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趟过淄河滩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003趟过淄河滩 我的眼前不禁一亮:这就是传说中的临淄母亲河——淄河。
原以为可以欣赏一下俗传大禹疏导淄河后,土石呈黑色水波如漆的淄河美景,结果却是:淄水断流,河床裸露。
昔日两岸绿树环绕,鸟语花香,草长鹰飞,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的景观不见了。
虽然部分河段被人工打理得非常景致,却总觉得少了几分乐趣。
刚一踏上淄河岸畔,笑乐神便立马停住脚步,站在岸畔上,凝望着淄河滩荒凉的景色对我们说道:“在此稍作休息,养精蓄锐,以备下一步更有精神更有劲头,去面对跋山涉水的艰辛。”
凝望着白茫茫的淄河滩我在想,昔日淄河平时水深不过数尺,浅时仅没过胫踝,舟楫不能乘渡。
每逢夏季多雨,便水流湍急,沙石俱下,因两岸受泛流冲刷,悬崖壁立,宜于战守,故而形成临淄城之屏障。
所以淄河在流过牛山山麓,曲折向东流到柳店村一带,便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之处,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
《左传》里有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
指的就是此地。
从这里向东到淄河店东、柳店村南,各有烽火台遗址一处,曾有清兵驻扎。
咸丰11年2月中旬,南捻军越青石关进周村,一路向东攻破金岭镇后,曾在淄河店全歼驻守在此地的旗兵及益都乡团。
在东汉初年,大将耿弇讨张步,光武帝刘秀亲自来临淄犒赏三军,在此说出了“有志者事竟成”
的名言;北宋名将韩世忠,大破李复,也是在此。
还有近代民国19年,阎(锡山)韩(复榘)军阀混战,也在淄河两岸摆开阵势。
1937年“7。7”
事变后,我游击队凭借淄河险要地形,不时伏击入侵日军。
淄河上游东岸有个村叫许家庄,因河绕半周地势隐蔽,1940年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刷所,曾设于该村东北角一条地下道中,对发展经济支援战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此次要去的田齐王陵,应该离这里不远。
笑乐神从自己背包里取出一张地图,仔细认真查找起田齐王陵的确切所在位置。
这张地图是他自己绘制的临淄古墓群分布图,上面清晰标注了二王冢、四王冢、稷山墓群、古墓遗址的所在地。
二王冢那个地方,还特意用红墨水圈起来,格外醒目。
站在一旁的荷露皎和赵倩茹,望着架在笑乐神鼻梁上的宽边眼镜后面的那双黑黑的眼睛,像是在等待那双眼睛说话似。
显然她们已有些焦急,巴不得马上抵达田齐王陵,从满是沧桑的古墓上寻觅到有关齐桓公那件手谕的蛛丝马迹。
笑乐神却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地图,不吭声,紧皱着眉头,仔细寻找通往田齐王陵的最佳路线。
看到笑乐神在寻找通往田齐王陵线路那么专注,孟二狗突然想起几年前卖给他齐桓公手谕的那个人,听说就居住在这一带,便对笑乐神说道,“我可以通过他留的手机号联系到他,让他来给我们做向导。”
笑乐神陡地喜笑颜开,忙催他给他联系,请他过来给引路。
这样孟二狗便摸出手机,按出一个号码打了过去,很快便接通了,给对方说明身份,以及用意,想必对方答应的挺爽快,不然他不会那么快就挂了机,“能有一个当地人做向导,啥事就好办的多了。”
穿过淄河滩,前面理应是通往田齐王陵探宝寻源的必经之路——幽谷马莲台。
于是在笑乐神跟孟二狗说话的时候,我在那张地图上寻找马莲台的确切方位,却始终没能找到,便自言自语道,“马莲台呢?怎么没看到马莲台?”
笑乐神指着前方一座小山包说道:“翻过这里便是一条峡谷,然后沿峡谷往南走就可抵达马莲台。”
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催促道:“那还在等啥,快走啊!”
踏上淄河滩时,脚下踩着或光滑的河卵石,或细碎的流沙,发出哗啦哗啦地响声,举步维艰。
不过大家的情绪还是蛮高的。
没过多大会儿,我们便顺利趟过淄河滩攀登上蛟山;那满山翠绿的松柏林,以及夹杂其间的荆条和黄蒿,这些低矮植被填补了树与树之间的缝隙,仿佛一道天然屏障,把我们和淄河隔成了两个世界。
这个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徒步走这么长的路有多么艰辛。
先是无处不在的石粉尘漂浮在空中,钻进我们的眼、耳、口、鼻,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孔不入吧?
尽管我们都感到喘气不是那么太流畅,却因笑乐神凭借一口流利的东北话,模仿小品演员小沈阳的阴阳怪腔,愣逗得两位女同胞一会儿捧腹大笑,一会儿仰面大笑,前仰后合地都笑出了泪水。
也就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回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现实意义。
沿着一条砂石路继续往前行走,途径足有200多米长一段下坡路,由于雨水常年冲击,使得本来就不太平坦的路面上,留下些深浅不等的沟壑,若稍不留神就陷进去,甚至摔个仰八叉;大家小心翼翼地总算安全抵达下坡路终点,立马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柏油路,犹如一条绸带飘浮在崖嶂、沟壑的中间,蜿蜒曲折直到黄土谷的尽头,那就是传说中地势险要的马莲台。
沿着这条峡谷一直往南行进,便可抵达马莲台。
但当人们踏上这条峡谷时,便会习惯称之为已踏上马莲台。
其实还有好长的一段路程,难怪我们并没有感觉出马莲台的神妙之处呢?
再往里走了近百米才逐渐感觉到它温度的降低,因急急忙忙赶路,而略有的温燥感随之消失了些许,全身膨胀了的肌肤和毛孔,悄悄的收缩得像脱去一层胶腻腻的壳,分外干松清爽。
越往深处行走,景色越显得有了翠绿,有了生机,有了生命的活力;仰望土谷两旁如刀劈的土崖,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翠绿沿土崖一直而上,绿色略淡之处,可见裸露的楮红色山土,壁立千仞的牢固与坚强,透出土谷的险峻,有亲临黄山“一线天”
的感受:这里跟南部青石山相比,植被茂密,如春到江南满目苍翠;那崖嶂顶部凸起的崖体四周,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槐树,柿子树,枣树,而且长得古里古怪,有得歪歪曲曲,有得在高高的土崖缝隙里,有得则在干枯的杂草中挣扎-------那青青的草、浓绿的树、淡紫的花、油绿的庄稼,各种绿的气息在这中秋时节的天气中酝酿,连空气也似乎可以滴出绿色,有一种甘爽和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个时候孟二狗打电话邀请的那个当地人——齐地仁赶了过来。
从打电话到他来到我们眼前,用时仅仅十几分钟,如此之神速却完全出乎孟二狗的意料;于是他便惊讶地问道:“你家离这里不远吧?”
“不远------就在这牛山后面。”
齐地仁指着牛山脚下一条柏油路说道:“顺着这条路翻过牛山,脚下有一个叫北山的村庄,那就是我家。”
孟二狗瞪大眼睛,对周围的地理环境仔细地望了望,远处群山环抱,高低错落的古墓群,便突然想起什么:“难怪你小子手里有那么多古董。原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齐地仁是地道的农村小伙子,除了种地外,就是到田齐王陵附近的村庄收购“姥姥不爱,舅舅不喜欢”
的老物件,再就是在这一带干护林员的老父亲,凭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地理条件,总能在每年小麦收割后的雨季里,那些掩埋在地下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或瓦罐,会被雨水冲刷裸露出地表面,虽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种价值连城的宝贝,却拿到当地古玩市场也能换几个零花钱;即使有些一时难以出手的所谓好东西,齐地仁便会拿到北京潘家园去出售,那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喜欢收藏,和那些做梦都想着一夜暴富的人纷至沓来淘宝,如若你手里的宝贝货真价实的话,自然会赚个腰包鼓鼓。
孟二狗和齐地仁的相识,就是通过齐桓公那件手谕,算是一面之交。
满脸都是笑意的孟二狗疾步上前亲切地握住了他的手,虽然方才在电话里已经介绍过此次的来意,却并没想到他能这么快就赶了过来,如此之神速,表明他的重视和诚心。
孟二狗便将我们几个向他作了一一介绍。
“你好,齐老师------”
笑乐神上前与他握手,并且作了自我介绍:“我叫笑乐神。你能作我们这次前往田齐王陵探宝寻源的向导,我们大家都很高兴。在今后一段日子里,还希望你多多费心。”
随后还就此次探宝寻源,前往田齐王陵这一话题谈了很多。
期间,我留意到齐地仁的目光,时不时地会转向荷露皎和赵倩茹两位姑娘身上,其实并没别的用意,只是没想到两个女孩子竟也是参加探宝寻源的成员。
后来他曾跟我说起过她俩,并深深感叹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个女孩子能选择参与这样的活动,实在不简单。”
还在两位姑娘面前竖起敬佩的大拇指。
荷露皎和赵倩茹几乎异口同声地回敬道:“谢谢,齐老师,望以后多多关照。”
语气里带着甜甜,温柔。
看到两女一男有说有笑搭话,甜蜜温馨的场景,自己却插不上嘴,这让孟二狗萌生嫉妒羡慕恨。
于是便催促笑乐神快些走,有话边走边谈。
试图以这种粗鲁的方式拆散他们。
笑乐神下意识扭头瞥一眼孟二狗,然后又瞟一眼齐地仁,和两位女同志,禁不住一笑。
他觉察出孟二狗话里有所指,却不好指责什么,不就是男女说句话,何必醋意大发。
面对一副冷漠讥嘲的神态,孟二狗顿感失去颜面,便将内心的委屈转移到齐地仁身上,说道:“要不是你卖给我那个玩意引起我的好奇心,兴许还不一定来这儿呢!”
齐地仁问道:“莫非你也怀疑那件手谕的真假?”
“不是我怀疑,是人家怀疑。”
“那可是我用一枚品相很好的齐国铜镜给人家交换来的,说心里话,要不是当时你死皮赖脸缠着我,说啥也不会卖给你。你知道那些天里,疼得我好几宿都没睡好觉。”
“那是------那是------”
孟二狗嘿嘿一笑,“这种两千年前的东西,又是出自朝廷国君之手,搁谁身上都会多少有些怀疑,还希望你能理解。”
“你也不想想,若是假的话,接到你电话我能那么痛快地赶来,甘愿给你们做向导,那岂不是给自己找难堪吗?”
听齐地仁这么说孟二狗倒是放心了不少。
只是觉得自笑乐神从他手里得到那件手谕的那天开始,多心多虑便像种子似种在了心田,随着时间的慢慢延长,那粒种子终于发芽钻出土壤,才促使他下这么大工夫,先是乘列车尔后又转乘公交,风尘仆仆赶到古齐临淄——田齐王陵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