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家事烦心 - 我欲扬明 - 红尘俗世蒙面人
见吕芳吓得脸sè都有些白了,朱厚熜料定他一定是想起了嘉靖二十一年的壬寅宫变,不禁笑道:“你啊,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你该考虑如何继续jīng简人员以节约国帑民财,怎么能再趁机要求增加?还要从厩那边调人过来,如此兴师动众、大费周章,倘若传了出去,岂不招人物议?”
吕芳陪着笑脸说:“主子恭行俭约、节用爱民之心,奴婢也能领会的。可是,奴婢还有下情奏报:南京这边的内侍宫人实在是太少了,随行的各宫娘娘都抱怨说身边伺候的人手不够,许多事情都得娘娘们亲力亲为,这是奴婢的失职。不若趁此机会,多调些人来,给各宫娘娘们那边也增加几个。娘娘们高兴了,奴婢的差使也就好做了。”
说起来,吕芳依然是在替朱厚熜受过他当初起意巡幸南都,并没有想到要带着众多嫔妃随行。后来念及那些江南籍的嫔妃都是少小离家,一进宫门深似海,从此便难得有机会回到江南故乡,就开恩让她们随行。开始以为也不会有很多人,却不曾想,统计下来,剔除几位怀有身孕不能远行的嫔妃,竟还有四五十人之多。究其根源,一是自古江南多美女,明朝历代皇dì dū喜欢在江南各省府州县广选秀女,出身湖广安陆的嘉靖皇帝也不例外,宫中原本就蓄养了不少江南籍的嫔妃;二来嘉靖二十六年,坐镇江南的吕芳自南矩京,又给朱厚熜采买了三十名美女,这几年里被他“临幸”了不少,那行蒙雨之恩的美女也都照例晋了封号。带着这么多位嫔妃游南游北,天下人会怎么看待他这位皇帝?载著史册,后世之人又该如何评说?一想到这些要命的事情,朱厚熜就后悔不迭。可是,身为皇帝,话一出口便是金科玉律,怎能食言而肥?更何况这一大好消息已经瞬间传遍大内各宫,那些江南籍的嫔妃纷纷前来谢恩,被一帮天姿国sè娇滴滴地喊几声“臣妾叩谢皇上隆恩”,再飞上几个媚眼,他那男子汉的气魄顿时溢满胸腔,再也不好意思反悔了。
不过,为了不给朝廷增加太多的差旅费开支,引起朝臣的非议和诘难,朱厚熜还是坚持要严格控制随行人员,每位嫔妃只能带两名贴身侍女同行;有年幼皇子、公主的,可以再多带一名保姆。那些嫔妃平rì受惯了别人的伺候,如今削减了侍女人数,立刻就感到了极大的不便。她们当然不敢跟皇上讨价还价,就把怨气撒到了大内总管吕芳的头上……
自己的老婆们飙,全怪自己一开始考虑不周,朱厚熜也不好再责怪替自己受过的吕芳,便安慰他说:“你是为宫里好,更是替朕受过,朕心中有数,她们不高兴,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当年朕大量裁减内侍宫女,宫中还不是怨气冲天?后来怎么样?还不是慢慢就适应了所以,不要理会她们就是了。”
朱厚熜所说的裁减内侍宫女,是他穿越回到明朝之后,除了把jiān相严嵩逐出内阁、赶去文渊阁抄写《永乐大典》之外,办的第二件大事。按照皇家规制,皇后、太子应有40名内侍、20名宫女伺候;贵妃、皇子、公主及下面的九嫔、才人、婕妤等各级嫔妃也都按照等级,有不同数目的内侍、宫女伺候。若是皇帝chūn秋鼎盛,纳有不少后妃,内侍宫女的数目就跟着水涨船高;再遇到xìng喜奢华、喜好yín乐的皇帝,更是会广选秀女、冷内侍,以致内侍宫女数目节节攀升,最多的时候竟有近十万人之多,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的紫禁城里人满为患,不少地位低微的内侍宫女只能十几个人挤住在一间小房子里。
朱厚熜为了节省开支,渡过财政危局,先从宫里开刀,砍去了后妃皇子一大半的内侍宫女,那些未曾分配给后妃和皇子公主的宫中二十四衙门及女官六局的内侍宫女更是大量裁减。正因如此,这些年里,宫中各项开销才能控制在往年的四分之一,也是朝野内外百官万民一致公认的皇上一大“德政”。因此,听皇上这么说之后,吕芳尽管自认无法象皇上说的那么轻松地“不要理会她们”,却也不好继续纠缠增调宫女的话题,只得应道:“奴婢遵旨”。
听到吕芳应得十分勉强,显然是还在担心各位娘娘飙,朱厚熜笑道:“亏你还是执掌大内几十年的大明‘内相’,怎么连这么一点小事都摆不平?要不要朕指点你几招?年前不是就有不少人请旨,让她们的家人元rì进宫道贺吗?她们都是江南人氏,自从进宫就没有回过家,跟父母家人几年难得见上一面,只见上一次怎么能够?今年宫里既然花了好几十万办了声势浩大的鳌山灯会,还要一连办上三天,昨夜文武百官都进宫来赏玩过了,今rì不妨就让她们的家人都进宫来赏灯玩节。午后就可以进宫,尚膳监赐宴给各宫,让她们一家老小也吃一顿团年饭,虽说有点晚,总也聊胜于无。尽情畅谈、欢宴之后再一起逛灯市、猜灯谜,看看咱们宫里的灯会,与民间的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