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试探 - 理想年代 - 光景
清早,踏着夜露,迎着朝寒,鄂州西征西藏的作战部队主力向昌都方向进发了。部队浩浩荡荡一路西进。
侦察小分队前往雪山之巅,上山没有路,官兵只能循着牦牛走过的足迹向上攀爬,每走几步就感觉空气愈加稀薄,头痛、胸闷、恶心等反应加重,嘴唇和脸色呈现乌紫状。到达雪线抵近一看,其实是一层厚厚的冰川,只能用撬镐刨冰凿坑,手脚并用,艰难爬行。
“快,拉我一下!”
突然,一个战士右脚踩偏不慎滑倒,双手死死抠住凸出的冰块,紧张气氛骤然加剧。
“抓紧!抓紧!”
不远的三名战友迅即拽住他,合力把他扯了上来,总算化险为夷。
侦察小分队顺利到达山顶,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小队长摆弄着从德国带回来的一个仪器,良久呼出一口白气,说道:“靠!海拔5786米。”
其他战友忙着构工伪装、目标侦察、引导打击等课目的同时,炊事员开始张罗午餐,使用的是入藏部队的标准装备:一小瓶汽油混合牦牛粪作燃料,用放大镜引燃白磷生出火来,煮、炖、炒、煎,足足倒腾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做出了四菜一汤。
午饭刚过,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刚才还是明朗的天空,倏忽之间就浓雾密云,狂风大作,鹅毛大雪瞬间飘落,不一会儿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为防止发生险情,官兵只好回撤。
没想到,下山更费力,指挥员在前面探一段路,确定没有危险后再让大家跟进走一程,循环往复,跌跌撞撞,下到山脚竟比登上山顶多用了整整一个小时。
深夜,气温骤降至零下五摄氏度,侦查小队准备把露营地设在峡谷旁。
夜黑风高、山路崎岖,徒步急行军穿越峡谷时,人人暗地里捏了一把汗。由于灯火管制,官兵只能借助先进的微光夜视仪探明路况,快速行进。
在这片雪域高原,虽然是夏天,可是夜里的天气异常寒冷,在山谷中穿行,寒风夹杂沙粒吹打在脸上又冷又疼。
夜宿荒原,狼嚎阵阵。
战士刚上哨,便发现哨位不远处绿光点点,顺手电光望去,十多只狼或蹲或站、虎视眈眈。家住城市的士兵从没见过这个场景,内心发怯。
“淡定!”同样是富家少爷出生的队长说道:“狼怕强光。”
侦查小队是个技术兵种,成员不是留洋归来的士官,也是国内的测绘军事学堂毕业的,他们当中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也是小康之家。
找来两支强光手电,对峙一阵后,狼群果然悻悻而去。
小队长出了一口气,也忍不住悄悄擦了一把冷汗。
此次昌都会战,革命军以六个团的兵力,组织南北两线作战,钳形进击,将主力用于北线。这支侦查小队所在的第三师的三个团和临时划归第三师指挥的军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炮兵连以及青海玉树骑兵支队担负北线的作战任务。第四师北线部队分为三路:右路由154团、青海骑兵支队和师骑兵侦察连、炮兵连组成。154团及师炮兵连从邓柯渡江后进行大迂回包围,绕到玉树紧接骑兵支队,取道囊谦,直达恩达,断敌由昌都向拉萨撤退之路,阻敌援兵;中路由155团、156团、军炮兵连组成,作为进攻昌都的正面部队,师指挥所随中路前进,该部队由邓柯渡江,分别歼灭牙要松多、江西桥和国德、生达之敌后,取径直捣昌都;左路由军侦察营、工兵营、炮兵连组成。为了迷惑敌人,配合中路作战,该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从岗托正面渡江,歼灭同普、江达之敌后前进至昌都三天行程距离时,以一部兵力迂回昌都以南,歼灭可能南逃之敌。第四师左邻的第五师从巴塘以西的竹巴笼渡江,首先歼灭宁静之敌,而后,主力出邦达、八宿,断昌都守敌南逃之路。
雪域高原,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时,一天要过好几条河,经过风霜雪雨,烈日当空,才能穿过一座山谷,每天行军六七十里,有时甚至急行军160里路程,战士们都疲劳不堪。
这支中路的侦查小队在第二天清晨出现昌都东北部约300里处的一个重要村落据点邓柯。
时近午时,太阳出来了,云层也渐渐散去。西藏的天空,如洗的蓝。村落里就是几栋石头房子,稀稀拉拉可以看到几个藏兵在巡逻。
“邓柯地处甘孜至玉树的交通要道旁,昌都总管拉鲁老爷请英国洋大人在这里设置了一座……那个,那个……叫做‘电台’的洋东西。”做向导的小喇叭比划着说道。
这是他们用一包红糖换来的寺庙活佛的友谊。
“我们的任务,就是捣毁这座电台!”
队长颁下命令。他没有任何开场白,上来就开始布置战斗任务。
太阳一出来,他觉得略有热意,解开几个纽扣,和士兵们一边走一边看。站在山头上,邓柯能尽收眼底,电台所在的石屋外架设的天线都可清楚看见。
“告诉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队长袖子卷得老高的手用力的一挥手,示意弟兄们立即部署作战准备。
“全体都有,准备作战。”
副队长低声冲着身后的传令兵说到。
正抱着枪靠在石头后面里的弟兄们忙爬身起来,迅速的进入作战位置,哗啦啦的将子弹推上膛,成堆的手榴弹被从弹药箱里抓出来。
“跟我上。”
队长猫着腰串了出去。士兵一个跟一个的摸上去。
战事发展异常迅速,侦查小队一举攻克邓柯,捣毁藏军一个英国最先进的无线电台,俘虏了索朗平措。
……
逃回昌都的话务员匍匐在地上,向昌都总管拉鲁报告,道:“我在无线电收发站内向窗外观看……他们已到了这里,有……”他眼珠转了一下,“有好几百人!”
“好几百人!?”拉鲁惊问。
“是的,拉鲁老爷,”话务员把身体匍匐的更低:“他们一齐涌进电台的院子里。我告诉了在电台旁的索朗平措,可是他仍然继续发报,因而遭逮捕。他们已经在途中抓住了索朗多吉,我躲藏在一个食品柜里,他们始终没有打开看过。当晚我就爬出来逃走了。”
拉鲁听完之后,再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他念经祈祷了一会儿之后,才道:“命令!”
“在。”
“驻扎在昌都东北部大约5天路程的玉树边境附近的穆恰代本马上带领他的军队返回昌都。其部队纪律非常严明,着重仪表,是藏军中非常优秀的一支精锐部队。对付汉人的军队,应该绰绰有余了。这样的一支精锐部队,向玉树的汉军发起反击,解救报务员,夺回电台,并且对汉军备战给予沉重打击。汉军初来乍到,对康区的百姓不了解,又不熟悉地形,这是发动突然袭击最佳时机!”
然而,事件并没有按照拉鲁的计划发展。邓柯地区的康巴人欺骗了穆恰代本,没有把革命军的确切方位告诉他,使他的部队中了革命军的埋伏伤亡惨重。
在昌都总管看来,他们在邓柯战役中夺取了战术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他们打退了革命军的试探性攻击,此战证明藏军能够同革命军较量。
而革命军方面可不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