守候,等待龙嗣,并长时间焚香,祈求母子平安。
正巧此时,海瑞和戚继光来京城办事,张居正在家里,带着冯保家人一起宴请他们。张居正和冯保母子亲自下厨,用家常食材做出了一道道丰盛的菜肴。海瑞、戚继光两人远道而来,感到宾至如归。
众人宴饮正欢,突然一仆人传来一张信笺,上面写的“张阁老亲启”。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张居正马上让仆人下去,对众人说:“有一封家信,我先去看看,你们慢慢吃。”众人聊得正欢,不愿停止。于是张居正徒自到隔壁读信。众人继续在餐桌边挈阔谈宴。
张居正去了许久没有回信,冯保觉得不对劲,赶快说:“张居正怎么去了那么久?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众人也觉得蹊跷,便一起去看个究竟。
众人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猛烈的撞击声,间或听到尖锐的哭声。众人立刻感觉情况不妙,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打开房门。
众人进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张居正披头散发,衣冠不整,不停地以头抢地,不时传来哭声。流泪更加猛烈,已是满面纵横的泪痕。
张居正见众人进门,换成持续地哽咽,想说什么,却连话都说不出来。
冯保猜想:既然是家书,却让他如此伤心,一定是亲戚过世了。于是谨慎地问张居正:“难道是……”没等冯保问完,张居正说声“对”,却陷入了哽咽,只好拿着那封信不停地在空中挥动,示意冯保拿去看。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冯保颤抖着双手接过信笺,众人赶快凑过来看,刚看一眼就震惊得目瞪口呆,原来上面写的是张居正父亲过世的消息。
众人齐声唏嘘,冯保最先反应过来,问张居正:“先生打算怎么办?”
张居正持续地抽泣,人们无法听清他在说什么。冯保赶快凑过去听。好在两人相处已久,有些默契。冯保听懂了,告诉众人:“大人说他让我留下,你们先到外面等一等。”
众人有些不解,但还是尊重张居正此时的心情,带着沉重的表情,暂时回避。
冯保走过去对张居正说:“先生,就算奴才求您了。您千万不要回家奔丧。现在表面上看朝政清明,大家同仇敌忾。可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瞬息万变,如果大人辞官回家,情况马上就会急转直下。想想先生的万历新政,才初见成效,难道要就此夭折吗?如果大人能舍小家为大家,那将会是天下的楷模,会受众人称赞。”
张居正攥起拳头,暂时停止啜泣,有气无力地说:“父丧当辞官服丧,这是官场制度,怎可因此违背?我不相信没有我,万历新政就弄不下去,正好戚继光、海瑞都在,可以进行下去的。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冯保小声地劝阻:“大人万不可放手。戚继光是武夫,海瑞长期在地方为官,没有统筹的观念。再说这两人性情十分刚烈耿直,恐怕在朝中会四处树敌,最后不仅新政没法贯彻下去,他们自己都要赔进去。至于制度问题,这个不用担心。祖制上规定,有皇上的批准就可以继续留任,这就叫做‘夺情’。先前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而如今李太后是肯定会并且会让皇上答应,让您留下的。张大人,为了天下的百姓,请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吧!”
没想到张居正听后比刚才平静了,叹道:“其实,我也舍不得这万历新政,它就像我的孩子,怎么也不能遗弃。可是,我若留在京城任职,那些同僚恐怕会以此攻击我不忠不孝。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冯保轻声告诉张居正:“大人可以写一份言辞诚恳的辞职信,这样大家都看到了,认为您十分孝顺,符合祖制。然后我再去劝李太后不要批准,当然即使我不去劝解,李太后也不会批准的。这样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张居正目光呆滞地点头。
接着冯保走了出去,面色愀然地对众人说:“张大人悲痛欲绝,我们就不要打扰他了。他嘱咐我代替他写一份陈情表给皇上,请皇上批准张大人辞官回乡服丧。”
众人揉着泛红的双眼,请冯保快写。
冯保写好后,马上拿去求见皇上和太后,然后被引见。万历正和母后一起守在王妃的身边,李太后倒比万历与王妃更加亲近。万历只是在旁边静坐,面无表情。
冯保恭顺地行大礼,启奏二圣:“臣有要事相奏皇上和太后娘娘,恳请二圣移驾,屏退旁人。”
李太后问什么事情这么神秘。冯保回答说是张居正的家事。
李太后一听是张居正的事,便安排好人伺候王妃,郑重地带着不甚情愿的万历,跟着冯保来到了隔间密室。李太后请冯保快说。
冯保神色黯然地说:“是张居正的父亲过世了,按惯例应该辞职还乡服丧。张大人悲痛不已,无心写奏章,于是让奴才代笔写了一封辞职书,请太后过目。”
李太后一听说张居正父亲过世,不禁高呼起来“天哪”,赶快从冯保手中拿起辞呈,开始读。万历却显得有些平静,看见母后的悲痛才反应过来,露出愀然地神色。
李太后双手颤抖地读完了辞呈,问冯保该怎么办,是否答应。
冯保庄重地跪下说:“娘娘,张大人其实心里很矛盾,他一方面想为父亲尽孝,却惦记着正如火如荼的万历新政,惦记着天下的苍生。所谓忠孝不可两全,他很难定夺。恕臣直言,如今百姓还没有受到万历新政的全面润泽,张大人必须留任。娘娘可以用皇上的名义挽留张居正,这样百官也不会指责张居正不孝,就解除了他的忧虑。”此时冯保目光汇聚在李太后身上,没注意万历脸上露出几分不悦。
李太后仔细掂量一番后说:“的确,张大人是国之栋梁,不仅是天下百姓,还有百官之间的制衡,以及皇上的教养,都需要张大人,绝对不可以离开。本宫决定,这个不孝的罪名就由本宫来承担!”
万历连忙拉住母后说:“母后万不可如此。母后也要母仪天下,绝不可以为了臣子背上恶名。”
李太后坚定地说:“如果本宫不承担,就是你承担。将来天下是你的,本宫舍得为你付出。”
万历还想辩解,李太后一挥手说:“你什么都不用说了,冯保赶快准备纸墨,本宫马上写一份回执,宣告百官,本宫要执行‘夺情’,驳回张居正的辞呈,请其留用。”
冯保应诺,用沉重的声音赞太后圣明,赶快前去起诏。
仁寿宫内,李和求见陈太后,向其讲述李太后夺情张居正的事。李和忿然地说:“这个张居正,玩弄花招,把我的妹妹都骗过了,让她跟着团团转,居然还心甘情愿地为之承担不孝的恶名,真是岂有此理!”
陈太后顺水推舟地说:“冯保和张居正相互勾结,正在势头,你与之直接针锋相对就是以卵击石。所以为今之计,应当韬光养晦。就像本宫曾多次告诉你的一样,让李太后离这两人远点。”
李和问关于张居正服丧的事,究竟该如何处理,陈太后小声地在李和耳边说了些什么,李和会意地点点头。
李太后的旨意传达到各处,引起各级官员的普遍反对。众官员普遍认为李太后此举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不想让张居正再留京任职。可是李太后坚持夺情,驳回了不少大臣的上书。
反对的大臣还包括海瑞和戚继光,两人问冯保为何不劝谏。冯保坦率地说:“因为现在社稷黎民需要万历新政,需要张大人。皇上的教导也离不开张大人,李太后怎么能放张居正走?”
冯佑也劝解两人不要太冲动,说:“牺牲小家,成就大家,这是张阁老和李太后的人性光芒所在,诸位应该赞赏才对。”
海瑞和戚继光听到这话,愤然教训:“你怎可如此没原则!好吧,这事我们管。”说完两人拂袖而去。
冯保害怕他们会出状况,本想带着冯佑、梁宠一起奔去。却突然想这天还要去安慰张居正,便吩咐冯佑二人前去张居正家关照,自己飞奔跟着海瑞二人。
海瑞、戚继光二人跪在午门前,求皇上不要夺情,批准张居正返乡奔丧。冯保很想劝阻,费劲了一切可能的办法。可两人坚持跪着,冯保见熬不过去,担心这样下去海瑞二人过于直率,会与自己反目成仇。赶快请求见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