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救济百姓 - 常山赵子龙 - 酱油皇帝
看着气氛有些伤感,赵云强颜欢笑,笑道“师父,咱们以后还会经常见面的,到时候你有了落脚之地,记得一定要告诉我啊,咱们可以写信联系。”
赵云心说“要是有手机更方便了,连睡觉泡妞都能找到。”辞别了师父,赵云匆匆往山下而去,走到半道,一摸裤兜,妈呀,老头没给盘缠,幸好刚走开不远。
于是赵云又急忙转身,等童渊看到赵云,喜出望外,还以为赵云舍不得离开他呢,听得赵云说出的话,童渊心拔凉拔凉的。
“师父,给点盘缠呗,这山高路远的,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到颍川,你不会是让我行乞讨饭吧。”
气的童渊吹胡子瞪眼,哆哆嗦嗦从袖口掏出二十吊钱,咬咬牙,拿出十吊钱,还没递给赵云呢,赵云上前一把都抢了过来。
“都给我吧师父,我这山上呆了几年,整天粗茶淡饭,嘴中淡出鸟来了,正好路上吃点好的,你不介意吧。”
童渊看着赵云将钱一股脑全揣入腰包,心情如坠冰窖,一下子跌入谷底,好久才回过神来。
“你可得省着点花,知道吗?这是为师多年辛苦攒下来的积蓄,你看你要是花不了,是不是给为师留点。”
话音未落,赵云急忙窜出老远,只留下一声回音“师父等我有了钱,到时候金山银山随你挑。保准你几辈子都花不完。”
“兔崽子,就知道消遣为师。气死我了。下次逮住你,看我不打断你狗腿。”
拿着钱,哼着小曲,赵云一路悠闲下山而去,路过静心庵的时候,赵云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这几年,有事没事,赵云没少往里跑,里面的尼姑们都让他戏耍了个遍,长叹一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与他们再会。”咬了咬牙,收回心思,往山下赶去。
还有半年就黄巾起义了,自己穿越已经快四年了,赵云目的地是颍川,自己的父母在那边,不过去之前,还是打算去涿郡见下三国的牛人刘关张。
赵云知道燕人张飞、大耳贼刘备都在涿郡,不见识一下,心里感觉失落落的,涿郡常山都是河北境地,相距不远,赵云当然没有招揽之意,自己现在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名望,人家能搭理自己就算不错。
再说对刘备,赵云心里有很深的芥蒂,认为刘备并不是真心为汉,只是会装好人罢了,俗话说的好,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张飞、关羽跟随他真是一大憾事,白瞎了两位旷世英雄。
一路行来,赵云心中渐渐憋闷,脸上一直愁容满面,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到处都是逃难行乞的难民。
打听了一下,赵云才知道,原来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更有蝗虫肆虐,老百姓生活无以为继,只能携家带口逃难。
至于官府县令,更是毫无怜悯之心,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克扣钱两,朝廷倒是发下不少赈灾用的粮食,经过官府层层克扣,到百姓手中,已是寥寥无几,这点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毫无用处。
赵云心痛不已,可是现在凭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垂首顿足,仰天长叹,身上就二十吊钱,想施舍出去,可是自己还要赶路,都给了他们,自己也只能行讨为生了,没办法,花了十吊钱,在一家馒头店买了些馒头,分给饥寒交迫的百姓,很多人听说有人派馒头,纷纷围了上来,想要哄抢。
赵云一瞪眼,怒道“我的馒头不多,凡是老弱妇孺人人有份,其他的恕赵某无能为力。”
赵云怕老弱妇孺馒头被抢,从布包里拿出长枪,挺枪而立,直到亲眼看着这些人将馒头吃光,才拨开人群,离开此地。
期间有几个不识好歹的,想要以大欺小,以多欺少,被赵云三两下就给打倒在地,等吃过馒头的众人,想要冲赵云行礼道谢的时候,赵云几经走出老远。
一个老者拉着自己的孙儿,指着赵云的背景嘱咐道“统儿,那位恩公的相貌你要牢记于心,虽说只是几个馒头,但是那可是咱爷俩的活命之恩,没有他,也许你就见不到你的父母了。”小孩瞪着黑亮的小眼珠,一眨不眨的盯着远处的赵云,重重的点了点头。
腰包里只剩下十吊钱,赵云不敢乱花,晌午的时候,肚中饥饿,找了家包子铺,要了一笼包子,一碗白开水,正吧唧吧唧吃着包子,听到旁边有人说话。
“哎呀不得了,前边有个小家伙,把县令的公子哥给痛打了一顿。”“怎么回事?”旁边有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