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焚书 九 - 侯马盟书录 - 姓龙名证字九子
有厉秋风的带头,其他人都去看了,只是没发现什么不妥之处,而这时湛千金也在俞政明的带领下出现在了众人之前,湛千金的大名在江湖中可是很响亮的,毕竟很多大人物的兵器都是出自他的手,所以每一人都向他一抱拳,行一礼,叫一声‘湛大师’,而湛千金也不是什么拒人于千里之后的人,也向大家还了礼,然后才在祝明日的指引之下细细观看那具很大的箱子,不过更像是柜子。
湛千金摸索了一会儿之后,抬起头来道“这个箱子我开不了!”,这真是一句让人绝望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犹其是张宗亿更紧张了起来,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而开箱子则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打不开,就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那他真的就成了‘祝家庄’的罪人了,张宗亿急道“湛大师,你可是江湖第一的铸器高手,怎么会连你都打不开呢!那江湖上还有谁有这个本领,还请大师再看看”。
这时可是上百又眼睛盯着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祝明日也有些急了,道“湛大师,真的没有办法吗?”,湛千金道“实话告诉你们吧!这个柜子正是在下的手笔的,这一把锁的钥匙只有一把,除了钥匙谁都不开了,这是我当初照着侯大侠的要求做的”,这话也说明了祝明日与张宗亿并没有骗大家,厉秋风道“那这么说这里装的就‘侯马盟书’了?”,淇千金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负责铸器,至于别人要做来装什么,不是铸器师要考虑的问题”。
无名神僧这时候站出来道“真是遗憾,不能让众人见证这个时刻,那么这样说来,可不可以直接把这个箱子烧了呢!”,湛千金道“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要想指望这些材火烧化这个箱子是不可能,连里面的书都烧不坏,这箱子里部做防处理”,而此祝明星和祝峰正组弓箭手向对方狂射,外面的很多地方一是大火纷飞,把申屠金梁气得话都不想说了。
原来从‘祝家庄’移出去的易燃物,都被放在一些隐密的地方,‘青龙帮’来得气势凶凶的,在撞不开门的情况下,申屠金梁一怒之下,就什么都不要,吩咐使用火箭把‘祝家庄’葬在火海,却不曾想‘祝家庄’还没葬身火海,自己身边就处处火起,逼得‘青龙帮’的人不得不后退百步的距离,只是这个距离就让‘青龙帮’的火箭射不进‘祝家庄’了,一时之间没有办法,只有找几个内力深厚的人站出骂战,用上千里传音的功夫,那声音全都传进了‘祝家庄’里面。
当然了这些话让正烦燥的张宗亿等人极大困扰,便习惯性地抬起双手来揉自己的脸,再抱抱头,告诉自己一定要想出办法来,突然听到湛千金道“别动,你手上带的是什么!”,张宗亿被他吓了一跳,把放在脸上的双手一动不动,只是把手指打开,想看看湛千金想要说明什么!只见湛千金从他的拇指上取下了一个板指,那正是那里他们去‘侯家庄’遗址的时候,那个乞丐捡到的那个板指,他因为崇拜他,所以今日他便给戴在了手上。
所有人目光再次被湛千金吸引,只见他把玩着手中的板指,大家都不由得在心里嘲讽,这个湛大师什么这么喜欢板指了,还这个直接抢到手;只不过此时湛千金并没有心思听这些人的心声,而是在慢慢的研究起来,然后才向张宗亿问道“这个板指是哪里来的?”,张宗亿便如实回答了他的话,大家听了这也没什么问题,张宗亿要查‘侯家庄’的案子,手里有侯家的东西一定不觉得奇怪。
只是湛千金的本来还有愁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道“你这小子是老夫见过运气最好的人,你可知道,这个板指是侯大侠一直戴在手上的,而它正是这个箱子的钥匙”,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见湛千金把那个板指放在箱子正面的一处,一用力,板指就掐进了,立马就见那处盖自动的翻了起来,祝明日上前一看,果然在里面装满满意的全是书,都很新,想来是保护得很好的原故。
祝明日喜道“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宗亿便道“现在大家总不会再想我们在骗人了吧!”,厉秋风道“祝庄主,张少侠,你们真是救了大家的命啊!”,无名神僧看了也很欣慰,也合什,道“阿弥陀佛”,慕容云说道“祝庄主,你们刚刚说了要把‘侯马盟书’会部烧掉,我想在烧掉之前,可不可以拿关于我们‘华山派’的给我们看看”,厉秋风也道“厉某也想看看其中所载是否属实”,这一提意得到了所有人的共鸣,都想要看。
这说来说去,都不是太信任,毕竟这都是关乎身家性命的,这个问题之前祝明日,张宗亿和曲陌都有商量过了,祝明日道“大家先别吵,听我说,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是害人的”,这一点无需质疑,无人有异意,然后祝明日接道“所以我认为不需要每个人都要看,凡是当时事人不在了的门派或个人就不看了,如果说谁曾经找过侯大侠化解过恩仇,就可是拿自己的去辨别真伪,厉掌门,无名神僧,曲先生,你们以为如何?”。
在场的就这些人德高望重,若是得不到他们的支持,那么这事情就不那么名正言顺了,曲陌首行表态,道“我代表‘雪山派’支持祝庄主的意见”,‘雪山派’在西域那是霸主一般的存在,只有他们这样说,这样做,这一片土地上的人都没有人敢反对;接着无名神僧,道“庄主所言甚善,当事人不在了的,就让那些事情随风而去,又何必再为此流血牺牲呢!老僧无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