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齐国历史天空疑云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这么想的同时,我却隐隐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是在她受伤的心灵上撒盐。
别人或许也会那样想。
但是时间却给予了很好的验证:那就是在她经历了痛苦的忧郁后,终于战胜了自己。
当我看到她慢慢抬起头,深情地望向我的那一刻,先前埋在心底的自责便一下烟消云散,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
她却说道:“谢谢你,裘虎,能为我保守这个秘密。”
她拘谨地一笑,绯红的脸庞上透着感激。
我也冲她一笑,虽僵硬一些,却算是无声地回答。
我知道这时候任何甜言蜜语都没有无声更有说服力。
忽听有人在窃窃私语,当即我将目光转向其他人,却见一双双迷茫的眼睛盯着我们俩,目光里写满疑惑,猜测。
很显然,是在猜测赵倩茹的那句‘能为我保守这个秘密’到底指的什么?
既然在别人眼里把它视为‘秘密’,那它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
这样我便一如既往地坚守之前“保守秘密”
的承诺。
于是我把话题转移到齐桓公手谕上。
我告诉大家,尽管我们的探寻之旅历经那么多磨难,眼下却也算有了点眉目,只要沿着这条思路继续寻找下去,相信真相很快便会大白于天下。
“我怎么觉得我们的探寻之旅,像唐僧带领他几个徒弟“西游记”那样,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只是我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能否取得真经,也很不好说?”
孟二狗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我瞟他一眼,说道:“没听刚才倩如姐说吗,说得多明白了,难道你没听清楚?总不会又在开小差,做梦娶媳妇?”
就是这样一句再平常的话,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倒是孟二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想跟着大家一起笑,却又笑不出来,脸庞上整个五官都僵持在一起,现出极度难堪的表情。
还是齐地仁看事,忙给他解困。
他接着刚才讲的继续往下讲:说晏娥一心想着齐桓公的嘱托,钻出“狗洞”
快些找到公子昭将信交给他,没承想就在钻出“狗洞”
的一瞬,迎头却撞见了竖刁;她知道这家伙一定会盘问些宫中的事情,于是她便随机应变,禀告说:“他死了!”
虽没指名道姓,却竖刁知道指的是谁,他便得意地哼了一声,说道:“知道了,你去吧!”
这样晏娥便行了个礼,忙转身离去。
我感到有点不对劲,“不是说晏娥在得知齐桓公死后,脱下自己的衣裳盖在齐桓公的尸体上,然后以头触柱而亡吗!而现在不但说她没死,反而还去送信给公子昭?到底咋回事,能不能说得更具体更详细些?”
对我的这个疑惑齐地仁也显得有点无奈,却又不能拒绝回答,只好把自己以为可以说得通的理由向我解释道:“据相关史书记述:身为宫中丫鬟晏娥,知道自己没别的本事,却要想报答主公的一夜之恩,只能以死送君。其实这些都是文人之言,完全是出于塑造宫中丫鬟晏娥,为自己主公的一片忠心,而置自己性命于不顾。如果晏娥随齐桓公一起离去,在主公面前的承诺怎么兑现?所以她绝不会选择死这条路,来报答主公。”
“也就是说,这仅仅是个传说而已。”
孟二狗便发起牢骚:“历史到底是个啥东西!”
荷露皎却看不惯他的阴阳怪腔,便在一旁嘲讽道:“没文化,真可怕!”
甭看孟二狗行事粗鲁,却不愿听别人说他没文化。
于是他便立即瞪大眼睛,对荷露皎怒斥道:“说谁呢?若不是我背你走,现在你还不知在哪里呢?”
荷露皎却丝毫不领情,说道:“又不是我求你背着的。”
面对荷露皎的发火孟二狗却也只是撇嘴一笑,很是无奈,俏皮道:“敢情是我求你的?我总不能这么说‘荷露皎,你让我背背,好吗?’我那不是吃饱了撑得吗!”
一听这话,荷露皎更是怒气冲天,吼道:“你――二狗――”
举起拳头就要朝对方脑袋上砸去――被笑乐神一把拉住,阻止道:“吵够了吧,叽叽喳喳了一路,就没别人说的话。自己也不嫌烦。”
气得荷露皎直跺脚,却没再吭声,孟二狗也只好扭头离去。
望着荷露皎和孟二狗两人斗嘴的精彩场景,赵倩茹禁不住转身捂嘴偷笑。
其实历史上,对晏娥的传说流传的很多。
也有人说她得知主公死后,钻出“狗洞”
时恰巧被竖刁布防的守卫发现,当场被刺死。
我们不妨这么想:如果晏娥真像相关史书上记述的那样,当场被竖刁安排守卫在宫外的侍卫刺死,那又是谁给公子昭送的信?
没人给公子昭送信,他又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信息,连夜逃到宋国得到宋襄公的保护?
迷雾一般的疑问,一个个呈现在我们面前,等待着去破解。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遵照历史本来面目,以此为切入点,去分析每一个疑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听完齐地仁的讲述,然后再作探讨。
齐地仁清了清嗓子,接着往下讲:随后竖刁急匆匆找到易牙商量,先不把齐桓公已死的消息传出去,当务之急是赶紧通知卫姬,马上立公子无亏为国君。
卫姬却告诉他们,此事要从长计议,必须先派人捉拿公子昭。
不然的话,公子无亏这个国君位子就坐不长。
于是,竖刁和易牙便假传齐桓公旨意,发兵包围东宫捉拿公子昭。
结果到了那儿才发现公子昭已逃离,去了宋国――这是他们万没想到的事儿。
那么,公子昭怎么得到齐桓公让他到宋国找宋襄公相助的信息?
显然这又是齐国历史天空上漂浮着一朵疑云,留给后人去破解。
事情或许是这样的:晏娥从“狗洞”
钻出来被侍卫刺死后,将其尸首抛到城东门外的淄河滩,恰好被回宫路过此地的公子昭遇上,从晏娥身上找到齐桓公写给他的手谕。
看后,公子昭便得知宫中出事了。
于是他立即转身向宋国方向奔去。
所以,竖刁他们到东宫找公子昭时扑了空,却一直到死都没弄清楚公子昭怎么知道宫中大乱的消息。
这样竖刁返回宫中,便召集易牙、开方忙活起争君位的事。
为了争得君位,各姬妾和她们的儿子也都仰仗齐桓公的宠爱,竞相贿通请托,各树私党。
易牙、竖刁、开方便趁机纵横其间,操纵了齐国君主废立的大权。
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齐国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易牙、竖刁、开方3位佞臣与长卫姬相互勾结,把公子无亏搬出来继位,其他几位公子显然不服气,便各自带着亲信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声称同是先君骨血,江山理应大家都有份。
为争权夺位,彼此虎视耽耽,各自调兵入都城,占据临淄城一角,互相攻伐。
为能顺利登基继位,公子们的使者便奔赴各国,开出优厚的条件,请各诸侯国国君出兵帮助。
却对齐桓公的生死不管不顾,直等到竖刁和易牙立公子无亏为君后,也就是12月才宣布死亡消息。
齐桓公是10月去世的,但是5个公子为争夺王位,拉帮结派互相攻打,宫中没人敢装殓齐桓公的尸体,致使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尸体上生出像蚂蚁一样的蛆虫,爬到门外。
那为什么不及时做后事呢?
据民间传说:谁是朝廷王位继承人,谁才替齐桓公收尸。
这也许就是齐桓公去世后,秘不发丧的根源所在。
当然那也是在宫中大臣高虎的斥责下,刚刚即位的国君公子无亏,只好答应同他一起去参见先君遗体。
其他几个公子一瞧这架势,只好散了武士,穿上孝服,共同跟着公子无亏去办丧事。
因齐桓公尸体皮肉已全部腐烂,只能以锦袍裹住身子,装棺向列国报丧,于夜间悄悄地将老爷子草草“敛殡”
――葬在了牛山以东的鼎足山上。
为什么要选择夜间入殓呢?
想必是因为齐桓公的遗体已腐烂得惨不忍睹,不愿让更多的人瞧见,引起民众的愤懑!
公子昭跑到宋国以后,请宋襄公作主立他为齐国国君。
当然,之前宋襄公曾受齐桓公和管仲的托付,再就是,他也想趁这个机会,联络诸侯,扩张势力,接着齐桓公作个霸主,便满口答应了公子昭。
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公子昭率军返回齐国,杀了公子无亏和竖刁,轰走了易牙,坐上了国君之位――齐孝公。
齐孝公即位后,觉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死者入土为安,死而难葬,实乃悲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