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降 - 疯狂的男教师 - 苏平
第二天凌晨,我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急促的起床铃吵醒。
穿衣、洗漱完毕,我点燃一根烟,坐在办公桌前,看学生注册花名。班里一共注册了三十九名学生。男生二十二,女生十七。男生明显比女生多。可能跟农村在生育上重男轻女有关。
三十九名学生,家庭住址分布在青山乡的六个大队。在家长工作性质和单位那一栏里,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只有二个,写的特别,一个写的是“窑头”。一个写的是书记。
写“窑头”的,是个叫高明泽的男孩儿;写书记的,是个叫刘秋月的女孩儿。两人的家庭住址都在“红峰大队”。这使我想起送我来学校的那个老汉,赵满喜。
想起赵满喜,我心里立刻涌起一股暖流;很想看看这两个孩子究竟是谁?长得什么样儿。并问问他们是不是认识那个自称“红峰”那儿,谁也认识他的赵满喜。
我在两孩子的名字前,用笔做了个标记。
然后,我打开初一数学课本和一个崭新的教案本,开始备我当老师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内容,是认识数,特别是正数和负数。当我看到课本上那个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经典图例时,心里忍不住笑了。因为,那副图使我想起我读初一,上这节课时一件趣事儿。
当时,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在黑板上照书上的样子,画了一个温度计。然后,画了个向下的箭头,向同学们提问:“温度计的水银柱,向下运动,我们通常叫什么?”
同学们齐声回答:“下降!”
接着,他又画了个向上的箭头:下面,我单独叫位同学,王朝阳,刚才同学们说了,温度计的水银柱向下运动,叫下降;那么,向上运动,叫什么?
王朝阳是我同桌儿,站起身,声音豁亮而自信地回答:“上降!”
教室里“轰”一下暴发出一片欢笑。面部表情一向如死人脸的班主任,也把脸笑变了型。
从那以后,王朝阳就有了一个著名的外号:上降(将)。
没想到,十年过去了,初一数学的第一节课,还是老样子,没一点儿变化。
我回忆着当年上那节课时的情节,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了第一篇教案。
中间,听到生活指导组织学生跑了二十来分钟早操。
九点左右,跑校的老师陆续来了学校。我办公室里另外一位老师,周峰,也到了。他是个瘦高个,差不多比我高半头。满脸粗硬黑须,从脸上冒出来,像刚割过的麦田。看得出,至少有三天,没剃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