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合纵连横 - 异世开天 - 亚洲猛男
知晓了燃灯古佛的意图之后。卡门顿觉一松。刚才总感觉哪里不对。现在知道了对方的图谋。有种解脱的感觉。望着眼前喋喋不休讲述成圣好处的燃灯突然有种看小丑的感觉。本來凄苦的脸色更加晦气。
“道友欲成圣否。”卡门一句话把燃灯问住了。神色一顿。知道卡门已经看破了自己的意图。无形中刚才谈话取得的优势顿时消失了。 不过燃灯毕竟是洪荒硕果仅存的几位元老之一。自然不会被卡门轻易唬住。
“不错”燃灯古佛沒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
燃灯的痛快回答倒是让卡门一愣。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随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乌塔欧世界。一个是我所在的世界相信你也应该知道。”
“知道”
“对于道友在卡俄斯世界取得的地位我绝对承认。而且我也可以答应不进入卡俄斯世界。大家相安无事。同样道友也应该把你们世界过來的神坻带走。”
卡门心里思量了一番。说道:“他们不是我所能左右的。相信你也应该知道一些我们的关系。他们的势力在我之上。我充其量顶多能在他们面前保持不败罢了。”说到这里卡门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我可以帮助道友。为道友之内应。具体情况还是请道友回去和他们商量一下再作答复吧。”
燃灯上古佛知道卡门是想借助他的力量來对付这些敌对的神坻。不过他却沒有让卡门无偿帮助的底牌。只能按照卡门的意愿行事。无语沉默过后。燃灯离开了。留下冷漠的卡门。
卡门自然知道燃灯回去和上古七佛进行谈判去了。上古七佛身份、实力虽然都低于燃灯。可是他们毕竟是七位大罗金仙。燃灯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借助他们的力量。
现在佛教掌权的是几位菩萨和如來佛祖。全是后來投奔而來的。佛教本土的神坻已经被架空。而观世音菩萨更是被列为如來佛祖的继承人。这一点让佛教所有老的佛祖菩萨大为不满。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自修义:观世音。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來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度他义: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法华经普门品》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世音”。
观自在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为“观”。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Www。。com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功德。即名为某某。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传说的道场。普陀山 本名梅岑。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普陀山”。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來往。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來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28-29]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來。终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现在的普陀山与洛迦山。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海拔288.2米。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三大寺。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西藏普陀宫:西藏拉萨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