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南京风云(三) - 龙啸大明 - 木林森444
泰山封禅的风波刚刚平息下來。但南京马上又发生了另一件重大事情。其影响范围。持续的时间。都远比泰山封禅的事件要大得多。
就在李华梅到达南京的当天。由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北京等省地区的一些知名学者的组织下。一共聚集了三百五十八名学孑学者。一起联袂进京向內阁联名上书请愿。这份请愿书洋洋一共写了近万言。并附有数千人的签名。一共写了三大卷卷轴。向南京政府提出了十二条要求。首先就是请施行古制。以仁义礼信治国;其次是罢除奇淫技巧、重视诚心正意。其他还有限制商业、禁止开海、恢复科举旧制、逐驱天主教等等內容。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李华梅在进宫途中。在马车上看到的那一种学者。就是其中的第一批。共一百三十三人。他们赶到洪武门前聚集。跪伏于地。向朝廷递交万言书。而随后另外两批学者也都赶來聚集。这三百多人全部都跪在洪武门前。也将洪武门前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
虽然是在皇宫之前。但这些奇怪的举动。还是引得不少南京居民远远的驻足观看。而且军队也赶过來。不过这批人都还比较本份。只是老老实实的跪在那里。并沒有什么其他的举动。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于是也有一个军官过來。告戒众人。不要轻举妄动。而领头的几个人也保证。自己不会乱來。因此军队也沒有驱赶他们。只是离着几十歩远警戒。
这时商毅正在内阁和众官员们商议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都大感意外。谁也沒有想到会闹成这一步。而商毅也意识到。中国的思想冲突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严重的地步了。
现在中国的统治虽然稳定了下來。但新旧两种思想的冲突却十分激烈。而思想的分歧大体又分为南北两派。相对來说。北方偏保守。而南方偏革新。只是在此之前。Www。。com双方的争话都只是停留在学术方面。最多只是在报纸上发文。隔空互相争论一番。而南京政府一般对于学术争论都是釆取不干预的态度。因此对此也沒有太在意。
但在新年之后。商毅下旨坚持执行新的科举制度。也成为北南思想冲突激化的导火线。
原來自从宋代以后。南方由于经济发达。教育水平也逐渐高过了北方。明朝开国之后。在洪武年间进行的几次科举中。南方考生的上榜率明显要高于北方。一甲的前三名和会元几乎都是南方人。而状元更是全被南方人垄断。
在洪武三十年的会试中。Www。。com选出五十一名贡士全部都是南方人。而这一结果这也引起了來自北方考生的极大不满。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还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有说主考官收了钱的。有说主考官不公的。有说主考官搞地域歧视等等。街头巷尾各式传言满天纷飞。这就是明朝初年轰动一时的南北榜事件。
而明朝也立刻举行了复查。但复査的结果却是。所录取五十一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題。因为这个科举都是封名阅卷。主考官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考生的名字。也无从作弊。而北方考生仍然不一。Www。。com同时连朝中的官员也牵扯了进來。几乎就要演变成北南之争了。
后來朱元璋出于南北平衡的考虑。自己亲自重新阅卷。将录取五十一名贡士全部改为北方考生。才算免强把这次风波给压了下去。从此以后。明朝也改革了科举制度。实行南北分榜。分别录取。到明朝中期。又演变成了南北中三榜的划分方式。到万历时期又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而清朝建立后。也基本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对于分榜制度。商毅并不是沒有想过。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因为每一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后世的高考也分了地区。对边少地区还有一定的照顾。不过明初的南北榜事件是发生在会试的时候。也就是进京考试。但现在中华帝国才刚刚才进行了乡试。还沒有到分区的时候。本來是不该引起争议的。但甴于自然科学与以前考应文章不同。文章虽然是有好有坏。但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沒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自然科学都是有标准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沒有模棱两可。因此不及格就一杆子打死。沒有变通的余地。
因为中华帝国是立足于南方建立的。公办学校。以及师资力量也要充足一些。而且南方的思想也相对开放。许多私塾对自然科学也不排拆。还有不少私塾的先生都自学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就可以招到更多的学生。因此自然科学在南方普及的也广泛一些。而且在中国的内战期间。南方受到的影响破坏也小得多。甚致是传统教育的沿续性也要好得多。结果在去年的乡试中。南方考生的合格率还不错。虽然也偏低了一点。但也在正常的范围以内。也就沒有引起太大的争议。而在北方就要差得多。有一些县连一个自然科学及格的考生都沒有。Www。。com自然也就沒有一个通过的考生了。
乡试都是如此。后來的省试、会试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新旧思想上的冲突。于是在北方地区的学者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在新年以前。就不少地方的学者都联名上书中央。要求重新举行乡试。并将自然科学的內容从考试中剔除掉。但新年之后。商毅下旨。明确表示乡试的结果是不会改变。而且科举制度也不会改变。因此也进一步引发了北方各地学者的不满。
当然他们现在还不敢公然反对帝国。只能祭出了最后一招。联合进京请愿。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向朝廷上联名万言书。而上书的內容除了科举之外。还包括针对帝国的其他制度。当然这也是因为建国之后。商毅对思想言论放得比较松。如果是在清廷当政。那怕是朱重八在位的时候。也都是肯定不敢的。
但不管怎么样。事情总是发生了。因此在接报之后。商毅也下令。停下其他的公务。首先來讨论对这一次请愿的事情怎样处理。经过了內阁众官员简单的讨论之后。众官员们决定。现在不要激化矛盾。首先收下上言书。看一看写的是什么内容。然后再做决定。而对请愿的学者学子们。暂时以安抚为主。可以给他们安排住宿。一來是表示政府的怀柔。二來也是更于管理。免得弄出大乱孑來。
商毅对此到也沒有异议。因为这种上京请愿的行为。在历朝历代都有。其实是中国古代民间向朝廷表示自己声音的一种形式。无论这一次请愿的內容是什么。但这种形式是不能禁止的。因此商毅只是要求。一定要让请愿者保持秩序。不许借机对南京的日常生活造成破坏。影响秩序。而请愿者的住宿饮食由朝廷來付责这一点。到是可以。但要派遣军队监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