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翻身不易 - 港娱之学渣的春天 - 澳之杰
自那以后,那些“大耳窿”就三天两头,上门催债。
在得知了崔士元,通过他自己去为客人开车门,而挣到一点点钱回来。他们便在半夜时分,在上山的路上,截住了他,把他身上的钱搜刮干净后,才放他回家睡觉。
为此,崔士元一度想过不去干活了。但是,那些人则以把他们赶出出租屋为威胁,使得他只好每天继续地去干活了。
而崔玉龙则在社会福利处的义工们报警后,被送往戒毒中心,进行强制性戒毒,因为他们都发现他用社会福利金去购买毒品。
在经过多次的被“大耳窿”的人搜身后,崔士元也学精了。他请求他的契娘陈张文慈,帮他办了一张银行卡,毎天晩上先把一半的钱,存到ATM里,再把卡交给他在夜总会认的大姐拿着,才带着剩下的钱回家。
日子就在他为父亲,拼死拼活地,做工挣钱还债中度过。
到了第二年的九月,他被派位到陈伟民纪念中学中读书。
这间中学,位于慈云山脚下,是当时的Band5类学校。被排到了第五类中,可想而知是怎么烂的学校了。它是由二十多年前一个大善人,陈伟民成立的基金会,所捐助的学校,属于是津贴类中学。
到了现在九三年,它已经从原来的Band3退步到了Band5,成为了全香江中学里垫底的那几间之一。
按照港英政府的政策,成人之前,少年儿童都要接受文化教育的。否则政府将不给予他们的家庭生活补助。
因此,这些“烂校”便成了,学渣们的“收容所”。
当然,这些学校的老师,是可以对那些学生进行适当的休罚的。这是属于夫子倡导的“有教无类”的具体表现。
虽然在这个时代中,学制是沿用英式的。但在校规方面,则用华式的。在社会上,家长也普遍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教育方法。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九月一日,崔士元拿着教育署发来的入学通知书,来到了这间六十年代建成的,由六层洋楼改造成的学校。
洋楼的下面二层,是一些商场和仓库。上面四层,才是学校,所谓操场,其实就是第六层的天台。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或者蓝球等飞出楼外,天台的边缘上竖起了五米高的铁网栅栏。
因此,这所学校,更象内地的“看守所”。
不过,在寸金尺土的香江,这样的学校规格,是非常普遍的。
这所中学,从中一到中三,总共有十二个班。
也就是说,每个级有四个班,是属于一个初等中学。
为了防火安全,这样的楼房,都是有左右两道楼梯的。只不过学校正门的楼梯有十二呎宽,而后门的只有八呎左右。
这天早上,崔士元不敢迟到,虽然这间学校离他住的地方比较远,他也提早起床,准备给先生一个好的印象。
七点半左右,当他上到三楼的学校大堂时,里面已经有十几二十个少年男女,在一个柜台前排队了。
这些少年人,有肥有瘦,但没有一个是比他高的。
这大半年来,他的身体长了十多公分,已经是五尺多了,即有一米七六左右。
这样的身高,不要说是学生,就算是老师,也是没有一个与他能比肩的。
他的到来,引起了正在排队的学生的注目。就算是正在忙碌地分派着书本和校服的老师,也向他投来了诧异的目光。
也许他们在心中都在打个问号:“这么高的新生,怎么不到体育学校去打篮球,来这里干嘛?”
“屎杆,你也来这间学校?好啊,好啊,我以后的成绩不用垫底了。”一个满脸痘痘的男生,扯着变声的公鸭嗓子,大声地喊着。
一时间,刚才没有回过头来的所有人,都纷纷看向了崔士元。
在众目睽睽之下,崔士元立刻就有一种,把那个“花脸子”掐死的冲动!
在暑假期间,他已经准备着,在新的学校里,自己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
谁知道,开学的第一天,他才刚进入新学校,自己的梦想就被这个杀千刀的,狠狠地给戳破了!
如果是另外一个的,血气方刚的少年人,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给那个大嘴巴的家伙,来几个响亮的耳光,再高声地宣布,自己并非“学渣”,是个有理想的五好学生!
可惜的是,我们的小猪脚,却是一个空有其表的竹杆型少年。除了耐打的表面韧性外,其实就只有空空的内心。
他的嘴才刚刚张开,似乎试图为自己而申辨。但一看到众人眼中的不屑时,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泄气的皮球一样,又回复到有如两个月的那个逆来顺受的受气小少年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经过两个月假期的时间,崔士元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却在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被一个以前隔壁班的学渣,说出来的一句话,就立刻打回了原形。
在人们的目光中,崔士元默默地低下了头,心里暗自想到:“哎,为什么我想改变现状,就这么难呢?我已经下了决心要改变的了,你们为什么还是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难道我真的就,再也不能有所进步了吗?难道我的一生,就是一个垫底的命运吗?”
刹那间,他感到众人的目光,把自己的全身都鞭笞了一遍,仿佛他的垫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做个好人真难,不要垫底真难。”在这种心理的压迫下,如果不是不想让契娘陈张文慈失望,他就转身一走了之了。
这六年来,陈张文慈总是抽时间关心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