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思索 - 疯狂的男教师 - 苏平
说话中间,我已把饭吃完。又坐着跟杨东方说了一会儿闲话,从餐厅出来,回了办公室。
刚吃饱饭,又忙乱了一天,很累,懒得动,就躺在床上抽烟;外面传来学生来来去去的吵嚷声,使我感觉不那么孤寂。
天色渐渐变得暗淡时,传来急促的敲铃声;时间已到了住校生上晚自习的时候。上午开会,听李二平说,住校生晚自习,由住校老师和家住校园跟前的老师轮着看管,并要排张晚自习值勤表,因为是开学第一天,值勤表还没排出来,先临时指定了几个人看;没有我,所以,我不用去教室。
校园安静下来后,我打开灯,躺在床上看《毛。-。东选集》。这次来学校报到,我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毛。-。东选集》,一本是托尔斯泰的《复活》。
《毛。-。东选集》里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小资产阶级那一段里,我找到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
按这个说法,我过去的身份是学生,现在是教员;这说明我过去是,现在还是小资产阶级。
我做学生时,一直穷的叮当响,靠父母微薄工资收入支助,维持生存,一点儿属于自己的资产也没有,怎么能成了小资产阶级?难道那时候的学生,像教师一样,国家给挣钱?如果给挣钱,应该算;如果不给挣,他们也应该和我一样,靠父母养活生存,也不应该是有点儿资产的小资产阶级。如今,当了教师,有工资,有点儿资产了,成了小资产阶级,还说得过去。
我想找到合理的解释,可惜,著作里只分析了前两种:自耕农和手工业主。再连一句也没提及学生和教员的情况。
再往后看,我发现,我父母应该属于无产阶级。也就是产业工人。因为,我母亲是地毯厂的工人,父亲是五金厂的工人。
联想我自己,又发现不对头。因为,我上班的工资是七十八块钱;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零五块。父亲每月的工资是一百一十二块。
父母工资都比我高,他们是无产的无产阶级,而我却是有产的小资产阶级。
可见,拿当时毛。-。东对学生和教员的阶级定位,套用现在的中国实际,并不合适。
回顾看过的资料和书籍,我知道,当时中国教员的收入也是有天壤之别的,知名大学教授,比无名小学教员,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群体内部的经济地位,足可以跨越绝大多数阶级成分。
我把那篇文章看了二遍,知道毛。-。东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揭示当时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是从经济地位和思想倾向两个方面,分析革命大风暴到来时,哪些人会做咋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