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战后余波 - 龙啸大明 - 木林森444
更新最快,书最齐的小说就是小说网开完了军事总结会议之后,第二天商毅立刻就开始针对昨天会议上讨论的各种办法,着手进行准备布置。
首先商毅接受了周少桓的建议,让土工坊的工匠们在城墙上修筑石台,以更在清军攻城时,火炮和火铳还能够发挥作用。其实周少桓的这个建议也并非什么独创,在这个时代,就以经有这种上下双层城墙的结构,不过一般只有国都级的大城,或者是边境的重要关隘才会有这种结构的城墙。
而高台先用砖石砌边,然后填上碎石沙土,压实之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红砖,再砌上垛墙可矮墙。这样的做法不仅比全用砖石砌成省料,而且时间也快得多。
同时商毅还受到高台的启发,在城墙边上又建了十二座箭塔,为木质结构,高达五丈,分为两层,每座箭塔上可以容纳下六到八名弓箭手,并且有翻板可以通到高台上,但不挤占城墙的位置,就是清军攻上了城墙,也够不到箭塔上。
同时商毅又让木工坊和铁匠坊制做城垛口的挡板。这种挡板两尺宽,四尺多高,主体为木质,在外层蒙上一层铁皮,下瑞开一个二寸多宽,三寸多高的凹口,可以容火枪射击。同时又把城垛口朝外的一面凿出一个小斜坡,一方面是减少云梯倒钩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也让火铳有了一个向下射击的斜角。经过测试之后,果然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而且对火枪手射击的影响也不大。
再加强城内防守的同时,商毅也采纳了成进的意见,不仅把城外被清军填埋之后的壕沟又挖了出来,同时在壕沟之间,又各自垒起了一道土墙,毎道土墙呈梯形,底宽八尺,顶宽六尺,但高度只三尺,可以有效的阻挡车辆前进,但无法为清军提供遮挡。
在修筑防线工程的同时,商毅也不忘对士兵进行加紧训练,各队战死的士兵缺口由新兵递补进来。虽然有不少新兵的基础素质还达不到商毅的要求,但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依靠老兵来传帮带,让他们在战斗中成长。
火枪兵的缺口,则从少年队中来选人补充,因为现在青壮年队的兵源有限,要用到便需要的地方,而弓箭手又需要较强的膂力。只有火枪兵适合少年队的士兵。毕竟尽管火枪兵都装配了刺刀,但白刃战的机会还是比其他兵种要少得多。而且商毅还尽量挑选年纪大一些的少年补充进来,并允许他们在敌军蹬上城墙之后撤下去,不与敌军拚刺刀。
就在清军撤军后的第三天,商毅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由孙和鼎设计并监造的新式火铳,以经制造出来,而且一共做出了十二支样品。
而商毅关心的,却是这种火铳的生产周期,能不能大批量上马,在短期內尽可能多生产一些。
商毅知道,以目前穆陵关的制造水平,能够达到这一步以经是非常难得了,不可能要求再高了。不过商毅还是再度向孙和鼎提出,虽然是抢工,但也不能降低质量标准,否则宁可慢一点。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很快麻烦就又来了,仍然还是商毅最头庝的难民问题。
很快淸军在穆陵关下,被商毅商千总带领的人马打了一个大败仗的消息,就在沂水县周围附近传扬开了。现在商毅的名字,在沂水县,仍致周围的其他几个县,都是赫赫有名的,而百姓们都深恨清军,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能打败清军的官员,也觉得十分解气,因此还被一些人添油加醋,把穆陵军怎样打败清军的过程说得绘声绘色。
但现在穆陵关里确实是再也容不下新的居民,就算能够挤得下人,但粮食也难以维持,因此商毅和关里的众将只能狠下心肠,拒不开门,同时连施粥也不施。但就是这样,百姓们仍然不愿走,硬是赖在关外。商毅对此也没有办法,只好由他们去了。
原来这两次胜利的消息,商毅都写成了捷报,让人送到了登州,告知给了曾化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