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要杀人 必须杀人 - 盛世妖颜:霸宠皇后 - 易水尤寒
第三百一十二章 要杀人 必须杀人
看着从凤藻宫里搜出来的有毒物质,被宫人们一一抬出来,摆在凤藻宫的院子里排成一排,姜太虚的脸色黑成了锅底。
如果不是天色已晚,姜太虚恨不能学着姜琬的模样,让人把凤藻宫掘地三尺,甚至把整个凤藻宫拆了重建的想法也隐隐的爬上心头。
对姜琬这个不孝女把公主府夷为平地的做法,有了深深地认同感:自己的居所被人弄成了毒窝,是谁也不能忍啊!
要知道连战作为王后,凤藻宫的规矩一向是最大的,闲杂人等等闲不能靠近,没想到就是这样严防死守,也让人钻了空子。
再想想自己居住的乾清宫,姜太虚气的浑身发抖:劳资辛辛苦苦打下江山,还没来得及过几天好日子,你们这群千刀万剐的就敢算计到劳资头上,劳资忍不住了,要杀人,必须杀人。
这劳什子的明君,仁德的好名声,劳资踏马的不要了,命都没了,要这些个名声顶饭吃啊?
暴怒的姜太虚一连串的命令下去,这一夜,刚刚被锦衣卫挑了的内廷卫,还没来得及抚平伤口,就接到了姜太虚的命令。
然后就是马不停蹄的抓人,抄家,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耳边响起的全是哭号尖叫,咸阳的监狱都要塞满了。
反正在天亮之前,连夜奋战的太医们终于将凤藻宫与乾清宫的毒物给搜索完毕,看着比凤藻宫多出好多倍的有害物质,这些太医们战战兢兢,恨不能让自己变成瞎子聋子,只盼着老天开眼,不要让国主迁怒到自己身上。
姜太虚猩红着一双眼睛,看着从自己的乾清宫里搬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物件,身上的暴戾之气连遮掩都遮掩不住:劳资要是不把这群人千刀万剐,就不配做这一国之君。
相比较姜太虚的憔悴,连战和姜琬则是睡了美美的一觉,只觉得神清气爽,看到姜太虚那副要吃人的样子,连战也不害怕,心里反而隐隐莫名的快意:
让你包庇那朵白莲花,遭到报应了吧?那是白莲花吗?那是食人花吧!这就是天道好轮回,看它饶过谁?本宫问心无愧,就是不知道国主您怎么样?多年的郁气突然就没了,真是爽快。
姜琬暗暗给连战使了个眼色:娘啊,您眼里的幸灾乐祸能不能稍微遮掩一下?这么明目张胆的嘲笑自己的夫君,是不是不太好啊?再怎么说,您的凤藻宫里,也搜出来不少,好歹装也要装出同仇敌忾的模样来不是?
连战接收到姜琬的信号,深呼吸了一口气,从桌子上端起一杯参茶走到姜太虚跟前,眼中满含着担忧之色,殷殷劝说:
“国主,您的身体要紧,这是臣妾让人煮的参茶,您喝一口养养精神,这事儿急不来,慢慢的查下去,总能找到罪魁祸首,不值得为了别人拖垮自己的身体。”
暴怒了一夜的姜太虚没人敢劝,也就是连战敢在这个时候往跟前凑,姜太虚睁着一双猩红的眼睛看向连战,连战不闪不避,神情和缓的把手中的茶盏往跟前递了递。
姜太虚眼中的猩红渐渐退去,虽然暴戾之气仍在,对连战的劝解还是听在了心里,伸出手从连战手里接过参茶,轻轻抿了一口,不烫也不凉,温度正正好,姜太虚心中的暴戾又平复了许多。
几口下肚,一杯参茶尽数被喝完,将茶盏往桌子上一搁,声音略微带着沙哑的对连战说道:“寡人对不住你,跟着寡人,你受苦了。”
连战眼圈瞬间就因为姜太虚这句话而红了起来,双眼朦胧的看向姜太虚:“臣妾甘之如饴。”
因为连战这番话,姜太虚眼眸中神色幽暗了许多,深深的看了连战一眼,对着连战身后的姜琬沉声说道:“收拾好了没有?好了跟着寡人一起去上朝,自己惹出来的祸,自己解决。”
姜太虚说完之后,头也不回的踏步走入晨曦的微光中,姜琬对连战行了礼,缓缓的跟上姜太虚的脚步。
姜琬身上穿着连国镇国公主玄色的冕服,头上带着配套的冕冠,配上姜琬身上的气势,贵不可言的威势,使人不敢抬眼直视。
姜琬腰间悬挂着璀璨的朱雀血玉,脖子上戴着碧绿色的盘龙佩,脚上高高的登云靴,贵气与威严浑然天成。
姜太虚心中气狠,但是对姜琬还是不错,让姜琬同自己一起坐了国主专属的轿撵,反正两人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姜太虚也没想那么多,但是看在有心人的眼中,这就是国主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说明国主对这位刚刚归来的镇国公主十分看重。
消息很快传到前朝,许多心思灵活的人,悄悄地将袖子里的折子往里塞了塞,决定见机行事。
姜太虚居住在乾清宫,太和殿作为乾清宫的主殿,主要作用就是容纳姜国朝臣们上朝议事。
太和殿作为姜国政治权利的最中心,它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许多国家大事都是从太和殿发出去,又有许多的国家大事在这里争论解决。
太和殿是一个严肃的地方,可是今日的太和殿却如同菜市场,嗡嗡嗡的交谈声响个不停,甚至偶尔还有几声比较尖锐的争论不时的传到诸位朝臣的耳中。
看着如此热火朝天的太和殿,夏侯渊明深吸了一口气,把自己的身影往暗处挪了挪,希望待会儿上朝的时候,国主的怒火不要波及到自己身上。
“国主到――”侍从高昂清朗的传唱声,仿佛给喧闹的太和殿注入了一股清流。
刚刚还人声鼎沸的大殿,瞬间静能听针,朝臣们很快按照自己的职位站到了自己的位置。左边四列武官,右边四列文官,中间空出来两三米宽的过道,一共八列队伍,泾渭分明,每一列的人数都能排到太和殿外好几米。
姜太虚面无表情的缓缓走入太和殿,踏着红色的祥云地毯,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走向最上方的宝座。
姜太虚身后十六个侍从紧紧跟随,有的手中拿着拂尘,有的双手端着托盘,走在最后的六个侍从手中撑着羽扇交叉合拢。
等到姜太虚在御座前面坐好之后,跟随的十六个侍从也都分别站到了自己的位置,所有人都妥当之后,那交叉合拢的羽扇才截然分开,左右各三扇站立两侧。
跟着就是威风凛凛的御林军从东西两边的阁间进入大殿,原本应该是由内廷卫的职责,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姜太虚新成立的御林军给取代了。
这也是内廷卫逐渐式微的原因之一,被边缘化的内廷卫,只能越来越远离权利的中心,最终沦为普通的士兵。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也无非就是这样的场景了。
“国主万岁万岁万岁”朝臣们躬身行礼三呼万岁。
姜太虚抬了抬手,就有侍从唱诵“免礼,起身。”
到了这个时候,上朝前的一整套礼仪才算完成,平日里侍从的唱诵刚刚落下,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抢先启奏,今日也不知道是不是明白国主的心情不怎么美妙,竟然没有一个人率先开口,一双双精明的眼睛四下里乱飘,就想着谁来当这个出头鸟。
看着朝臣们一副猥琐的模样,姜太虚心气就不怎么顺,也不在拐弯抹角,直接开口说道:“寡人今日有重要的事情宣布,诸卿听令,今日册封寡人之嫡幼女姜琬为姜国储君,待寡人百年之后,由储君姜琬继承王位,钦天监已经择九月初九正式行册封大典,届时,由储君姜琬代寡人封禅泰山。”
姜太虚这话就仿佛是火山突然爆发,炸的朝堂上的诸位朝臣差点分不清东南西北。
这位从天而降的储君,国主口中的嫡幼女,我们还没见过呢,是方是圆都不知道,能力如何一概不知,怎么就能一跃成为姜国的储君呢?
虽然我们早有准备,未来的继承人是位公主,可是这位嫡幼女是从那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有那机灵的,就想到了从连国归来的镇国公主姜琬,虽然有消息称国主十分看重这位镇国公主,可看重和直接立为储君,它是两码事好不好?
御史就有耿直的御史直接开口反对:“国主三思,储君之位举重若轻,必须三思而后行,国主册封公主为储君,是不是在考虑考虑?毕竟这件事关乎重大?”
原本那御史想说的是:国主您不如在努力努力,说不定就生出儿子了呢,何必这么早就定下未来的储君,万一日后生了儿子,您这么做,不是让自己的骨血将来自相残杀吗?本来子嗣就少,死一个少一个啊!
当然后面的话,只是御史大人心中的想法,并不敢说出口,不然姜太虚分分钟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有人带头反对,接下来就有无数人提出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知这位空降的储君能力几何,带领姜国走向更辉煌还是走向灭亡,这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不郑重不行。
听着朝臣们脸红脖子粗的反对,姜太虚脸上略有不耐,对底下朝臣们的反对,就听出了一个意思,不知道姜琬能力如何,万一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草包,这姜国还有未来吗?
对于朝臣们的顾虑,姜太虚也是十分清楚,若不是昨夜从自己居住的乾清宫搜出了那么多的毒物,姜太虚也不会匆忙之间改变主意。
依着姜太虚的意思,哪怕姜琬有能力,也是需要观察几年看看,可是经过昨夜,姜太虚突然就心生恐慌:
那么多的毒物,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究竟如何,万一有一天突然闭了眼,没有儿子的国主,又没有指定继承人,那自己千辛万苦打下这偌大的江山,岂不是瞬间就土崩瓦解便宜了外人?
与其便宜了外人,还不如趁着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将未来的继承人给定下来。
凭着姜琬的手段加上有自己做后盾,姜琬这位姜国的储君,若是还坐不稳储君的位置,那就只能怪自己无能,这江山失了也罢,至少自己做了开国之君。
姜琬不知道姜太虚为什么突然会有这样的决定,略一想,也能想到几分,无怪乎被那些毒物给吓到了,怕自己突然闭眼,没人收拾这烂摊子。
不过姜琬才不会告诉姜太虚,那些毒物才不会让姜太虚无故毙命,它们最大的功效就是影响姜太虚的子嗣,也就是说,那些毒药的药性,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姜太虚生不出孩子。
有时候姜琬也不得不佩服姬仙芝的几分小聪明,对付怀孕的宫妃算不得什么,直接从根部将问题给解决了,才是上上策。
你看,这么多年姜太虚幸过那么多的女人,愣是没一个人怀上,既省了自己出手沾染鲜血,又不用整日里防这个防那个,简直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
当然,姜太虚做出如此决定,姜琬还是十分欣然接受的,原本还以为要苦斗几番,没想到也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砸到自己。
站在太和殿外的姜琬,将殿内的争论听个一清二楚,也不以为意,日子还长,不急在一时,这些人总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将姜国带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姜太虚不耐烦跟这些朝臣们唧唧歪歪,他还有重要的事情没做呢,直接从御座上站了起来,随着姜太虚的动作,底下的人也都纷纷闭上了嘴巴,见到底下的人不再吵架,姜太虚才以不容反驳的口气直接说道:
“寡人选的这位储君,你们也都听过她的大名,连国的镇国公主连明琬总知道吧?那就是寡人的嫡幼女,寡人定下来的姜国储君,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然你们不服,不如将公主请过来,你们谁有不服,可以当场提出,寡人保证,公主绝不会因为今日的反对,而对你们怀恨在心。”
底下的许多朝臣看向姜太虚的目光不由的就犹疑起来,心中忍不住腹诽:
国主,您这样说真的不是在威胁我们?万一这位公主是个小心眼记仇的,您拿什么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您在我们心里已经没有多少信誉了好吗?
不等朝臣们说话,姜太虚直接就下命令:“宣镇国公主觐见”
姜太虚这话一出口,就有几个吹毛求疵的老臣忍不住黑了脸:没文化真可怕!
这镇国公主是人家连王给的封号,您已经决定让公主做储君,怎么着也该按照咱们姜国的规矩来,怎么就不注意一下这些细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