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006寓奇藏险马莲台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006寓奇藏险马莲台 - 梦寻古齐之迷谕幽魂 - 紫柳2014

  006寓奇藏险马莲台  要想到达那个石洞须经过一片槐树林,却还要在茂密草丛荆棘遍地间,选择前人踏出来的羊肠小道蜿蜒而上。

可想而知,那是一段多么难走的路。

但我们并没有望而怯步,齐地仁走在前面,其次是荷露皎,排在最后面的是我;之所以这种排列法,显然是出于对荷露皎安全的考虑。

毕竟人家是姑娘吗。

  大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总算来到那个石洞。

一进入石洞,扑鼻而入的是一股潮湿和烧纸的味儿。

“这味儿,真够呛鼻的。”

荷露皎忙用手捂住嘴。

而我也累得气喘吁吁,择一块较平整的青石板,顾不得清扫上面的烧纸粉末,就一屁股坐下来。

然后便好奇地四周寻望,石洞墙壁是用大块长条青石砌成,洞口高度大概有2米,宽度2米,深度也就5米的样子,满打满算也就是30平米的空间,顶多可容纳100人。

洞内中央供奉着文殊菩萨、财神等神灵;神位旁还有一副对联::“中神仙府,山下有人家”

正如古碑云:“闻天地之大德日生,即逢劫运而造化侧隐之。”

想必这幅对联的意思是:神仙保护了人家。

  透过洞内成堆成堆的纸灰,以及被烧纸熏黑的石墙壁,足可以看得出,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据齐地仁介绍,这个石洞叫草庵洞。

也有民间传说,是神仙出没的马莲洞。

  他建议我们在这儿歇会儿,等孟二狗他们赶过来再一起赶路,免得他们找不到我们心里着急。

同时还可以借这段时间,给讲一下流传在民间的马莲台传说。

  这样我们便各自找个地方坐下来,卷缩在相对隐蔽角落的荷露皎,由于刚才被旋风折腾的极度恐惧和疲倦,刚一坐定,就迷迷糊糊想要睡觉,却听到齐地仁讲述马莲台的神奇传说,便噌地瞪大眼睛来了精神,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齐地仁说有关马莲台传说有许多个版本,要想逐个讲一遍,恐怕3天3夜都讲不完。

所以他说他要从一个流传甚广的说起。

  据说明朝年间,临淄城内有一姓钟的官吏,厌恶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故弃官归隐,过着躬耕田亩、亲事农桑的田园日子,自称稷山居士。

后人都称他为钟居士。

有一年正值春暖花开时节,钟居士嗅着阵阵扑鼻的槐花香,来到了马莲台畔,见这里沟堑纵横槐树成林,串串洁白的槐花泛着诱人的奇香。

他禁不住陶醉其中,便在此久居下来……传说中尚有一位麻脸老妪,他们共同为当地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善事。

  甲申(公元1644年)年,明朝败北,京城失陷,清兵到处征伐,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于是山外的百姓,便携幼扶老,如惊弓之鸟四处避难------途中突然传来“乡亲们,赶快去马莲台躲起来”

的呼唤声。

于是百姓们便纷纷前往马莲台,后面追兵赶到峡谷时,眼前竟突然出现一股烟雾,四处弥漫,使十余里地长的峡谷瞬间变得扑朔迷离,却使得追兵无所适从------而百姓们却在伫立于高台之上的麻脸老妪和钟居士,挥动双臂的呼唤下,顺利躲进草庵洞,从而逢凶化吉,安然脱身。

数日后,清兵退去,硝烟散尽后,马莲台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却在百姓们回到各自村里后,回想起数日前发生的事甚感蹊跷,便相互询问之前都躲到哪去了?

得到的回答竟众口一词:“马莲台啊。”

事后百姓们蹬上马莲台顶峰,极目天舒,顿觉神清气爽、胸怀开朗;腑视脚下,万丈深渊,居高临下,安全可侍,确是一处避难圣地。

但在他们观看了自己的藏身之地后,不禁都目瞪口呆,甚至难以相信,小小的一座土台和一处狭窄的草庵洞,咋会容纳下几千人?

更为惊讶的是,躲藏在那里面的人们却谁都没见过谁,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百姓们为感悟佛门的好生之德,认为老妪和钟居士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化身,是和平的化身,天下百姓们的救星。

这样百姓们为了过平安、祥和的生活,便集资在此修建了坛域佛刹,前为白衣殿,后为文昌殿,供奉文殊菩萨。

后该佛刹又于清康熙14午(公元1675年)重修,乾隆12年(1749年),道光14年(1834年),光绪33年(公元1907午)再次新修或重修。

兹立有四石碑为证。

现台东深沟处,尚存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的四方石碑,俱述台岭兴盛及重修阅历。

清光绪33年10月20日立的石碑记载,因年代久远,碑文已比较模糊。

上面记载:马莲台处山谷之险,当道途之阻;东接苍险,西迎黄山,南对稷峰,北临淄水。

正像清康熙14年碑所记:‘烽烟告警之时------惟登斯台如登社席,保全数百之生灵,安然无恙。

’  就是这道天然屏障,成了当年百姓们的救命台,神仙台。

据临淄文物志载:“迄今登眺其上,虽不见昔日金碧殿宇,但巍娥险峻之势,仍使人惊魂失魄------”

  也有这样一个版本:有一年黎山圣母弟子马莲仙姑驾云路过此地,顿觉和风微拂,花香袭人。

她从高高的云端俯视大地,一片层峦起伏,到处果实累累,古树参天,景色怡人。

她便当即决定在这里普度众生,解救人间疾苦。

  还有这样一个版本: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特别干旱,大片大片的庄稼长势远远不比往年,却惟有马莲台这一带的庄稼比往年长势好了许多;到了秋收季节,村民将收割的谷子,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犹如一把一把的韭菜似,扛在肩膀上往台下运。

晌午头歇息时,有位在树下乘凉的老人看到一个光着脊背、白发苍苍的老汉,脊背上是一大捆,像一搂粗的麦垛子似,走起路来却步履轻盈,来到台下平地放下后,转身马不停蹄地返回到台上,又将一大捆谷子往背上一抗,如此往返数趟,直到运完为止。

遗憾的是,当村民们欲要找那老汉表示感谢时,却找遍漫山遍野都没找到。

便纷纷议论:奇怪了,那老汉难道是传说中的‘神仙’或‘鬼’?

  马莲台北面有个村落。

齐地仁告诉我们,那是刘家终村。

传说村里有一个喜欢下围棋的老人姓刘,方圆几里无敌手。

得知此事后,便择日找到仙人对弈,连下三局,盘盘皆输。

可老人不服输便暗中使手脚,结果被仙人一眼发觉,伸手随意在老人下巴颏上一抹,同时说了句“好你个歪胡子”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老人的胡子便眼瞅着歪向一旁,而且终生歪着长。

因老刘在家排行老二,后来村里人们便戏称他为“刘二歪胡子”

  虽然这则民间传说至今无从正史细考真假。

其实单就从干旱这一件事来说,为什么别的地方旱情那么严重,庄稼几乎颗粒不收,而唯独马莲台一带,土地不旱,谷子长势也好,甚至比往年还好。

这岂不恰恰证明了马莲台扑朔迷离的神秘!

  正是这个原因,当地很多老年人,一提起马莲台,尤其是草庵洞总是充满神秘、崇敬的心情。

  这么多神奇的传说一下勾起我的好奇心。

我起身来到洞口旁,想观察一下马莲台究竟神奇在哪里?

我首先伸个懒腰,然后俯瞰台下那浓绿的槐树林,顿感全身放松;远处牛山顶峰上那天边的灰色开始逐渐黯淡,这让我马上意识到黑夜即将来临。

如果说,白天的马莲台充满各种怪异的气息,那晚上的马莲台又会是什么样子?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突然我发现洞下崖坡上有一棵柿子树,胸径40公分左右,其冠如盖,流苍滴翠,有泰山、黄山迎客松之势、之情、之态。

在它的引领下,沿“曲径幽谷”

、“风光无限”

、“馨香”

、“仰天”

等现代人石刻,就会领略到马莲台的旖旎风景,从而拜谒百姓们在战乱中避难的神奇之地。

  其实马莲台真正能够保全生命的关键点,在于它险要的地理位置:马莲台正处在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的东北缘与华北勘陷的交汇地段,地势呈南高北低,海拔约350米左右。

在它的南边是层峦叠翠,遍山古柏苍劲挺拔;西边是金山,虎山、黄山;东边是牛山、康山,苍松翠柏;北面是高楼耸立的现代临淄城。

  听完齐地仁的叙述我不无感叹地点了点头。

同时我便联想起将我们卷到这儿的那股猛烈旋风,不禁浑身颤栗------看我这个样子荷露皎以为我感冒了,便关切地问道:“裘虎,哪儿不舒服?是不是被那股风吹感冒了?”

说完便伸手要抚摸我的额头,却被我挡了回去:“我不会那么娇气!”

她不信:“那你干嘛浑身哆嗦个啥劲?”

像这样一会儿雨一会儿风的天气,是很容易让人感冒的。

齐地仁便问我真的没事?

我冲他笑道:“没事,真的没事。不过马上天就黑下来,外面的雨也小了不少,不如我们先找家饭店填饱肚子。”

齐地仁没有急着表态。

我知道他仍惦记着孟二狗他们的下落。

可我想,眼下去饭店吃饭跟猫在这儿等候他们到来,其实并不冲突。

没准他们也去饭店吃饭,与我们邂逅在同一家饭店呢?

岂不就应验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

的说法吗。

  “就是啊就是。齐老师,我们赶紧去找饭店吃饭吧。”

看得出荷露皎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不然她不会那么爽快地催促我们找饭店吃饭,先前她可是要“坚守阵地”

等候笑乐神的。

  齐地仁瞥一眼她,没有说话。

也许他在想:眼下孟二狗他们和我们一样焦虑。

况且夜晚的马莲台每一样东西,包括石碑、石洞,这些古遗迹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不测?

不如趁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们分头行动把他们找回来,到时候再吃饭也不迟。

齐地仁说他去东北方向找找,让我和荷露皎沿着我们来时的路去看看。

  荷露皎却不同意这样的安排,说外面雨虽然小了不少,却淅淅沥沥的仍下个不停,即使要找他们也得等到雨停下来。

看来她实在支撑不到那时候,不然绝不会违背齐地仁的意愿。

所以她才一个劲地嚷嚷:“要先找家饭店吃饭。说不定饭吃完雨也就停了,岂不是两不耽误的事!”

  其实我跟齐地仁有同感。

我只是在想,如果不抓紧时间将笑乐神他们找寻回来,而一门心思急着找饭店吃饭,那样无疑会赢得荷露皎的欢心。

但却对笑乐神他们的人身安全会造成危险,时间拖得越长危险就会越大。

甭小看这些细节不起眼,若被笑乐神得知后,激怒了会作出什么反应?

我想:一旦他做出失去理智的蠢事,到那时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想着不久有可能将要发生的意外,或许是我有生以来难以挽回的一件憾事,不得不急着要去办。

但话又说回来,在眼下急着要吃饭这件事上,却犹如一件令人垂涎欲滴的宝贝似,光彩夺目地摆在我们面前,并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那一刻我和荷露皎两人的眼睛都瞪得跟牛眼似,贪婪地呆望着那件“宝贝,”

随时都会伸出手决定去拿它,却又知道一旦手伸过去无疑便会被人拦阻,这样脑海里便涌出一种失败的顾虑。

所以我们内心不但充满胆怯,还害怕伸出手去被人拦阻造成的难堪。

  于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思想,致使我陷入十分忧郁的泥潭。

而荷露皎似乎并不太注意周围的一切。

我知道她一向喜欢沉溺在自己的思想里,从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里。

想必她若不是因饥饿到极点,恐怕绝不会撇下笑乐神不管不顾?

  外面雨虽然不是很大,却一直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若是等雨完全停下来再找饭店吃饭,恐怕荷露皎支撑不到。

我仔细想来:不如先找一家较近的,在我们前往的路上不会遭到过多雨水淋湿便可抵达的这样一家饭店,让荷露皎先吃上一口,垫一垫饥肠辘辘的肚子。

不然的话,饿坏了身子麻烦会更大。

  齐地仁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忙说道:“洞外下面的谷中就有许多农家山庄。”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确见一座座山庄小楼,古香古色,楼前的乐氏枣树下停放着几辆小轿车,显然是前来就餐的城里人开过来的;院落的另一角落,还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和一畦畦菜地。

齐地仁说山庄饭菜很有特色:如面疙瘩、柴鸡炖粉皮、红烧鲤鱼等农家菜,烧法土得掉渣,却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即便是普普通通的青菜,吃起来也特别不一样,因为是刚从菜地挖出来,带着蔬菜原味的甘甜,特别好吃。

如果你喜欢垂钓,可以向山庄主人要个钓竿去池塘钓鱼,将钓来的鱼拿到山庄,厨师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加工,吃一盘自己亲手钓的鱼,感觉一定很不错。

同时还可以到田野里挖一些野菜回来,感受一下菜农的乐趣。

更有趣地是,可以拿竹竿尽情地打乐氏枣树上的红枣,带回家让家人,以及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听齐地仁说起乐氏枣,不禁让我联想起人们常挂在嘴皮上赞誉的乐陵枣?

于是我便问道:“临淄的乐氏枣,是不是就是乐陵产的乐陵小枣啊?”

  传说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乐毅,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由他统帅的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一连攻下70余城,在攻破临淄时,便将他从燕国带来的枣子,栽种在了临淄、青州一带,成树结果后,其果肉肥细香甜,天下无双。

却更为奇妙的是,那枣树只在临淄一带生长结果,绝对不能移植别处,所以故称“乐氏枣”

  也有一种传说,说这个乐氏枣未必是乐毅从燕国带到临淄来的枣子,而是齐地人早先培育出来的果种。

为什么这么说?

据有人考证,像乐氏枣这样香甜可口的枣子,从未在燕国、燕地一带发现有过。

从某种程度上说,临淄乐氏枣其实就是“乐陵枣”

的初始。

也就是当下街头上卖的味美可口的乐陵小枣。

  “听你这么一说,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荷露皎咂吧着樱桃小嘴的同时,抬头凝望着淅淅沥沥小雨,顿时脸上涂满了无奈。

  “早知道会下雨带把雨伞来,现在倒好------雨这么个下法,若赶到那儿不淋成落汤鸡才怪呢!”

  由于淅淅沥沥的小雨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担心山石一旦被雨水冲击造成泥石流,伤及到他人咋办?

尤其笑乐神他们的处境安全与否,我更是忧心忡忡。

而齐地仁却安慰我:“像马莲台这一带的群山,大都是青石山,十分坚固,别说这种水流冲不垮,即使再大些恐怕也难以冲垮,发生泥石流的概率更是为零,这一点大家没必要担心!”

  既然齐地仁胸有成竹地敢担保,那我还有啥可担忧的。

况且,笑乐神那么精灵的一个人,又怎么会出差错?

荷露皎也为我鼓气,要相信笑乐神征服大自然的能力。

我突然想起旅行包里的火腿肠,便拿出来分给他们吃:“先吃一点,也好应付一下肚子。等雨停了,咱们再去饭店美美地饱餐一顿。”

  对火腿肠这种淀粉过高的速食品,女孩子大都不喜欢吃,荷露皎也不例外,唯恐吃了长胖。

可眼下她却急不可待地伸手接了过去,与其说是接了过去,倒不如说抢过去更为确切。

足有20公分长的一根火腿肠,在她嘴里三下五除二便下了肚,那吃相跟哪辈子没吃过饭的沿街乞丐。

然后她掏出手帕擦了擦唇边粘着的肉末,同时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雨并没有歇停的意思。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