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 雷霆反击 - 野狼獾著
130首开纪录
米格27的机舱内,不停回头张望的印度飞行员开始失去了耐性。
“中队长,我遇到一些麻烦。有一架敌机始终在我6点钟,无法摆脱。”
拉杰什喘着粗气向不知去向的长机求救,他知道在这片无人区的上空,能够救自己的只有无所不能的中队长。
“拉杰什,还记得我们拉升时的那个山坳吗,往哪儿飞。我在那儿。”电台里久违的声音又一次出现了。
“明白。”
郑辉眼前的敌机开始左扣,迅捷地从红外瞄准环外侧划过,他还在利用低空性能进行躲闪,歼8II暂时无法抓到开火机会。郑辉猜测他大概是从无线电得到了某种指示,所以一改之前的套路,开始朝南侧飞,这不由得让他警惕起来,立即用电台召唤僚机飞到自上方监视附近。眼看着那家米格27从南侧的山口窜回了麦克马洪线南侧。郑辉紧跟其后,等待进一步的机会。
米格27长机毫无预兆地突然从郑辉后方出现,果然他一直就没有离开战场,只是躲在了低空。现在双方各自在对方的9点钟位置,这样的态势,这势必将迫使郑辉放弃追踪与之周旋。
“动三拐,交给我,你继续追击。”僚机刘则成及时出现,尾随敌长机。
“把他逼走就行,不要蛮干。”郑辉继续保持稳定追踪,同时提醒僚机不要轻视对手。
米格长机不为所动,以一个难以置信的小半径转弯咬住郑辉后方5点钟方向,但是他的高度稍低,还无法开火(米格27没有火控雷达,无法进行垂直扫描,所以对HUD上方的目标无能为力)。
也许这架长机救僚机的心思过切,没有看到后方的另一架歼8II正在掩护。他过于专注与攻击郑辉的战斗机,也没有人提醒他,正处于一个螳螂补偿黄雀在后的战局。而郑辉随时都知道他就在身后。
局促间,这架米格27UPG长机在高度不占优的情况下,发射了一枚R60导弹。这枚导弹以很勉强的初速向上方的歼8II飞去。
刘则成立即提醒了郑辉,对方已经开火,郑辉被迫放弃追踪向一侧急转(他也可以选择俯冲加速,使得动能不足的导弹错过他,但是歼8II的后方视野不理想,那样不是很稳妥)。郑辉转头,眼看着导弹划着巨大的弧线没有迟疑地飞向上方的云层,看起来这架长机的目的也仅仅是破坏自己的瞄准而已,不然他不会至发射一枚。
于是郑辉继续反扣,重新打开雷达进行孔径瞄准。他相信尽管自己的飞机不占优势,但是热寻的导弹得性能肯定更优越些,在战场上,格斗导弹远比那些半主动制导的PL11更靠谱。与此同时他的RWS开始闪烁起来。在南方外圈的远距离位置发现了雷达扫描的迹象,雷达告警装置将其定义为次要威胁,显然这些扫描仍然无法进行有意义的跟踪。现在可以猜想,这要么是印度的预警机要么是使用了相控阵雷达的苏30MKI。
“长江,发现南方敌机群,高度距离不详,也许是苏30MKI。”
“98团双机正在赶来,该团另外一个双机编队也正赶来。”
“狗日的,这个突破还真是艰难。”
郑辉突然骂道,副师长完全可以听出,除了埋怨敌人不肯轻易就范,他还在担心这个首开纪录的战果落入别人手中。
战斗机飞行员总是有一些深藏心底的私心,如果一个民航客机飞行员将一个安全降落的记号画到波音747上,一定会成为一个笑话。但是对于战斗机飞行员而已,一个击落标志将是至高的荣誉,演习中他们永远不会得到这样的机会。
郑辉的雷达孔径终于套住敌机,他按下截获按钮,同时回头看了一眼。尾随的敌机正在吃力地爬升,还无暇展开最后一击(达布里尼中校只剩下最后一枚R60),现在郑辉手里有一个时间窗口。
前方的敌机仍然在不停地翻滚以图摆脱,但是今非昔比,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在垂直面上做出像样的动作来逃脱雷达的跟踪。HUD上,发射许可终于亮起。
郑辉再次以齐射方式,以一秒半的间隔,将剩下的2枚PL8导弹射出。他没有多看一眼自己的导弹是否飞向了目标,而是立即转弯以避开刚刚占据位置的米格长机的瞄准。那架长机正在做最后的努力,就像一只怎么都摆脱不了的黄蜂。
“团长,我看到你击中了。”
仍然在4000米高空的刘则成欢呼起来。
郑辉并没有感觉多余的兴奋,因为自己很难摆脱敌人的追击。
“动幺两,不要使用雷达,这个家伙还没有发现你。现在由你来干掉他。”
郑辉反扣操纵杆,同时再次使用加力。他没有直接试图加速逃脱,而是想要诱使对手与自己展开一轮剪刀追逐,以便于自己的僚机缩短距离进行瞄准。但是他不能保证远处的苏30MKI不会用无线电警告他们的战友(已知印度米格27UPG没有数据链系统),理论上那些远在战场外的苏30MKI的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应该可能看清战场。
遥远的战场边缘,2架102中队的苏30MKI确实已经看清了战场,但是达布里尼的战斗机无法借助数据链及时掌握周围的完整态势(苏30飞行员以为达布里尼中校知道尾随有战斗机,没有通过甚高频通讯加以提醒,而实际上由于刘则成没有使用雷达,所以达布里尼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正处于危险中。)
苏30飞行员的分心情有可原,以为他们确实还有更需要担心的事情,在雷达显示屏上,他们看到正在赶来的中国战斗机,数倍于自己。
刘则成过度担心团长的安危,开火时机有些操之过急,他在3公里外就急着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他在心中期盼着敌人不会做出反应。
导弹慢慢地接近战场上最后的一架米格27UPG。他看着导弹的橘色尾焰几乎与飞机加力燃烧室的蓝色火焰合为了一体了。但是之后一刻,米格27开始大量的释放曳光弹,紧接着奋力急转,PL8在空中被曳光弹诱爆。刘则成再次失去了耐心,加大油门直追过去,但是那架长机放弃了攻击,钻进山中,几下就不见了。
“动幺两,别管它了,我们还得继续保护雷达站。”
郑辉以一个巨大的盘旋回到4000米高度,他知道继续深入敌境追击那架米格长机非常的危险,虽然放这样一个对手逃跑,确实是留下了后患。
“动三拐,我只剩下了一枚导弹。很难应付敌人苏30。”
“郑团长,你们可以回撤,这里留给98团。”地面指挥所说道。
“长江,没有雪山雷达引导,98团作战也很困难。不如由我们在坚守一会儿。”
郑辉说话的时候,发现雷达告警器上有了新的显示,北部有一架己方预警机突然出现了。然后在自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数据链开始上传大量的信息。他想这大概是自己一直没有察觉98团4架歼11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一架预警机引导,所以没有打开雷达,而预警机的雷达脉冲一直被大雪山所阻挡。
他调整显示器倍率,除了4架歼11,还有从东面赶来的双机编队的歼10A战斗机,看来区区2架苏30MKI绝对不敢妄想再一次袭击雪山雷达站了。
“长江,我建议我们可以深入藏南腹地,警告他们一下。”
“空警已经接替指挥了,我可指挥不动兄弟部队,不要抗命,快回机场,你的油不多了。”
郑辉带着他的第一个战果,飞回了起飞时的那座机场。
此时,达布里尼正气喘吁吁地往回飞,他不知道如此严密的计划在那一环出了问题。当然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一场对抗中失败了,其一他看到了队友拉杰什弹射出了机舱,降落伞飘向了印方阵地。其二他与队友先后发射了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至今那部雷达也没有继续工作的迹象(雷达告警器无反应),也许发射的导弹打中了那部雷达也很难说。
“我是鲨鱼,请求通话。”他飞到云层中试图恢复与地面的通讯。
“鲨鱼,这里是贾布瓦基地。”
“第二轮攻击怎么样了?”
“飞机已经转回来了,在该空域发现了数倍与我们的敌机。我们不能硬拼。”
“请提醒地面部队,务必在控制线周围搜索我们的飞行员。”
“好的,鲨鱼告知准确位置。”
“请记录,北纬29度10,东经94度46,这是我最后看到他的地方,附近有一条河流绕过一座仍然积雪的山。就是这些。”
“这个位置很靠近中国人在山上的基地,你确定他不会飘到那一侧去吗?”
“我不确定,我一直在注意今天的横风,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务必派人把我的人救回来,我不希望他们把我的兄弟拉到电视上做宣传,我知道他们做得出这种事。”
作为中队长,达布里尼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一个月前,当几架苏30在巴基斯坦北方省份被地空导弹击落时,巴方毫不犹豫地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把战俘画面连同飞机残骸一起向全世界公布。
“好的,我马上通知边境巡逻队。”
“另外,有没有发现他们在雪线上的雷达有开机的迹象。”
“没有发现,几年来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现在他们派来了一架预警机在雪山上方7000米巡逻,似乎想弥补那座雷达的空白。”
131蒙混过关
“太好了,看起来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如果能找到拉杰什的话,总理应该为他授勋。”
这一天的剧烈的中印空中对峙,没有在其他方向展开交火。提斯普尔起飞的飞箭中队的4架苏30MKI以及更边缘的贾布瓦起飞的第102中队的2架同型号飞机,因为缺乏预警机指引,都不敢同数量占优势的中国测飞机展开战斗。消息传到国防部,让一直苦等着战果的辛格颇为沮丧。原本他以为可以干净利利落地解决问题,从地图上看,中国人的的机场都远远靠后,如果除掉那座雪线上的雷达,他们的调度就会失当,但是今天的情形表明他们似乎有所准备,各个方向都有防御,大有提前起飞的可能性。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到底在什么细节上出了问题,他一时想不明白。
正愁眉不展之际,卢贾德纳罕敲门进来。他带来了那个让部长深感厌恶的洛桑嘉措上尉的最新消息。
“部长阁下,我们特种部队指挥官有消息了。”
“那个军阀有什么发现?”辛格揉了揉眼睛问道。
他称洛桑嘉措为军阀,不光是因为讨厌他,而是因为这支特种部队长期不受印度军方管制,虽然在关键位置安插了印度军官,并且故意限制了藏人指挥官的提升,但是那些营的士兵们总是更相信类似洛桑嘉措这样的自己人。而且这支部队一直在与CIA有勾结,他们利用预言优势在中国方面收集到的的情报都是美印共享,印度军方对此也很无奈,因为60年代以来,这支部队长期花着是美国人的钱,美国人也在关岛和克罗拉多都为这支部队设立了特别训练营,训练内容包括山地游击战和情报收集。
“队长说,他在鲁克塘周围发现有中国侦察部队的痕迹。”
“什么样的痕迹?”
“脚印,军靴的脚印。几十小时前留下的。”卢贾德纳罕说着将一张照片塞到了部长手里。
辛格略微看了看,不耐烦地将照片丢到一边:“你可以告诉洛桑嘉措队长,我们的巡逻队也穿这样的军靴。”
“上尉是从山谷里找到的,我们的巡逻队很少横穿山谷,这至少说明有一行人之前一直在森林里穿行。”
“慢着,如果真的有人偷偷过来了,老顽固部署的那半个营的龙卷风不会暴露吧?”
“应该不会,昨天夜里大雨,山洪已经将周围的山谷都灌满了,没有人能渡过这些山谷,洛桑队长的预测,他们还留在则拉山口以西。”
“哼,帕斯阿德是个脱离时代的老傻瓜,耗费大量军费在那里开山挖洞,以为现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些龙卷风要是暴露了可就遭了。”
辛格抱怨道,他确实很担心那些藏在控制线边上的宝贵的“龙卷风”,按照他原来的计划,这个区域的炮兵都应该调到西线,但是斯潘家嫌山区调动零散炮兵十分困难,会耽误全盘的计划,所以没有要。
“部长,洛桑嘉措队长还有一个请求。”
“他还想要什么?”
“他要求当地的巡逻队和准军事力量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搜查。”
“就是说他承认他的人不行?”
“他说,他需要让那些躲在丛林里的人受惊,这样才能找到更多的破绽。”
“呵呵,这个建议还算有自知之明,让第四军去想办法。另外,知会一下内政部,东部司令部需要调动阿萨姆帮的特备保安部队。让杰拉姆将军负责调动。”
“这些人恐怕还是不够,光是搜寻跳伞的飞行员,今天已经调动了第4军前沿部队的数千人,那里的山地很复杂。”
“东线的廓尔喀营怎么样?都是些老手。”
“洛桑嘉措队长说了,他与这些雇佣兵相处不太好。”
“该死,让一个上尉调动将军,已经够抬举他了,还要挑三拣四。好吧,阿萨姆邦的预备役动员进行的怎么样了?”
“在提斯普尔已经集结了1点5万人,本来想用这些后备兵员来弥补几个山地师调走后的空缺。但是这些人还缺乏基本的步兵训练。”
“停止步兵训练,让他们到山里去帮忙搜查,那里有几个要点确实不能让中国偷窥到,另外,让他们到山里走走也比队列训练强。”
“是的,阁下我这就去办。”
“很好……你还站在这里干嘛?”
“国防部无法调动特别保安部队,程序上这需要战时内阁秘书处的允许。”
“知道了,我会给总理打电话的。战时体制有一个好处,总理可以说一不二。对了斯潘加中将还没有消息?”
“还没有。不过将军阁下一向非常准时,我想他一定会在晚上来电报的。”
卢贾德纳罕报告完毕,离开了办公室,将孤独的辛格一个人留在了那里。与东线鸡毛蒜皮的小规模作战相比,真正让辛格操心的是斯潘加导演的真正总攻击马上就要拉开大幕了,现在他万分的紧张,这次攻击将是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作战,而世界上所有的人现在都被斯潘加蒙蔽了。辛格不可能知道世界上真有有一个能看穿所有这一切的人,而此时这个人正在藏南的泥泞中缓慢爬行。
林淮生与王铁川彻底失去了与小分队的联络,他们严格规定了无线电的使用规则,而且现在距离也太大,很难在数千平方公里的山区找到自己人了。整个下午,两人都没有找到向北返回的办法。印度人在一些山谷处设有桥梁可以跨越滚滚的山洪,但是这些桥梁都有卫兵把守,即使是印度军人过桥也必须出示通行证,而雨季涨起的洪水已经填满了所有低洼沟壑,短时间内没有水位下降的可能性。
“这该死的雨真是没个停。”
王铁川蹲在草丛里骂道。雨水一直从他的望远镜前后淌下来,对观察造成了不太大的影响。
“这个月份是这样的。观察的怎么样了?”林淮生在另一侧问道。
“前面那座桥有一个班把守,桥2侧都有机枪。桥下低地的营房里有一个排,我们过不去。”
正说着,他又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新的情况,一排军车摇晃着开到了检查站跟前,停了下来。
“是东部军区的车牌。”
“哦?”林淮生在湿草地里爬了几下,从另一侧凑了过来。之前他们发现的印度军车都有明显的标志,比如陆军或者防空部队,但是这些军车则没有。
“嗯,是内政部临时调动的东部军区的车。”
“会不会是边境特种部队?”
“不像,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林淮生正说着,堵在后面的军车车上,跳下几名士兵在路边小便,隔着几公里也可以看清他们背着的恩菲尔德李式步枪。
“看看,自治邦的准军事部队,预备役的。”
“印度已经动员预备役了?”王铁川不解道。
“起码我们出发时还没有,不过他们调走了那么多的正规部队到克什米尔,一定得有二线部队补充才行。”林淮生说道。
“能确定番号吗?”
“还不能,大概是17个预备役阿萨姆步枪营中的一个。没有重装备,不知道来干什么的。”
“会不会是来搜查我们?”
“有这个可能,但是昨天起我没有听到北面有枪声响起。”
“我想他们一定是有所警觉了,以往卫星照片上,这些桥的防守没有这么严密,今天晚上一定要想办法到达则拉山口。”
两人商议了一下,还是得想办法从这座桥过去,于是起身往大桥隐蔽前行。他们已经发现桥上的哨兵检查十分的马虎,说不定能够混上一辆军车通过。
日落前,他们躲到了通向邦迪拉的13号公路上方的山里。下午5点时,又有一支印度车队从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经过。一辆卡车经过山脚时抛锚了,其余的才、卡车丢下它朝北驶去,只留下了2名印度兵在大雨中修理这辆破车,不知道为什么,两名衣衫不整的士兵决定先到附近的村子去一趟,于是就把卡车就丢在了路边。这里人迹罕至,他们显然并不怕车辆会被偷走。王铁川与林淮生从山上下来偷偷接近卡车,从车牌看是阿萨姆地方武装的车,车前的特殊通行证上写明为阿萨姆保安旅,运输2连。
林淮生爬上卡车,发现车辆运输的是武器和零件。老练的侦察兵没有打开装武器的板条箱,从弹药箱外面的文字上看,是7.7毫米子弹,可见箱子里的武器不值得一看。零件箱子上注明是雷达配件,这引起了林淮生的兴趣。驾驶室内的通行证件表明,他们是早上从提斯普尔出发的,并于第二天返回,看来在剩下15公里长的路线上,必然有一处还未被发现的雷达阵地。
驾驶室里没有地图之类的东西,但是留着一部对讲机,不时地响起。都是印度军队互相联络的呼叫,可以听到对讲机那头有人不停地催促后面的车辆赶上来。王铁川听不懂这些话,所以只能把后面的林淮生叫来,自己则留在大雨里担任警戒。
“他们说什么?”
“一直在询问汽车修好了没,还在问滤清器零件找到了没有。呵呵,这两个家伙竟然把对讲机丢到了驾驶室里。我看他们一定是到前面的门巴村子里找零件去了。”
“这荒山野地的哪儿去找这些?我看这辆车今天是跑不了了。你来警戒,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铁川说着,拉开车门跳上了驾驶室。不出所料,驾驶员原果然将钥匙插在了车上,也许他们认为没人能将这辆破车开走。王铁川拧动电门,车辆发车嘎嘎嘎的惨叫,看起来点火没问题,但是一进入怠速运转随即在抖动中熄火。他看了一眼油压,始终上不去
“我打赌就不是什么滤清器的事。”他呼地跳了下来,关上了门。
“你能修好?”
“没什么问题,那两个棒槌就算找来火花塞或者滤清器也没用,车子可以发动,只是燃油泵不运转。你是不是有什么新的点子?”王铁川问道。
“我们是不是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132过桥
“行,老子试试看。”
王铁川绕到前面,一下子窜了上去拉开卡车发动机罩,他用手电草草扫过。果然不出他所料,只是燃油泵继电器的接线松脱了,这显然是燃油泵不运转的唯一原因,看来是这里的路况太糟造成的。他花了一点时间把它们草草拧到一起。
“100公里内还得再坏一次,做戏得做的像。”他砰地盖发动机罩,跳了下来。
“他们回来了,快。”林淮生小声说道。他从望远镜里看到,两个印度兵穿着雨衣正转过山头垂头丧气地再往回走,而且不出所料,双手空空――要在13号公路附近不通电的村庄里找到汽车配件,哪儿那么容易?
两名侦察兵立即将附近的一切恢复原样,好在大雨使得道路积水,基本看不到脚印,接着两人钻进了卡车后部,躲到了几排箱子后面。王铁川躲避停当,“哗啦”一声将消声冲锋枪子弹推上了膛。
等了很久,两个骂骂咧咧的家伙终于到了。
“总是下雨,没完没了,看来今天得在驾驶室里熬一晚上了。”一名印度兵说道。
“希望西卡门的车队能有多于的零件,或者他们有一个会修车的家伙在就更好了。”
“别做梦了,还是告诉连长,让他安排明天从提斯普尔出发的车队带上零件和修理工。”
“我们这么孤零零地停在路边会不会被中国飞机空袭?我们运输的可是重要的导弹零件?”
躲在车里的林淮生为之一振,他想自己之前的判断没有错。
“傻瓜,中国人怎么会知道你运输的是什么?他们又不是美国人。”
说着话,两人先后从卡车两侧爬进驾驶室,丝毫没察觉有人进过驾驶室。车后面林淮生已经大致知道这辆车的目的地是某个萨姆6型导弹的阵地,这些雷达零件就是送往哪里的。
现在两名中国侦察兵与这两个印度运输部队的士兵隔着非常近的距离,可以听到他们不停地埋怨天气、埋怨路况、埋怨上级,但是驾驶员就是没有试着发动一下车子,这让林淮生焦急起来,恨不得敲一下挡板,提醒他们现在发动完全没有问题。
“我说,这么急着往前面送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要打仗了。”0可以听见,一个家伙吃力地脱掉雨衣,问另一个。
“也许中国人只是装装样子,不过军区已经把预备役年龄提高到了40岁,我想上级认为有这样的可能。”
“中国人如果想在这样的天气发动进攻,我想他们一定是发疯了。瞧瞧这里的路,他们的坦克开不了二十公里就会陷到烂泥里。邦迪拉以北的桥没有一座能过7吨半以上的车辆。”
“也许他们会等到10月份,到那时候洪水就会退去,他们可以从山谷进军。就像以前一样。”
车后的林淮生不由得点了点头,虽然说这个说话的印度兵不怎么精通修理,但是对这里地利的判断,还是可以的。
“我的表哥在第21山地师当通讯兵,你猜怎么回事?”
“……说说看?”
“国防部准备在8月份前攻占***堡,然后他们和其他几个师就会回来接替防守。雨季结束前中国人不会有机会的,最多象前天那样,打一些小仗。我们的空军会加倍奉还。”
“空军?”
“你没看电视?那个得了勇士奖章的小子他击落了很多巴基斯坦的中国制飞机,国防部长说我们的空军在亚洲没有对手。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重型战斗机。”
“但是拉比,我总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先把重型卡车造得更好一些。免得这些破车沾在泥地里动不了。”
驾驶室里孳孳的声音响起,看来那部大功率对讲机又有通讯传来。
“拉比,你和昆拉还在不在?请回答。”
“我们在这里,队长。完毕。”
“该死,刚才到哪儿去了?我联络了你们很多次。”
“我们想到本杰拉村碰碰运气,想找到一些能用的零件。”
“蠢货,本杰拉村都是些不可靠的本地土人,连电灯都没有,他们怎么会有零件?”
“没错,我完全同意,他们什么也没有。”
“该死的,我还以为你们被山洪冲走了或者被被中国人特工干掉了。”
“中国特工?怎么回事队长?”
“总部说的,这一带有小股中国人进行破坏活动,所有单位都必须小心。听到你们两个傻瓜还活着,说实话我的心情很复杂,今天晚上你们必须留一个人在车外面放哨,听见没有。”
“是,队长。”
通讯嘎然而止。林淮生知道这部V波段对讲机的通讯距离在山区不会超过10公里,他们的队长应该就在则拉山口的北面某个制高点上,那里显然就是布置隐蔽雷达站的绝好位置。
两名印度兵有一些被吓住了,大概是因为队长说了附近有中共特工活动,也可能是6点以后外面的天色越来越黑,让他们惶恐起来。最后他们终于决定试着再发动一次,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干等着也实在不是办法。
不出所料,卡车在嘎嘎嘎的嘶鸣声中抖动起来,然后成功地发动了起来。黑暗中,王铁川朝林淮生转了转头,虽然光线太暗,林淮生看不见他的表情,但是可以想象一定是一副挺得意的嘴脸,他用了一分钟就修好了这辆趴窝的塔塔军用卡车。
“怎么回事,这个老掉牙的狗屎竟然又好了?”
“我怎么说来着,根本不是火花塞的事,肯定是……油路继电器的问题。一定是刚才电路不通。”
副驾驶席上某人开始马后炮起来。
“我们现在怎么办?”
“你这个傻瓜,还不快走?万一山上的熊或者老虎出来怎么办?你真的想在外面放哨?小心些挂档,别再熄火。”
卡车开始摇晃着开动起来,发动机发出了隆隆的运转声,林淮生已经听不见这两个家伙的对话了,这也是一件挺可惜的事情,因为从他们的谈话中确实能发现出不少时效性不错的信息。
转过山头,卡车又停了下来。林淮生知道,那个桥前面的检查站到了。两人赶紧蹲到最后的一排箱子后面。过了一会儿,有人走到后面撩开篷布,一道手电光在卡车后方直射进来,扫了几下就熄灭了。
“怎么这么晚才来?”
“我们的车在后面2公里的地方坏了,整个下午都在修理。最后……终于被我们修好了。”
“听说桥那边有中共游击队,可得当心。”
“看来这个事是真的?”
“没错,边境特种部队的家伙带着无线电侦察设备,正在那里搜索,听说中国人偷偷地与卫星联络,不太好找,不过那帮家伙找到了脚印。”
“放心,我们有这个。”驾驶员说着晃了晃放一直放在前面的AK47自动步枪,“我正想捉几个活的,扔到后车厢里。”
“祝你们好运,打开车灯,当心雷区标志。你们可以走了。”
车辆再一次挂挡前进,很快上了那座桥梁。林淮生可以听到,外面的桥梁钢架发出的金属扭曲撞击声在整个山谷回荡。看来驾驶员所言非虚,这座桥无法通行载重量大的车辆。很久以前,林淮生就知道,印度陆军故意将这里的桥梁和道路修得不太好,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伞兵在突然袭击中夺取这些设施,并且加以利用。他们总是防着中国军队的快速穿插,按照帕斯阿德以及很多老派印度陆军军官的想法,在长期消耗战中,印度必然将应为后勤优势占据上风,所以他们始终在防止中共军队从山区快速穿插。在林淮生看起来,这种看法也颇为明智,但是并非无懈可击,新式的陆军未必需要借助道路和桥梁才能快速穿插到敌后。
卡车离开了吱吱呀呀的桥梁,开了好一会儿,王铁川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跳车,但是林淮生摇了摇手制止。如果现在跳车,就很难搞清这批零件会送到哪里,所以他还想在多待一会儿。通过这些天的接触,王铁川已经很了解林淮生这个人了――野心勃勃且胆大包天,确实不同于那种整天坐在作战室,研究卫星照片的普通参谋军官。
又过了一会儿,卡车渐渐停了下来。显然目的地还没到,但是两个家伙似乎是在黑灯瞎火的森林里有些迷路了。印度边境修路组织在这一带修建了大量的土路,在茂盛的原始森林的庇护下,这些土路很难被卫星发现,不过一个问题是,有时候他们自己的车队也不容易找到路,尤其在雨天。为此印度陆军在路边放置了很多牌子加以指点,但是夜里这些牌子不容易被看到。
“可别熄火,先停下,我总觉得你走错了,我得看看地图。你一定是开错了方向。”
林淮生躲在车厢后面隔着一层铁板,他现在正把耳朵贴在隔板上,仔细听前面的动静。可以听见一个家伙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然后慢慢地打开。
“拉比,我打赌你一定在前面拐错了一个弯,这样我们会一直开到中国人的阵地上。”
“不会的,我是完全按照GPS的路线开的。”
“但是为什么没有看到右转的路口?”
“也许被大水冲毁了?或者我们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