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守关之战(一) - 龙啸大明 - 木林森444
更新最快,书最齐的小说就是小说网商毅从城墙上看下去,只见在三百多米开外,清军己列好了阵式,当中一杆白色外镶红边大素旗,但素旗绣的是一只飞虎,而非巨蟒,因此才以认定,领军是甲喇额真,非不是亲王贝勒。而城外的清兵旗号盔甲皆是白色外镶红边,也可以知道,这是八旗兵镶白旗的军队。
这是在取得了与清军第一战的胜利之后的第三天,清军的大军终于攻到了穆陵关下,对穆陵关的第一次进攻,将要展开。
结果还被商毅小小的鄙视了一把,原来以为这几个家伙还能抗一段时间,商毅还特意准备了几套后世的逼审方法,辣椒水,老虎凳都准备上了,那知道他们一下就服了软,结果都没有用上。早知道这么挺不住刑,早就该认了,又何必搞得现在这样遍体鳞伤呢?不是犯践吗?
商毅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和过去女真族的谋克猛安制度,蒙古的千户制度一样,其实就是为了游牧渔猎民族打破以血统、氐族的基础,实行的一种以军民混编,耕战一体的简单编制。即是军事组织、同时也是行政和生产组织。
从理论上来说一旗的标准应该是二十五个牛录,但实际上每旗的牛录都大大超出了这个标准。而且因为经常调整,各旗的牛录也不一样,最多的一旗可以超过五十个牛录,最少的还不到三十。
在淸军正式入关之前满洲八旗共三百零九个牛录;蒙古八旗为一百一十七个牛录;汉军八旗为一百五十七个牛录。
这些跟役、包衣在军中都会做统一的安排,除了照顾主人之外,一般都负责打杂工作。但在作战时也会派上战场,充当炮灰用。他们装配也比较简单,有的会有简易的盔甲,有的干脆就没甲,当然也有主人会为自己喜欢的跟役、包衣配备一些精良的盔甲武器,甚致是马匹。反正一切就看主人愿意,给他们装配什么就用什么。
那一战之后,剩佘的两名守兵逃回了沂水县,将战况报告给了伦泰。得知这个前哨队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伦泰也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这两名守兵斩首示众,然后留下二个蒙古牛录守卫沂水县,自己亲自率领着剩下的满蒙汉军十三个牛录,四千六百多人马,杀向穆陵关而来。就在关前列开了阵式。
商毅在城头上也看得十分清楚,淸军一个个到也是衣甲精良,旗帜鲜明,阵容整肃。一看就知是久经战阵,比自己所见过的其他明军要强得多。在另一时空的一年多时间以后,他们将统治这片土地近三百年之久,也不无道理。而自己能否改变这段历史呢?
伦泰今年四十二岁,以经征战了十余年,是一步一步从一个普通旗丁升到甲剌额真的位置。不过最近这几年来,凡事对明军作战,基本都是战无不取,攻无不克,像眼前这一座小关,能够驻有多少兵力,最多也就是一千人,攻下来根本就不在话下,出动四千多大军来攻取,简直就是牛刀杀鸡。
两个汉八旗牛录共计有五百佘人。架着二十余架云梯,向穆陵关攻了过去。因为在关前有壕沟,尽管只有三尺多深,但也不易通过,因此清军只能从正面四十余步的距离通过,因此在笫一道壕沟的入口处一下子拥挤了起来。
伦泰也不禁大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么一座小小的关城里居然还有火炮,而且刚那几炮似乎都打到了笫一道壕沟的入口附近,对淸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看来这壕沟还是有些作用啊。而明军的火炮,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准头了,这难到只是巧合吗?
虽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第一轮进攻的清军却不敢后退。因此清军的军纪极为严格,临阵无令,擅自后退者,必斩。如果是满八旗军,有时候还能通融一下,汉八旗虽然也叫八旗,但在清军之中,只能算是后娘养的,好事基本都轮不上,凡事炮灰冲锋,送死打头的事情,绝对都跑不了。一但后退,督阵的队伍绝不会手下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