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小弟要结婚 - 剔出婚姻里那些荆棘 - 枯藤残鸦
秀借调的日子一直都很忙,这段时间就更甚了,家里小弟定好了日子,准备在下月初八黄道吉日结婚,作为家中的长姐,秀自然需要里里外外的帮着家里操持。
结婚首先就是新房的准备,家里老房建于八十年代初,那时候这两层,上下五间,全部水泥粉刷过的小楼房,可是附件好几个村子中第一,曾被大家评为冯庄第一幸福楼,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目光,可惜那时候弟弟太小,要不然,说媒的一定踩破了门槛。
秀还很清楚的记得当年建房子的情景。
父亲在黑龙江打工三年,寄来一笔钱委托本家大伯操持建房子的事宜,新房选址就在老房子西――一个废坑塘,早些年这个坑塘和村后的汪塘有水沟相通,一年四季水波青岚,水又浅,戏水,捞鱼都是小孩最喜欢的。
记得一年夏天刮台风,把秀院外一棵大树刮倒了,躺到了坑塘里,硕大粗壮的树干就成了村里小孩,尤其是秀姊妹几个的乐园,常常偷偷爬上去打颤颤――坐在大树干上,一脚踩在地上,用劲上下颤抖,像跷跷板又像过山车,很是过瘾,不过大人们常常呵斥,怕掉到坑塘烂泥里,越是大人紧张的,小孩子却越喜欢,只有抽空秀都会悄悄跑出去,疯一会。
又一次秀玩的正高兴,一不小心身子滑下来,跌倒了坑塘里,已经是深秋,坑塘早没水了,踩上去软绵绵的,一点不像大人吓唬的陷进去就爬不上来了,小孩子眼尖,秀发现坑塘里有像稻田泥沟里泥鳅钻过痕迹,秀小时候像男孩子一样野,经常偷偷摸摸带着弟弟妹妹钻到稻田地里捉鱼、挖黄鳝、泥鳅。
秀飞跑回家拿了一个大篮子和一把铁锨,在坑塘里翻起来,一锨下去,秀就乐了,好多圆滚滚的泥鳅不停在泥里扭动,秀忙碌了一下午,人搞得像个泥猴,收获了满满一篮子有十多斤,拿回家,到让母亲犯了愁:这个东西怎么吃――那时候穷,什么黄鳝、泥鳅等都不怎么收拾,更算不上什么美味,哪像现在,什么都敢往桌上端,越是稀奇古怪,越是有人青睐。
这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差,除了村后汪塘水还清点,一些小坑塘几乎都被村里猪圈、粪坑流出的脏水污染了,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秀一家紧靠着,首当其冲遭殃,秀父亲早就盘算了要把它填上盖新宅。
这几年父亲作为村里第一个出门打工的,赚了不少钱,农村人腰包鼓了,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秀父亲也不例外,反正钱都寄来了,大伯忙着给里里外外操持。
大伯是秀父亲堂兄弟,很卖力帮忙:买料、找工人,打点着一切。倒不是两家关系特好,八十年代初,农村人出门打工可不像现在方便,自从父亲在黑龙江站稳脚跟,村里好多人都巴结着,希望能跟着出去,大伯三儿三女,人口多,日子拮据,说媳妇成了老大难。
自从老二去年跟着秀父亲出去了,这说媒的都踏破了门槛――据说出门不到一年就赚了好几千,在整个村都造成了轰动,大家都眼巴眼望,盼着能跟着出去捞钱。
大伯正想着今年让老三也跟着去呢,帮起忙来比自己的都上心。
有钱好办事,趁着农闲,大伯找来村里有拖拉机的人家,从运河堰上拉了好多车的土,终于把废坑塘给填上满了,浸上水进行稳沉,经过大半年新房终于动工了。
盖房子的工人是一群蛮子――村里的建筑队都不敢承接这个工程,他们平时也就是砌砌墙,盖个瓦房什么的,盖楼房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也就五间房,运来的红砖、石块、黄沙、水泥,占了一大片地,前前后后盖了一个多月,打地基、砌墙、搬砖、活泥几乎都是人工,蛮子们唧唧哇哇,干活倒是很卖力,大伯找了村里一间空房子,十几口子全打的大通铺,只要不下雨全都在工地忙活。
印象最深的是上楼板那天,提前几天建筑队工头就给手下敲边鼓“平时你们嘻嘻哈哈到没什么,上楼板是最紧要的关口,都他妈的机灵点,上上心”,上楼板当天很热闹,村里许多人都跑来瞧新鲜,正是假期,孩子更乐呵,早几天大伯已经嘱咐过秀妈准备好了鞭炮和糖块――农家新房上梁都要放炮撒糖块,即热闹又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