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跨海远征 - 我欲扬明 - 红尘俗世蒙面人
吕芳走到殿门口,扬声喊道:“皇上有旨,宣高拱、俞大猷、戚继光觐见。”
话音刚落,一文两武三位青年官员走进了殿内,跪下叩头:“臣高拱、俞大猷、戚继光恭请圣安。”
“免礼,平身。”朱厚熜笑着招呼三位心腹爱将:“来来来,肃卿、志辅、元敬,朕给你们介绍一个人,徽州海商巨子汪直汪大老板。”
京城保卫战中,营团军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三位主将高拱、俞大猷和戚继光也随之声名鹊起,名震天下,汪直虽远在海外,却也从前往双屿交易的商人口中听说了他们的许多英雄事迹,一听是他们三人,赶紧跪下,给他们叩头,忙不迭声地说着景仰的话。
高拱他们三人当然知道汪直的来历,对他这样的海寇视若仇雠,但一来不敢在御前失礼,二来也听说海商此次为朝廷送来急需的粮食,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有用之事,勉强压抑着心中的愤怒,却板着脸不理他。
见汪直跪在那里,一脸的尴尬之sè,朱厚熜正sè说道:“肃卿、志辅、元敬,朕知道你们对汪老板这样的海商颇有成见,但汪直本人虽曾触犯海禁,走私海外,却并未有通倭情事,更有心为朝廷效力。如今朝廷要开海禁,与西洋诸番互市通商,急需他这样jīng通经商之道,又熟悉海情地理之人,朕已赦免其罪,授予他锦衣卫千户之职,特加rì本宣慰钦使,让他宣谕rì本诸岛,助朝廷平定倭乱。所谓英雄莫问出处,你们可不能耿耿于前事,rì后同朝为官,要多亲近才是。”
皇上此言一出,更令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为之sè变。要知道,俞大猷曾驻守金门海防一线,戚继光出身登州备倭卫所,他们都曾多次与海盗、倭寇血战海疆,与倭寇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根本无法接受昔rì的海盗摇身一变就成为朝廷命官的事实,当下梗着脖子要说话。高拱生怕他们出言不逊,冒犯了皇上,赶紧抢先说道:“皇上求才若渴又包容万物,臣等愧不如也!”说完之后,随便将手拢到胸前一拱,算是给汪直回了个礼。
朱厚熜也不好强迫俞大猷和戚继光立刻就抛弃心中的固有成见,与汪直倾盖如故,只好安慰汪直说:“冰冻三尺,非一rì之寒。若要解冻,只怕也非旦夕可以奏效。所谓路遥知马力,rì久见人心,只要你为国家尽忠,为朝廷效力,何愁天下人不敬你重你!”
接着,他转头对高拱他们说:“你们都是大忙人,咱们就闲话少叙,开门见山。朕今rì把你们三人召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与你们商议。江南叛军重兵猬集徐州,背靠坚城,是朝廷南下平叛的一大障碍,若不能诱敌分兵,只怕徐州城下少不了一场恶战。如今汪直的船队自江南而来,朕就在想,是否可以派遣一支jīng锐之师乘海船南下,自东南沿海登陆,直取南都。你们觉得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高拱、俞大猷和戚继光三人对视一笑,高拱示意俞大猷回话,俞大猷却不好意思地轻轻摇摇头。
这一幕落到了朱厚熜的眼里,便笑着问道:“肃卿、志辅、元敬,你们三人鬼鬼祟祟的在做什么?莫非忘了朕说过,御前议事要畅所yù言吗?”
“回皇上,”高拱说:“前rì志辅还曾对臣和元敬说过,既然徽商能自江南运送粮食至京师,朝廷便也能从京师运送兵马到江南。如今江南叛军重兵猬集徐州,南直隶及浙江必定空虚,他想恳请皇上恩准,带一支偏师乘海船南下呢!”
“哈哈,原来你们早就想到此节了。”朱厚熜得意地说:“志辅乃是我朝不世出的将才,朕也能与他不谋而合,看来朕也颇有军事之才嘛!”
俞大猷赶紧跪在地上,说:“皇上睿智天纵,臣粗鄙不才,岂能与皇上相提并论……”
朱厚熜佯怒道:“好你个俞志辅,竟也学会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你竟不知道‘谦虚过头,便是骄傲’的道理吗?还不快快将你的想法从实招来,若有半点藏私,朕定不饶你!”
“皇上,臣想请教这个汪直……哦,汪大人一个问题。”
得到了朱厚熜的同意,俞大猷冲汪直抱拳道:“汪大人。”
汪直慌忙跪下,说:“草民……哦,下官在!”
俞大猷见他如此恭顺,态度稍稍缓和了一点,一边侧身避让,一边说:“汪大人快快请起,你我不相统属,不必行此大礼。请问汪大人,你手头上有多少条船?一次可以运送多少兵马?”
“回俞军门,下官有大船三十四艘,都是可乘五百人以上的战船。徽商另有运送粮食的货船共计一百一十六艘,每船可载千人以上。”
俞大猷还未说话,朱厚熜已高兴地说:“一问就问到了要害之处,看来志辅你确是早有考虑啊!不过,你大概也没有想到汪老板他们海商竟有这么大的实力吧!一次少说也能运送十万人,朕看就以你们营团军为主力好了。哈哈,神兵天降,威震南都,江南那帮逆臣贼子还不吓破了胆?即便不能挥师直捣黄龙,也可调动徐州之敌回援南京,为朝廷南下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