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昨夜婴啼梦之谜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我极不情愿地地坐起来,伸个懒腰,然后自言自语道:“没觉得怎么着的,天就亮了。咳----刚才我那是做梦啊?怎么做这么个梦。”
说完张着大嘴打个长长的哈欠。
笑乐神坐在床沿上,期待地眼神望着我,想听听那到底是什么梦?
我咧嘴一笑,“想听啊?想听我就说给你听,不过我总觉得这梦凶多吉少!”
随后我便把昨夜我做的梦,绘声绘色地叙述一遍。
听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迷茫地望着我,似乎对梦中那怪异现象觉得很蹊跷。
他皱了皱眉头,笑道:“一个没当爸爸的人,咋知道小孩半夜里哭咋回事?这个梦我看还是去问齐地仁好了,或许他能破解。”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就琢磨:半夜里婴儿哭闹不是饿的找奶吃,就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这些预示着什么?
难道我们下一步行程会遭人使绊子?
似乎又不太可能。
咳----别胡思乱想了。
既然齐地仁能破解,那就请他来破解好了。
于是我起身向隔壁齐地仁的房间走去。
就在我刚要伸手开门时,门却突然开了,站在门外的是齐地仁。
看开门的是我,以为我要外出他便闪开。
我却对他说道:“刚要想去找你,正好你来了。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说曹操曹操就到。”
他开口笑道:“找我啥事?其实你们刚才的谈话我都听见了。”
说完,两眼直盯着我,似乎要从我脸上发现什么秘密。
我当即怔在那儿:难不成我们的谈话被他听见了?
也就是说他已知道我们开始怀疑他和孟二狗的所作所为?
我仔细想了会儿,觉得今早上我们的谈话并不牵扯别人的话题,至于半夜里那----那时候他和孟二狗都不在屋里,又怎能窃听到?
排除了被窃听的顾虑后,刚才我心里那根绷紧的玄一下子松了下来。
这个时候我望了笑乐神一眼,看他正在穿上衣系扣子,神情自如,完全没事的样子。
当然,即便是已感觉到他也不会轻易写在脸上,让外人看出来。
随即我把目光转向齐地仁,同时暗自叹口气:这家伙真是不地道。
平日里我们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啥事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只要他说出的话我们都二话不说,无条件去服从。
那为什么还要干如此下流勾当,偷听人家谈话?
他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指责我门缝里看人看扁了他。
这样我便不高兴了,又没说别的,干吗脸就耷拉下来像驴脸似给谁看啊?
他赶紧解释道:“他不是那个意思。”
然后指了指隔墙说道:“瞧那上面空着那么一大截,乍眼一看好像有堵墙隔着,实际上跟一间屋子有啥两样?”
我马上抬头看了看,原来如此,心里便怒道:分明就是一间屋吗。
我觉得刚才对他的责怪是冤枉了人家,忙赔礼道歉:“对不起啊,齐老师。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算我太狭隘。”
看我如此自责,他便淡淡一笑,劝我千万别把这事放在心上。
笑乐神解释道:“齐老师,听我说一句,裘虎这小子心直口快,说话总是信口开河,其实根本没别的意思。”
齐地仁便笑了笑,转身就要离开。
但接着又返回来,问道:“刚才你不是说有事要问我吗?到底啥事?”
没等我开口笑乐神便接上话:“还是赶路要紧。不就是一个梦,啥时候说不行。路上一边走一边说去,两不耽误。”
这样我们便拎上随身携带的旅行包相继走出房屋,来到走廊上,恰好与刚一出门的两位女同志碰面,彼此打个招呼并一同前往院落集合点名。
看到大家都已到齐,笑乐神便扫一眼各位的精神状况,觉得精气神还挺足的,然后便招呼大家上路了。
一路上,大家都无精打采的样子,想必昨夜没睡好的缘故,这让我心情沉闷,一大早赶路就这样邋里邋遢,一整天也提不起精神来。
为了缓解死气沉沉的气氛,我便说起昨夜我在梦中听到的婴儿啼哭声。
没成想这一招还真灵,瞬间大家的情绪一下提振起来,眼睛瞪大了,全神贯注地洗耳恭听。
突然荷露皎俏皮道:“裘哥,是不是你做梦娶媳妇?高兴的落泪了吧?”
我挠下头皮,说道:“那倒不是,只是隐隐约约听到有小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地让人挺难受。”
说完,突然想起今早上与齐地仁发生的那点不快,总觉得大家出门在外,得相互照应着点才是。
这么想时便跟齐地仁解释道:“我做的那个梦,可能是受白天心情不好的缘故吧。”
齐地仁只顾低垂着头朝前行走,头也没抬便随口说道:“也许吧。”
就这么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怀疑他依然对那事耿耿于怀,可我又不想多解释些什么,有些事情是越描越黑的,那样会更使他产生误解。
不过他或许看出我的心思,冲我淡淡一笑,然后告诉我们,对这个婴儿夜里哭啼的梦,想必一定会跟当地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这得从盘龙山前那个村子说起,也就是那天我们来时趟过淄河滩路过的第一个村落。
它的具体位置,古人云:“西至红骡东至蛟,盘龙山前有窝巢”
。
这里说的“窝巢”
指的就是那个村落,具体什么村名我记不起来了。
相传,明清时期许多地方的村民为了自己的信仰,时兴集资修建寺庙。
所以当时该村附近的盘龙山上有很多寺庙:西寺、东寺、南寺、八蜡庙、菩萨庙。
而这个菩萨庙就坐落在该村东北角,用青石垒砌而成,里面有用黄泥捏成再加染料,和成人般大小的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这些善男信女们看上去面目可善,与平常年画里的样子如出一辙。
庙内有道士一人住持,和尚数人,院内有一座钟楼,内悬挂一口约百斤重的铁钟,这在当时算是最小的钟了。
每次各寺庙撞钟时,和尚们听到其它寺院的钟声洪亮,又听听自己的钟声不是那么响亮,便觉得是钟太小的缘故。
于是便想铸造一个大些的铁钟,让钟声压过其他寺庙里的钟声。
那怎么才能铸造一个大铁钟?
一天,住持便召集众和尚商讨此事,决定庙里全体僧伽分赴各地化缘收废铁铸钟。
经过几个月的忙活,收来的废铁已够铸一个钟用的了。
住持便找人去章丘请来了能工巧匠,安炉灶炼铁铸钟。
我们知道大凡铁钟,都是两个翅子,而他们将废铁化好后铸出来的铁钟却少了一个翅子。
于是他们便重新铸造,一连三次都是如此。
这到底咋回事?
急的工匠和众和尚围绕着铸台团团转,犹如热锅上蚂蚁,却还是没想出到底啥原因。
这样有位小和尚便禀报了住持。
住持一听,觉得有些不对劲,便立即将众和尚召集在一起,问道:‘你们去各地化缘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众和尚低头思索,没有一个搭话的。
住持见无人搭话接着又问道:‘你们仔细想想,化缘的时候有说不吉利话的没有?
’刚才那位小和尚挠下头皮回答道:‘好像有。
那天去前面那个村化缘时,正遇到一家有个妇女因孩子调皮而生气。
我上前说明来意后,她没好气地说:要铁没有,拿这个孩子去烧了炼铁吧。
’住持忙说道:‘那你赶紧去她家,将那个孩子的生辰、年月、八字记下来,再用秫秸量量他的身高,回来后把那根秫秸放到炼铁炉里烧了。
’小和尚按住持的吩咐,立即赶往该村找到那家妇女,完事后马不停蹄返回来,由住持亲自监督,将那孩子的生辰、年月、八字和丈量孩子身高的秫秸放到炉内,开火化铁铸钟,结果铸出来的铁钟完美无缺。
谁都没料到,大铁钟铸好后,却伴随着“哇”
地一声惨叫,那个孩子便死去了。
那个铁钟悬挂到钟楼上后,在每日午夜、清晨、日落时候各响一次。
每次钟响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能听得见。
尤其是早晚两头,那低沉而又洪亮的钟声,犹如春雷在马莲台,直至临淄上空震荡。
但是,伴随着每次撞钟时都会听到有孩子的哭娘声。
而那孩子的母亲每日三次听到撞钟声又都会哭得死去活来。
附近村民实在难以忍受,便经全村众乡亲多次去菩萨庙请求,才逼迫僧伽们将钟楼拆掉。
“好凄惨的传说啊!”
荷露皎颇有感慨地叹道。
赵倩茹也有同感:“这做娘的,生气归生气,干吗说那气话。后悔了吧!后悔又有啥用,自己的孩子都搭上了。”
不过也有这么一个版本。
齐地仁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同样是在该村附近山上的众多寺庙中有座关王庙,是供奉关公的地方,庙很大,院子也宽阔。进得庙门在东边扣着一口大钟,这口大钟有一人多高,像现在农户腌咸菜用的大瓷缸那么大。但是谁也不敢把它悬挂起来, 为什么呢?据说这口大钟悬挂起来,一敲就发出“娘啊娘啊”的哭声,煞是凄惨,哀怨,让人撕心裂肺。所以人们便把这口钟一直扣在地上。听村里老人们讲,当初铸钟的时候围观的人很多,废铁熔化成铁水后,铸钟时怎么也铸不成形,工匠们也不知啥原因。就在这时候,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怀抱小孩的农妇,只顾好奇地观看,一不小心怀里的孩子掉进了铁水里。一个大活人掉进几千度的红通通的铁水里面,可想而知,会成什么样子?然而大钟却因此铸成了。虽然大钟完美地铸造成功,但悬挂起来一敲发出的钟声,却是“娘啊娘啊”的哭声。后来有人便说这孩子死得太冤,不然不会发出如此凄惨、哀怨的声音。”
荷露皎一听,瞬间脸色变了,慢慢睁大眼睛,皱紧了眉头,撅着嘴巴,搧动着鼻子,吱嘎吱嘎地直咬牙。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身子突然飘荡起来,仿佛是秋风吹落的一片树叶;又仿佛是被老鹰抓着腾空飞起,上入云霄,无边无际,四无着落,心里却在埋怨道;“这做妈的真够呛,咋看得孩子?孩子没了,回家怎么跟婆婆说?又咋跟丈夫交代?这往后的日子咋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