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同胞汇聚告别厅 众人洒泪别冤魂 - 飘落南太平洋的蓝色梦想 - 柳宗雅
(47) 薛千祉 动邪念 无理取闹
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
平素以西方人居多的奥克兰郊外的殡仪馆,一下子聚集了许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车流滚滚、人流不断,原本空旷的场地已经爆满,显得拥挤不堪。
中国湖南留学生同学会事先在多种媒体发布了讣告,许多关心关爱关注柳谙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要与这位不幸的中国女孩做最后的告别,要用他们各自喜欢的方式送送这位中国女留学生最后一程。
由于一个时期的消息封锁,记者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煎熬难耐,到处寻风问信,一下子得知留学生同学会要在殡仪馆公开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告别仪式,这些人肩扛手提,带好各自的采访工具,没等殡仪馆开门,就早早赶来,捕捉他们急需的线索与镜头。
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策划与周密安排的。从殡仪馆的大门,到告别厅的门口,道路两侧,摆满了花圈,有些是与小文生前有过交往的同学朋友敬献的,更多的是与小文素不相识的网络博客和各类社团组织敬献的,挽联上的悼词很特别:“愿你在天国里自由翱翔,天国里的女神不会再有悲伤”“人间自有正义在,因果报应指日可待,暴虐你的凶手终将受到严惩!”“尽管你像流星一样在天空瞬间划过,但你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永恒的怀念!”“扼杀了别人生命也为自己掘开了坟墓,小文,一路走好,终有一日会有人给你报仇的!”哀悼、追思、更多的是发泄对残害柳谙文凶手的谴责与痛斥,对警方办案拖拉的不满!
警察到现场拉出警戒线,做了充分的预案,说是维持秩序,以防发生意外,实际是怕留学生们借悼念柳谙文之机,发泄情绪与不满,引发骚乱。
告别仪式是按照中国传统习惯模式安排的,没有西方的教会的参与,也没有任何宗教仪式。
也就在告别仪式的前一天,薛千祉找到了丧事筹备小组组长李天柱和秘书长陆澌他们两个人,提出三项要求:第一,告别仪式上,要特别安排一个给柳谙文献花的仪式,由她以柳谙文特殊关系的角度来完成这个程序;第二,她要站在亲友的队伍的首要位置;第三、主持词里,对薛千祉的身份要做特别的介绍,因为,她是毕竟是薛仁文的女儿,按辈分说,她应该称柳谙文为自己的小姨妈,小姨妈没了,她能不来道别吗?!
没等李天柱表态,陆澌的脸立刻给气得通红,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说:“薛千祉,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这世上不知羞耻的药怎么都让你吃到肚子里了,别忘了,你是凶手薛仁文的女儿,你的身子骨里汩汩流淌的是柳谙文仇人的血液,柳谙文如果地下有知,她对薛仁文的憎恨不会不迁移到你的身上,谁知道,你到这种场合出人头地,崭露头角是出于幸灾乐祸,还是别有用心!”
“陆澌说得对,我完全赞同,追悼会不是给你搭台唱戏的地方,说真的,允许你到场看一眼就是对你最大的关照了,也算对你网开一面,你还想占据显要位置,还要专门给你安排个角色,你是吃错药了,还是发神经,别打这个算盘,一边凉快去吧!”接住陆澌的话茬,李天柱又给薛千祉痛斥一顿。
“跟你们打个招呼是抬举你们了,别以为你们就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了。告诉你,任何人都有悼念柳谙文的权力,这也是我自身人权的一项内容,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信,咱们走着瞧!”薛千祉愤愤地骂道。
“别演戏了,柳谙文活着的时候,不见亲情,死后,你却如此倾心,你无非是想借助这个场合出尽风头,为你下步领养小千伊造点舆论,赢点人心!”陆澌一语道破薛千祉的真正动机。
“别把领养小千伊与这件事扯到一起,别以为你给小千伊的姥姥策划得天衣无缝,我已经请到奥克兰最有名望的律师,谁想把小千伊领走,我就跟她法庭上见!”薛千祉一副趾高气扬的派头。
“美梦做得太早了吧,恐怕轮不到你领律师上法庭,裁决就下来了,小千伊的领养权非她姥姥莫属!”陆澌不屑一顾地扔给对方一句。
“别跟她斗嘴,我们还是研究告别仪式具体安排吧!”李天柱从中插了一句,实际也给薛千祉下道逐客令。
“跟你们说没有用,最后看看到底谁输谁赢!”薛千祉嘟囔了一句,算是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悻悻地溜走了。
(48)告别厅 演闹剧 无赖撒泼
告别大厅庄严肃穆,液晶显示屏上打出柳谙文的巨幅遗照,用中英文对照书写的字幕十分醒目耀眼:中国留学生柳谙文女士告别仪式。字幕下方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的挽联更是别有韵味,上联是“才貌出众难寻此女 惨遭横祸世人叹息”。玻璃罩里静静地安放着柳谙文的遗体,一身崭新的深黑色女士西服包裹着她那具饱受蹂躏的躯体,尽管浓妆厚抹,也未能遮盖住她的一脸憔悴,无法掩盖她痛苦的遗容。
苍天流泪,大地默哀,音箱里奏响了平素在西方很难听见的中国哀乐,大厅里容纳不下前来吊唁的人群,整个殡仪馆院内的广场上黑压压地一片全是人,无数把撑开的雨伞,如同雨中冒出的蘑菇。雨滴,打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与哀乐和鸣,将无数颗悲痛的心栓紧,低垂的阴云,从树梢枝头滚过,用她特有的方式,与一个遇害的中国女留学生做最后的道别。
告别仪式由陆澌主持,痛苦与哀伤摧残着陆澌那根极度紧张的神经,拿着讲稿,陆澌的手不由得阵阵颤抖,嘴唇闭合了几次,却未能发出声音。见状,身后的一个同学,递给她端一瓶矿泉水,她喝了一口后,平稳了一下情绪,这才用嘶哑低沉的语调,宣布柳谙文告别仪式开始。全场肃立,默哀三分钟,默哀毕,陆澌的喉咙里,蹦出的是一字字、一句句泣血滴泪、牵魂摄魄的声音:“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来为我们的好姐妹,留学生们的好同学,华裔新西兰人的好朋友柳谙文女士做人生最后的告别,作为主持人,此时的我真切地听到,大家从内心默默地发出的是一个共同的声音:小文,你不要牵挂,放心地去吧,一路走好,天堂那边,不会有再暴力,也不会再有烦恼!
柳谙文女士惨遭不幸之后,引起了新西兰各界华人的广泛关心、关注、同情、声援,中国驻奥克兰领事馆及时与新西兰官方沟通联系,为其家人能够尽快赶赴新西兰提供了积极地帮助与支持,为其善后处理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新西兰警方主动与澳大利亚警方联系,及时将柳谙文女士的遗孤――小千伊接回新西兰,并给予了妥善的临时性安置,以此告慰亡灵;各界华人社团对柳谙文女士给予了有力的声援与支持,并为其捐款捐物,抚慰其遗孤。由于柳谙文女士母亲李刻欣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毁灭性打击,正在医院接受救治,不能前来为其女儿送上最后一程,特意委托我,对柳谙文女士遇害以来,曾给予过帮助的中国驻奥克兰领事馆的官员们,对新西兰警方及有关官员们,对各界华人社团,对今天前来悼念的各方人士表示最由衷的感谢与感激!”
接着,陆澌一一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各方知名人士及各界代表,介绍了送花圈、挽联的各方友人,然后,宣布进行第二项议程,由中国湖南留学生同学会会长、奥克兰大学留学生李天柱先生致悼词。
个头过高,站在人群里十分显眼的李天柱缓步走到柳谙文的遗体前,深深地三鞠躬之后,走到麦克风前,调了调麦克风的角度,使话筒对准了自己的嘴口,习惯性地环视了四周一下,然后,又扶了扶镜架,这才对着讲稿,用低沉哀伤的语调,宣读悼词: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朋友们,一切关心关爱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友人和各界各方代表们:
苍天有情挥泪雨,大海痛哭悼冤魂。一个生命的突然被扼杀,一个厄运的突然降临,牵动着无数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十分伤感十分惋惜的心情送别我们留学伙伴、大家的好姐妹、好朋友柳谙文同学,为她送上最后一程,愿她一路走好,在天国里不再有烦恼!
众所周知,2007年9月18日,不知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还是纯属一种巧合,在这个历史上非常有纪念意义、国人引以为耻辱的特殊日子里,柳谙文女士,这个还有十天即将迎来自己27岁生日的花季女孩,因其丈夫、犯罪嫌疑人薛仁文疑心过重,发生家庭纠纷,由于犯罪嫌疑人目前尚未缉拿归案,据警方初步侦查推理,薛仁文将柳谙文扼死在家中,柳谙文女士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1980年9月28日,柳谙文女士出生于中国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其年幼时,不幸便降临在她的头上,也就在她咿呀学语的日子里,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撇下她与年轻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的不幸,人生的坎坷,使其过早地成熟起来,童年的她便知道为母亲担当家务,分忧解愁。母亲为了将她抚养成人,为使自己的亲生骨肉不受欺辱,始终没有再嫁,并且,通过自身的奋斗,跻身于白领阶层,彻底改变了家境的贫寒,为女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上小学时,她聪颖好学,积极上进,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最先戴上了红领巾;初中时,她尊师爱校,酷爱文学,全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曾夺得了三连冠;上高中后,她的文学才华得到进一步发挥,被选为校报编辑,荣获了市教育局颁发的校报优秀编辑奖,为学校的宣传,为同学们的文学交流与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0年,柳谙文同学怀揣一颗海外求学,以图大业的雄图大志,踏上了远赴新西兰的留学之路。一个从未离开母亲呵护的女孩子,一下子投身到远隔万里的一个陌生的国度,她所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她所面临的是许多生活上的困难,她所遇到的是无数个学习上的难题,但是,柳谙文同学并没有屈服,没有退缩,她边读书,边打工,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她有一句名言,叫做‘只能让人去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人’。为了适应环境,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把那些数不尽的艰辛与痛苦埋在心里,坚持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把眼泪流进自己的肚子里,让母亲了解的总是顺利的一面,让同学看到的总是微笑的面容,她给同学朋友留下很好的印象。
柳谙文同学酷爱文学,她不仅拥有诗人的浪漫与情怀,更有作家的文笔与才华,尤其是擅长报告文学的创作,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与功底。在新西兰大学读书期间,她就成为多家中文媒体的自由撰稿人,为宣传新西兰华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命运多舛,柳谙文同学的最大不幸与失误,就在于当她在文学创作方面崭露头角的时候,她却放弃了学业上的拼搏与努力,转而选择了商婚的道路。错误的选择埋下悲剧的隐患,柳谙文同学的种种不幸与痛苦由此拉开了序幕。家庭暴力不断升级,柳谙文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埋没了自己的才华,而且,生活的苦酒麻醉了她的神经,痛苦的蹂躏把她推到几近崩溃的边缘,最终,也未能逃脱其丈夫残暴的魔掌,成为真正的商婚的牺牲品。
柳谙文的一生,是勤奋努力,天真浪漫,富有幻想的一生,她的文学天赋与才华,她的真诚与率直,她的活泼可爱,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她对诗歌的热爱,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我们以感染与激励,我们要秉承她的美好品质,吸取她的精华,投入到我们各自的事业中去!
柳谙文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悲喜交加的一生。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她有欢乐,也有泪水。我们要吸取她的教训,学习她的优点,取长补短,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尤其在关键时候,要选好各自的人生坐标。
柳谙文的遭遇是不幸的,她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学,好朋友,震撼了我们每个同胞的心灵,唤起了无数人的同情。我们呼唤在新西兰这片蓝天白云下,多几缕阳光与温馨,少一些家庭暴力与凶杀,我们更企盼着新西兰警方能够将杀害柳谙文的凶手早日抓捕归案,告慰柳谙文的英灵,抚慰我们兄弟姐妹心头的创伤!
斯人已随清风去,但留风采在人间!柳谙文走了,走的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凄惨,走的那么可怜,你没来得及和我们说上一句知心话,就活生生地被那凶残的刽子手送上了黄泉路。尽管我们已经阴阳两隔,但是,你的音容笑貌,你的善待友人,你的文采文风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柳谙文,你放心地走吧,天堂那边,你不要牵挂,你的亲人,你的妈妈已经来到新西兰,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你的母亲将你女儿小千伊带回国内,将孩子托付给你最放心的人!
柳谙文,你没有死,你是我们心中一盏不灭的灯,读你的诗文,阅你的文章,我们就看到了你,你的精神激励我们发奋努力,我们会完成你未竟的事业与遗愿!
柳谙文,安息吧,那个世界,不会再有家庭暴力,不会再有尔虞我诈,不会再有纷争烦扰,一切的一切,都会随遇而安,但愿你一切都好!
真的,柳谙文,你没有死,只要天空还有一朵云,只要大地还有一丝风,只要江河还有一滴水,那就是你,柳谙文,你与江河同在,你与万物同生!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为你送行:
小文
我们挚爱的好友
世间的路
并不好走
可是,你过早地走到了路的尽头
别忘了
在你曾经来过的这个世界
无数双
你十分熟悉的手
合在胸前
为你
祈祷
为你
颤抖
捧上真诚的祝福
有我们在
天堂里的你
不会寂寞
不会孤独
清明时节
你的墓前
花开朵朵
我们相信
终有一日
你会目睹
恶魔受到严惩的一幕!”
此时,一道闪电,银蛇般地撕裂了漆黑的天穹,随着一声炸雷的爆响,倾盆大雨取代了原本细小的雨滴,敲打着那无数个雨伞汇聚的世界,发出杂乱烦心的声响,似乎在为一个年轻的生命的离去而哀婉叹息!
没等哀乐结束,肃立垂首的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个身穿黑纱的女孩儿,她捧着一捆厚重的花束,直接来到了柳谙文的遗体前,做个三鞠躬,然后,把花束放在柳谙文的脚下,一个箭步冲到台上,去抢李天柱面前的麦克风,两个警察手疾眼快,没等他抓到手,就一左一右,将其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