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忽悠陈舒桦 - 重生之全能大天王 - 默默而作
九月初,开学季,也是整个唱片市场销售争夺最白热化的阶段,新开学的时候学生手上都有点零花钱,他们最大的消费,不是吃住,而是娱乐产业。
莫纹的唱片上市进入第六周,环球唱片公布总出货量,卡带1120万张,VCD也有137万张,可以说,现在每卖多一张专辑,她都在刷新华语乐坛的唱片销量新记录。
而上周五开始发售的老牌天王张哲的专辑,也在短短三天之内,创下了350万张卡带的出货销量,只用三天,就打破了他以往最好的成绩。
通过这两方面的数据,所有唱片公司得出一个结论,市场真的火爆了,莫纹专辑的销量,并没有因为张哲的专辑上市而腰斩,而后,两张明显有跟风嫌疑的专辑上市,一张是索尼专辑推出的魅力四射组合,由两个日国女生和两个华夏国女生组成,整张专辑基本都是露大腿露肚脐的青春舞曲风,而且很多是一半日语,一半中文。
另一张则是由滚石唱片的一位八白金女歌手推出的走性感劲爆节奏风格的专辑,而且一反常态的先推出VCD,再推出卡带,当然MV里面的画面,除了露,这位女歌手可是将夜场里面一些少儿不宜的舞姿都搬上了银幕,每首歌都有极大部分模仿莫纹专辑里面的舞曲,只是加入了一些黑人音乐的节奏。
可偏偏这样两张在以往看来十分奇葩的专辑,也在莫纹和张哲的强势下,上市当天就取得了几十万张的销量。
顿时,所有唱片公司一阵激情涌动,许多专家在报纸媒体上呼喊着,唱片业的春天来了,只是一个八月,和九月的第一周,华语唱片市场就卖出了以往半年才能卖出来的销量,这是一个多么爆炸的数据,很快,华夏演艺协会协会宣布了大力鼓励唱片业发展的诺干文件,基本都是优惠政策,甚至像出口这种以前征重税的项目,直接获得了全免,这是下决心要让华夏的文化产业走出去了,所有音乐从业人员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阵狂欢。
紧跟着,三大唱片公司接连对外宣布了旗下重量级歌手的新专辑计划,也不管什么对不对冲了,现在市场上一个月就能卖出两千多万张唱片,先抢钱要紧。
彩蝶唱片的办公室内,张浩听着属下员工的汇报,王阳明跟张哲全国赶场宣传去了,公司的事情只能全部交给他处理,现在暑假已经结束,东街的音乐节也闭闭幕了,市场上对刘月影,郑风,徐博,赵星,以及张浩本人出专辑的呼声都很大,毕竟他们的歌都足够吸引人,所以,张浩不得不跟灌制唱片的厂商,以及逐渐发展成规模的销售系统的负责人联系。
“张总,收购一条唱片生产线估计要两千万资金,而且还需要有不少固定的工人,如果只是为公司旗下的几个歌手做唱片的话,我建议还是外包给别人比较好。”宣发部的主管章华建议道。
“一张唱片我们自己做跟外包给别人,至少有四毛钱的差价,一千万张就是四百万的差距,咱们有两王一后和五个销量铁定破百万的歌手,加起来至少四五千万的销量,每个人发一轮唱片,就能省一条生产线的钱,为什么不做?而且,我们既然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那不建立自己的生产渠道的话,生死岂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的歌手想要出唱片的时候,要等别的公司的歌手先生产完,这叫什么事嘛!”
张浩说的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出现了,各大唱片公司都要做唱片,那么生产线就成了抢夺的资源,张哲的专辑幸好是之前就已经在汉东生产了一百五十万张,其它地区是报给了索尼和滚石,要不然的话,你再好的唱片,没有货,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盗版商将你的利润摘走。
“可是,我们没有钱啊,哲哥的唱片除了我们自己在汉东本土卖出去的几十万张以外,索尼和滚石卖出去的,暂时还不会给我们结款,而就这几百万,还要赶紧拿出去支应建立销售渠道的开支。”章华摊了摊手道。
“加盟门店和我们自营门店现在总共有多少家门店了?”张浩皱眉问道。
“汉东本省,我们自营门店有五十家了,除了省城多几家店之外,其它各地市基本只有一家店,县城和乡镇压根没有,有意加盟的店子不少,应该过百家,只是分的比较散,让他们全部换招牌上我们的货,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至于其它各省,情况比汉东只差不好,自营店把地市覆盖的都不多,像比较远的川藏省,云贵省,都还没有打开局面。”
一个地级市才一家门店,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五到八家,省城至少要十几到二十家,如果不分包给经销商的话,彩蝶唱片的销售渠道还只是一个无比细嫩的芽,根本承受不起几千万张唱片量级的销售,这方面还得加快建设,一个月内必须出成果,所以,张哲唱片上面的回款,张浩不能动。
“你先弄几万块钱出来在郊外租一个厂房,设备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另外,几个歌手的唱片要开始录制了,在工厂和销售渠道搭建起来之后,我们要马上可以出货才行。”
这方面其实张浩跟章华说不着,他只是管宣发对外业务的,现在邵子琪已经进入了新唱片的录音阶段,虽然时常被环球唱片的商演安排打扰,但她欠环球唱片的商演场次,也快还清了,剩下的唯一个懂音乐的刘文力,你也不能把人家当骡子用,四个歌手的专辑由一个人制作,就算他整天困在录音室,起码得一个多月才能完成,头疼,人不够用啊!
打发了章华他们出去,张浩拿起了手机,给陈舒桦拨了过去。
“舒桦姐,现在忙不忙?”
“怎么,有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