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十九章 百日筑基 毕业准备 - 出道入释 - 大荒真人

第十九章 百日筑基 毕业准备 - 出道入释 - 大荒真人

老熊回到学校后,生活复归于平静。尽管发了菩提心,立志要普度众生,但只是说他的修炼、生活的目的变得崇高而无私起来,待人接物中更加包容、平等而且加入慈悲之心。并不是马上就要去普度众生了。但是,他发的四大愿目前已经可以时刻实践后三个:“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在发菩提心之前,老熊还担心自己虽然在灾难面前生起了天性中的慈悲之心,但是自己没有诸菩萨和诸佛那样的大智慧、大毅力,而且自己心中出世的念头还是比较强的,真能做到造福苍生、普度众生吗?

而发了菩提心后,老熊感觉全然不一样了。“心底无私天地宽”,老熊现在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当他将自己学习和修行的目的上升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后,只觉得自己的心量一下子扩大好多倍,智慧也提升了很多。这时他更加深刻理解了古今圣贤的境界和教义,原来善心是可以在心不在行的。原来人的心是可以无量无边的,若是硬要加入任何自私的目的,都会让无限变成有限。菩提心与空性原本是一体两面的,发了菩提心,去除小我目的,也就是无我,也就是空性。有了空性,自己的心好比容器清空之后,可以继续装进东西了。而菩提心越大,无我无私程度越高,容器就越大直到如同虚空,可以无所不包。

以前,只觉得圣贤们说的无私、兼爱、博爱等有些矫情,后来更成为当权者粉饰的工具。但现在才发现,于修行而言,发心是异常重要的,有多大的心量对应多大的收获,有什么样的行种下什么样的因,将来就得什么样的果。而且发了菩提心后,如同《金刚经》中所讲的“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议”,同样如果一个人以菩提心来指导自己做事,其福德也不可思议。老子一生只做过“周朝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和传下道德五千言,但不影响他成为圣人。孔子一生在**上都不成功,只能当“教师”,也不妨碍他成为圣人。他们与其他图书管理员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发心不同。在一颗伟大的心指导下,平凡的工作也变得不平凡。而且,无我才能成就大我,故老子有云:“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

而老熊原本担心的毅力问题,在自己尝试将自己的学习、修行与荷担天下苍生福祉、追求无上佛道的目标结合后,就发觉自己拥有了无尽的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觉得自己不会再害怕任何困难,有志于克服一切障碍,因为那个伟大的目标在自己真正下了决心后,才发觉实在太诱人了,值得自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去追求。当然,这些需要自己时时提醒,善加护持,否则,菩提心消退,毅力也会削减的。

而对于从前生活中的与周围同学的小小矛盾和摩擦,以前是因为自己在容忍,在戒定慧修行中观照修除。而现在,才真正觉得争这些“蝇头虚名、蜗角微利”一点意思也没有,根本不会再起嗔心。所以,以前上要每天修持以消除生活的烦恼,现在所求不同之后,这些低级烦恼自然无影无踪了。而一些高级点的烦恼,比如对圣人经教的怀疑,如今在自己将心暂时上升到与他们的心同一层次后,也疑虑顿消。也许这就叫“夏虫不可语冰”吧,对于夏虫,再怎么描述冬天的冰以及夏虫绞尽脑汁,也仍然会怀疑。所以,佛教干脆恐吓信徒,质疑三宝是重罪,目的就是让他们盲信。

另外,老熊当初不想发菩提心,不想修大乘佛法而修小乘,主要是觉得修大乘可能会招惹过多不必要的因果。但是,现在老熊觉得当初想错了,关键是发心。而发心是种下的因,如果不发菩提心,种下最好的因,就可能“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尤其现在老熊有了神通,如果发心不好,有可能忍不住将神通滥用,从而走上邪路。

上次从蒙地回到学校后,老熊考完资格证,还报了英语六级。修行前,他不在乎这种考试。修行后,明了本心,却决定必须让自己考一次,作为对自己畏难心理的超越。所以,这次老熊终于闲下来后,同样又以周围找工作的大潮、大势相违背,而是每天修行之余学习英语和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

在这期间,老熊发觉自己功德流失的势头得到遏制,而且开始回升。乍一看,是因为西南旱灾即将结束了。为此,老熊还抽出时间,顺着雨水反扑旱区的大势,将元神化成龙形,用“龙雨神通”为那些旱得很厉害的地方下了几次雨。雨水来源于葫芦从大海、大河、大湖中收取的水,现在,葫芦升级后,每次可携带近千万吨水,所以每次可以在方圆几公里内下一场大雨了。

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老熊修行境界的提升。原来,老熊从塔灵和龙魂身上得到的“功德”其实并不全是“功德”,而是有大部分是“福德”。福德是修善行所得的福分,是外在的可以自己和别人享用的“外物”;而功德是自修的,是自己修行工夫的积累,是修行所得成果的积累的总称,换句话说,让自己明心见性的修持工夫、行动是“功”,获得的让自己智慧、善根、道心增长的成果就是“德”。

福德是外在的,只是一个人获得福报的因,是一个人成佛的资粮。而功德是内在的,是一个修行人在做了善行,转化福德所得的果,是一个人心性中的宝藏。只是,因为修行人修持清净心和菩提心、慈悲心等可以将福德转化为功德,所以,才会被许多人混淆。而有些修道人下山入世历练,往往说是积累功德,实际上,其做了降妖除魔之类的善行,首先得到的是福德,只不过,他们修炼后可以转化为功德,所以,说是积累功德也不算错误。

对于老熊而言,从塔灵和龙魂身上得到的其实大部分是那次渡化无数鬼魂的福德,而功德则是千年以来龙魂和宝塔因为涵养风水,汇聚龙脉水汽有了福德,又经过修炼转化成的功德。不过,这些功德和福德到了老熊识海以后,无数福德经过炼妖葫芦、老熊元神的修行转化成功德,尤其那次在蒙地顿悟接触到佛性真如后,他的识海中的无数福德很快转化为功德,也就是老熊认为的消化吸收功德。后来,旱灾发生后,老熊产生愧疚之心,潜意识认为他的修行及得到塔灵及龙魂是为了自己,那么他就由塔灵和龙魂的主人跌落到与两者同级的层次,自然要负担其两者的因果,接受两者的业报。所以,他的功德不断流失,尽管在西南全心抗旱造下无数福德,其中有些也不知不觉被转化为功德,但也逆转不了这个趋势。而且,既然他抗旱是为了自己赎罪,自然果报大减,所得福德也不多。

后来,老熊发了菩提心,皈依我佛之后。他自己感觉已经赎了罪,了了因果,所以,功德就不在流失。其实关键的是,他发心立愿,坚定佛心、道心后,有了更高的理想、更大的心量,更高的境界后,对于塔灵、龙魂不是那么看中了,以前是’心为物役”,现在是物的主人,主人要为物品、工具的过失负的责自然小得多。所以,虽然因果其实未了,但老熊的功德已经停止了流失。

而后,老熊以菩提心在震区救灾,在旱区布雨,努力做到不住相布施(也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不图任何回报,不问做好事的对象是什么人),三轮体空,所得福德不可思议,转化成的功德也很多。所以,他后来做的好事其实远比上拯救龙脉的好事,但是所得的报偿却大得多,所以功德感觉有明显提升。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