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帝国体制(三)——地方行政 - 龙啸大明 - 木林森444
国会、内阁、司法三个系统都建立了起來。同时也开始制定【中华宪法】。但所有的这些。都属于中央的机构。而帝国的新体制中。当然还包括对地方机构进行重新调整。
从原则上來说。各地方。由其是省级地方机构。也应该和中央一样。实行三权分立。建立地方议会、地方行行和地方司法糸统。但地方机构的建立。要远比中央复杂得多。因为各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对帝国的新体制。三权分立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相对來说。被商毅统治时间较长的地方。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山东、台湾这八个省的发展较快。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对三权分立、国会、民主这些概念都了解一些。被商毅统治的时间短。由期是北方地区。就要差得多。因此地方机构的调整。也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商毅的构想。首先应该在地方上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统系和司法系统。然后再慢慢建立地方的议会。
其实在商毅称帝之前。就己经将地方的行政系统划分为省、直辖市。。省会市、市。。县。。乡、镇四级。虽然和以前的朝代相比。多了一个乡、镇级的划份。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也加强了一些。但各级的行政制度。官员机构的设置。和明朝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名称不同而己。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官少吏多。政经财一把抓。而且越到基层的地方。官员的数量就越少。以明朝为例。在省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一定的行政分工。一般是由巡抚主管行政军政、布政使管财政、按查使管刑法。至少还有三套班子。但到了知府以下。就只剩下一套班子了。而且这一套班子的人数也不多。
按明朝的官制。一个府级的行政机构的政府官员是:知府一人、通判无定员。推官一人。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经历司经历一人。照磨所照磨一人。检校一人。司狱一人。不计无定员的通判。其他的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六个人。就算多加几个通判。撑破天也就十來个人。就要管理一个府的事务。
府级是如此。而县级就更惨了。全部的官员就是: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再有一个县教谕。通共就只有五个人。因此管理事來就只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管。
虽然说古代的府县规模不能与现代相比。但也不是只靠这么几个人就能够管得过來的。因此各地方官员就只能依靠什么师爷、幕僚、衙役、班头、仵作、团头等一批下层的吏员。Www。。com來管理地方的行政、税收、差役、保甲、缉捕、狱讼等等事务。
结果这一批人虽然都不算是正式的朝廷官员。但却在实际上牢牢的把持着地方基层的权力。或是蒙上压下。或是驾空上级。或是上下串通。吃拿卡要。中饱私襄。在地方上的种种弊端。十有**都是这一批人弄出來的。朝廷的官员到了地方之后。还要和这一批人敲好关糸。否则就很难开展工作。好一点的最多就是不同流合污。而差的就是一拍即合。大家一起闷声发大财。等任期满了以后。拍屁股走人。换一个地方官來之后。就一切照旧。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而且朝廷的官员还可以一批一批的换。而这些吏员却都是终身制。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可以一直当到老死。甚致还是世袭制。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哥哥沒了兄弟顶上。所谓“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就是指得这种现像。
这也是一个让后世的历史学家很难理解的现像。一方面历代以來。每一个王朝都会肖许多的闲散官员。由其是在科举制度完善之后的宋明清三代。毎年政府都会产生大量的闲散官员。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数万之多。全都是白拿工资不干活的主。当然不是他们不想干。Www。。com而是朝廷沒有那么多的职位。只能靠政府养活着他们。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付担。而在另一方面。在地方基层的行政官员又极少。根本管不过來地方的事务。只能依靠大批的吏员维持地方的行政制度。确实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即然总是要养着这样官员。那么干嘛不索性把他们都放到基层去做官。至少也不会比那些吏员更差吧。而国家也不致于是白养活着他们呀。
而更为让人难以想像的事实是。官差、衙役、隶卒这些吏员中的主要构成者。在明朝居然是被划为贱民一类。而广大的农民。却算是良民。在政治权力上。良民是比贱民大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良民却是被贱民欺压剥削。这种显像。恐怕己经不能用怪异來形容了。
因此自从商毅成势之后。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的变革。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取消了贱民、良民之分。推行众民平等原则。同时也把所有的吏员全部都纳入到了政府官员的行列中。并且又加设了乡镇一级的行政机构。才算是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控制。由其是在商毅最早统治的八个省里。地方的各级行政制度都基本建立完成了。
但由于原來是处于战争时期。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而且官员的人材缺乏。因此商毅并沒有进一步建全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在行政职能上。还是由知府、知州、知县一个人通盘全管。只是各级地方机构的人员多了一些。
那么现在就是该建全地方行政机构的时侯了。因此商毅决定。在乡、镇级行政单位设财政部;县级行政单位再加设文教部、农业部、商务部、组织部、宣传部。文书处共计七个部门;而省级。省会市、市级行政单位。再加设工程部、工业部、土地资源部、交通部。审计署共计十二个部门。另外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省级。省会市、市级行政单位。还可以増加海洋开发部、民族事务部等其他部门。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在管理上。釆用双重管理方式。即各级地方的行政部门。即要对地方政府付责。同时也要受各自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管理。各部门的付责官员由各级地方官员提名、再交各部门的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而各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员。在目前的阶段。省级和省会市、市级行政单位。是由皇帝或内阁推荐名单。然后交国会投票批准通过。就可以上任了。而任期时间为四年;县级行政单位。由其直属上级部门推荐。交由内阁批准。任期为三年;而乡、镇级行政单位则是由直属上级部门在当地选拔。交省级部门批准。任期为三年。
这样一來。再加上地方的司法系统。整个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产生方式也就可以建全了。而且在地方上可以各付其责。也可以更好的治理好地方。另外也増加了大量基层官员的位置。不仅可以消化掉大量的官员。也可以给新晋官员提供在基层煅炼的机会。为帝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材。下面要做的。就是在地方上按照这样的标准。各自完善。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再建立地方议会。
不过现在中华帝国毕竟刚刚建立不久。完成国家统一还不到一年。各地方的发展进程也不一样。另外现在帝国也确实还缺少相应的人材。因此各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商毅决定采用逐步推行的办法。首先在自己最早统治的八个省里开始进行行政机构的完善工作。也为其他各省做一个样板范例。而其他各省现在则是走这八个省的老路。先建立好四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将吏员纳入政府机构中來。然后再逐步建全各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