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其实熟悉齐国历史的人们,应该对公元前643年10月7日这天并不陌生。
这天是齐桓公病逝的日子。
那年73岁的齐桓公害重病,起不了床。
早有篡位之野心的易牙、竖刁、开方三位佞臣,抓住这一时机,先下手为强,派武士把守宫门,假传圣旨,说国君要清静,不许任何人进宫问安。
并将伺候齐桓公的底下人,不论男女一概轰走。
卧室四周除了那个用以丫鬟钻进去探听生死信儿的“狗洞”
外,其它地方封闭的严实无缝,连只苍蝇也甭想飞进去。
这样的话,齐桓公已完全与世隔离,唯一指望的就是那个“狗洞”
,能给带来一丝希望。
所以他每时每刻两眼都直盯着“狗洞”
,渴盼着有人能从那儿进来送口吃的喝的。
由于他盯得太久,致使头晕眼花,便想闭上眼睛休息会儿。
却忽然听到“扑通”
一声,好像是有人翻墙而过的声音。
于是他猛地强打起精神,循声望去,确见一个宫女向他悄悄走来,便问她是谁?
进来的是宫中丫鬟晏娥,轻轻回答道:“主公,我是丫鬟晏娥。”
说着便步履轻轻来到齐桓公身旁。
看到晏娥的一瞬,仿佛来了救星似,齐桓公马上喜上眉梢,说道:“原来是晏娥啊。”
然后吩咐她弄点稀粥来吃,已是几天没吃顿可口饭了。
看到齐桓公面孔憔悴,紧皱着眉头,没点精气神。
晏娥眼角立马涌出悲伤地泪水,抽泣道:“主公,不瞒您说,小女来时曾考虑到您已关在这里好几天,没有吃没有喝的,本想带些吃喝的,却由于竖刁,易牙他们派的武士们把守宫门戒备森严,连只苍蝇也甭想飞进来。若不是我冒充探听主公生死的丫鬟也甭想进来,更甭说带什么吃喝的了。”
当即齐桓公便意识到了什么,想到太子公子昭处境陷入十分危险困境,他便关切地问道:“公子昭在哪儿?”
晏娥深情地回答道:“在宫外头,他们根本不许他进来。”
齐桓公禁不住流泪了,叹道:“难道我小白就这么死去吗?”
随后干咳嗽几声,还吐了几口血。
晏娥连忙为他揉胸口,捶背,以减轻痛苦。
齐桓公慢慢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嘴唇哆嗦着,愧疚地说道:“我身旁有那么多的女人,和那么多的儿子,可在需要人的时候却没一个在眼前,只有你一个侍女来为我送终。想想我平时没有好好地待你――”
说着,眼眶便湿润了,气喘吁吁地望着晏娥,一粒豆大的泪珠从眼角滚落下来,悲伤参杂着内疚抽泣起来。
“主公有啥事尽管吩咐。只要小女能办到的,绝没二话!”
“晏娥啊,你出去后一定想办法找到公子昭,让他连夜赶到宋国求宋襄公相助。”
其实这件事办起来没那么容易,却为了安慰齐桓公,晏娥便显出非常有把握的神态:“主公,您放心好了。小女一定把您的话转告公子昭。”
齐桓公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唉声叹气。
看到他悲愤欲绝,晏娥便一只手用力托住他的脖子,另一只手揉着他的心口窝,直到慢慢地合上眼。
晏娥以为他睡熟了,就想放他下去,才知道他已经没有了气。
顿时晏娥痛哭欲绝,想喊外面人救治,却壁垒森严,声音根本传不出去;想逾墙而出又找不到垫脚的东西。
直哭得昏了过去,待醒来后,才想起自己刚才的许诺,绝不能就这样死去。
于是她便依然决然钻出“狗洞”
――”
听着听着,笑乐神突然觉得不对劲,便说道:“不要再说下去了――之前不是说齐桓公写了份手谕给晏娥送交公子昭?
听你这么说咋就变成口谕呢?
”
一道咄咄逼人的目光盯向齐地仁,期待能够给一个满意的答案。
说心里话,究竟手谕还是口谕?
齐地仁哪会知道。
那一刻,他怔怔地望着笑乐神发愣,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说不出来了吧?
”
这下总算被笑乐神抓住情理,拿到把柄。
一个得理不饶人的犟种,啥事不弄出个水落石出,绝不会轻易散伙?
于是便质问道:“难道当时你决定要买下这东西时,就没考虑一下它的真假?
”
他声音很大,把大家吓得都目瞪口呆。
稍等片刻,齐地仁解释道:“说实话,当时还真没多想。
只是打眼一看,觉得这东西像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老东西。
”
望着他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齐地仁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学生,在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声音比先前也降低了八度,语气显得丝毫没底气。
瞬间,现场陷入十分压抑的局面。
我望了望大家,却见他们都瞪着两眼,忽儿望着齐地仁,忽儿又望着笑乐神,目瞪口呆。
在这节骨眼上,大家都不敢乱说话,唯恐说多话惹怒笑乐神,招徕不堪设想的后果。
但总不能这样无休止僵持下去?
还是齐地仁打破僵局,说历史上,尤其朝廷里发生的事件,后人咋能说得清楚?
说完他瞥一眼笑乐神,想看看有什么反应。
此时的笑乐神恰好扭头瞟向我们大家,见都目瞪口呆的样子,他便强装笑颜,说道:“你们都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想在古玩市场上捡漏,没弄清想要买的古董真假之前就掏钱买下,跟傻子有啥区别?
”
我们都没一个吱声的。
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却不敢说出来罢了。
笑乐神将目光转向了齐地仁:“我问你,难不成当时你啥都没想?
”
齐地仁果断地回答道:“还真没多想。
打眼看上去就觉得拿东西像是古董,一件好东西。
”
“即使当时没多想,那买下来呢?
拿到家就没找人看看,或找参考书籍研究一下?
”
齐地仁摇摇头,“没有。
”
“没有?
多么轻松的一句没有啊!
”
当即笑乐神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真实情况我们谁都不知道,反正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
齐地仁解释道:“你们想啊,当时齐桓公身处环境极其复杂,如若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交给晏娥送出宫,那样不但送不出宫,反而连性命都得搭上。
这个常识就是傻子也会考虑到。
所以只有口谕才是最佳选择。
”
对这个解释赵倩茹持不赞成态度。
她说她曾看过一本书,上面是这么说的:当年齐桓公被囚禁在高墙内宫中时,晏娥翻墙而过去救齐桓公出宫,却遭到齐桓公的拒绝。
不是他不愿出宫,而是根本逃不出去。
于是他解下随身的金印,让晏娥拿着去找老臣高虎,国仲,传他的命令:打开宫墙捉拿竖刁,易牙,就地正法。
然后接公子昭回宫。
这样晏娥便将金印藏在怀中,翻墙而出。
不料脚跟还未站稳,就被侍卫持戈将她团团围住。
甭管晏娥怎么说,还是当即被侍卫刺死。
照这么说的话,齐桓公交给晏娥的金印,也许就是我们现在要寻找的那张手谕。
但值得怀疑的是,笑乐神得到的那张手谕,上面没有那么多字,仅有的几个字也是那么了了草草。
也就是说,若当年齐桓公临终前真写过手谕,也绝对不是这一张。
更何况写没写过,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
大家不防想一想:在那样人为的恶劣环境下,齐桓公不可能拿出金印交给晏娥到宫外传令。
若是那样的话,岂不把晏娥推上竖刁等人布下的断头台?
所以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传口谕。
其实,在那种复杂环境下传口谕也有弊端。
有句俗语这么说:杀人灭口。
所以说,晏娥一出宫,就被守卫在宫外的侍卫刺死了,传给公子昭的口谕自然也就没了着落。
若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的话,身上还是有个手谕比较好。
人死了,手谕却还在身上。
或许当年齐桓公就是出于这样一个心态,完全违背常人心理所想,做出的一件不可能的可能事来。
这就是他的超人之处。
“听来似乎有些道理。
那这个手谕有可能就是齐桓公临终前写的那张手谕?
”
笑乐神用期待的目光扫了周围一眼,最后落在孟二狗身上:“二狗,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
“这――这个――我也不是太清楚。
”
顿时孟二狗怔了,待缓过神来后,两眼却直盯着齐地仁,似乎这个问题只有他才能解释的清楚。
在孟二狗直盯着齐地仁的时候,齐地仁也盯着他,知道他早晚会盘问这个问题,瞒是瞒不住的,当然也从未想过要隐瞒下去。
于是齐地仁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件东西是从一个中年人手里买到的,当时他在淄河滩筛砂子卖,那天下午我路过那儿时被那他喊住,说自己手里有个宝贝,让我帮忙看看到底是啥东西,值不值钱。
”
“其实我也不懂,却装模作样像行家似,从他手里接过来,慢慢舒展开,仔细观看,那是一块金黄色布料,手感像是绸缎,正反两面仔细看了看,觉得是古代帝王用以下圣旨的黄色绸布,看上面不太规正的字像是用毛笔写的。
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哪位帝王的手谕。
“如果真是帝王手谕的话,能值多少钱?若是真东西无疑价值连城,假的肯定分文不值。其实我就随便那么一说,那家伙却当了真,便告诉我他是齐王族的后裔,前些年收拾老房子时在屋檐下发现的。听他这么说我心也就动了――不过那家伙,现在我想起来――觉得他是个骗子――借在那里筛砂子当作幌子,骗取别人信任他是当地人――”
下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