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恩威并施(二) - 我欲扬明 - 红尘俗世蒙面人
皇上一番义正词严的指责,如黄钟大吕,回荡在庄严恢弘的大殿上,令汪直心神俱丧,只得死死地趴在地上,不停地叩头,说:“草民冤枉,冤枉啊皇上!草民违反海禁之令走私贩私,货殖海外都是有的,但草民只载货往rì本,未尝引人来犯我大明,请皇上明察……请皇上明察……”
朱厚熜冷笑道:“笑话!朕若不察你并未有通倭之情事,早就命人将你身送东市明正典刑了,何必要召你觐见,与你费这番口舌!实话告诉你,朕前rì曾做一梦,梦中有一仙人对朕说,yù平东南万里海疆,只须一人之力。此人姓汪名直号五峰。仙人还说,此人一向桀骜难训,不遵法令,嘱咐朕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汪直,你说对于此人,朕是杀之还是用之?”
再蠢再笨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回答,何况汪直这样混迹江湖,见过识广的海商。他闻言如蒙大赦,赶紧又叩头说:“草民少不更事,多行不法,至今思之,痛悔莫及。皇上当杀草民以正国法、儆效尤。但草民尚有一不成之请,万望皇上恩准草民暂留此身戴罪立功,草民誓为皇上效死用命,平定倭乱。”
朱厚熜说:“朕也不想杀你。可朕不杀你,不只是指望着你为朕平定倭乱。我大明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即便你一意孤行,勾结倭寇对抗天朝,朕也能将为祸东南的倭寇剿灭,保我大明万里海疆之安宁,更能取你项上人头以谢国人!上天有好生之德,朕行事也一向功过分明,有功即赏,有过则罚,今rì留你的xìng命,一是念你还有一份忠君爱国之心,未曾引倭寇犯境,更不惜远蹈万里海波,为朝廷护送来如今北方最急需的粮食,还进献了西番火枪一百支,也算是为家国社稷立下一大功劳;二来念你还算是个有才之人,曾多次南下吕宋,北上rì本,jīng通商旅之事,熟知海情地理。如今朝廷有意要开海禁,除了官营朝贡贸易之外,准许民间商人货殖海外,与西番诸国互市,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朕想让你留下有为之身,为朝廷效力,你可愿意?”
请求朝廷开放海禁,是无数徽商的共同愿望,更是汪直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抵达京城这几天来,他终rì奔波于各位当道达官显贵家中,忙得脚不沾地,银子水泼一样花出去,却连一句准话也没有得到,令他十分沮丧。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当今天子竟然亲自召见他,并在严词斥责了他之后,亲口说出了许开海禁,准许民间商人参与海外贸易的话,如此浩荡圣恩怎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当即跪俯在地上,一边将头在地上叩得“咚咚”作响,一边哽咽着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到了此时,朱厚熜也觉得将汪直揉搓得够了,便缓和了语气,说:“起来吧!吕芳,赐坐,看茶。”
汪直慌乱地抬起头来:“天子驾前,草民万死不敢僭越就坐……”
朱厚熜笑道:“扬帆远洋、纵横四海的人,竟也如此拘谨吗?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只要你一心为着我大明,为家国社稷做些有用之事,朕必以礼待你。别说是赐你座,许你位列朝班、封妻荫子也未尝不可!”
汪直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怔怔地看着皇上,喃喃地说:“草民……草民是有罪之人……”
朱厚熜看着汪直,温言说道:“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是有才之人,只要幡然悔悟,迷途知返,难道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吗?”
汪直已经激动得无以复加,喊了一声“皇上!”禁不住泪流满面,再也说不出话来。
尽管对皇上如此礼遇这么一个“草寇”很不理解,但吕芳最不能容忍有人违抗圣命,当即生气地说:“汪直!你是大明子民,也是读过圣贤书之人,岂不闻‘君有赐,臣不敢辞’?皇上命你坐,你就坐,对皇上忠不忠,不在这上头!”
汪直猛然醒悟过来,又重重地叩头,慷慨激昂地说:“天在上,皇上在上,草民汪直在此立誓,今生若有半点不忠于皇上之事,天打雷劈,万箭穿心,永世不得超生!”
发过毒誓之后,汪直这才起身,老老实实地侧身坐了下来,嘴里还在喃喃地说:“折杀草民了……折杀草民了……”
朱厚熜摆了摆手:“客气话不必再说。朕以前曾看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唐枢的一份奏疏,上面说‘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对此深以为然。今rì特地将你这亦商亦寇之人请来,你且安心坐着,好好与朕说说倭寇,说说你们海商之事。”
朱厚熜一边听着汪直讲述,一边在心里与自己记忆中的资料相对照,对倭寇的情况大致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长期以来,明朝有两大边患,即北虏、南倭。东南沿海的倭乱起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削弱了海防;而rì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诸侯割据,战乱不休,战败的武士、浪人便沦为海盗,经常流窜到我国沿海地区走私抢劫。明朝开国之后,高度重视海疆安全,一方面遣使至rì本责问执掌大权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令其约束rì人不得来犯,准许其与明朝开展“勘合贸易”,即由rì本天皇颁发勘合,“诏rì本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不得携军器,违者以寇论”;另一方面派军围剿sāo扰海疆的倭寇,取得了望海埚大捷,倭乱由此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