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85章 农作物多样化,新品种引进 -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 萧山说

第85章 农作物多样化,新品种引进 -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 萧山说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当冬日的寒意被温暖的阳光驱散,辽东这片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周明的心中,始终悬着一把看不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粮食危机。汉末乱世,天灾人祸不断,饥荒是比战乱更可怕的杀手。袁绍、曹操等诸侯,皆曾因粮草不济而陷入困境。周明深知,即便辽东如今物阜民丰,也必须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万全准备。

“民以食为天,此乃颠扑不破之理。”周明站在辽东的试验田边,看着刚刚冒出新绿的麦苗,眉头微蹙。他身旁,民部主官正汇报着今年春耕的进展。

“公子所言甚是。辽东百姓今岁皆得饱食,来年收成亦可期。只是……公子为何常有忧色?”民部主官不解。在他们看来,辽东的粮食储备已是天下之最,何须忧虑?

周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诸位可知,若遇大旱之年,麦粟无收,百姓何以为继?”

此言一出,在场官员皆是脸色一变。大汉立国以来,旱灾水灾频繁,每一次都伴随着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状。那是他们刻骨铭心的恐惧。

“公子难道有应对之法?”民部主官急切地问道。

周明转身,目光坚定:“有!那就是让我们的餐桌,不再仅仅依靠麦粟!”

在周明的规划中,引入高产、耐旱的作物,是应对未来粮食危机的核心策略。他想到的首选便是高粱。高粱耐旱、耐瘠薄,且产量相对稳定,即便在恶劣气候下也能有所收成。虽然口感不如小麦细腻,但作为口粮补充和酿酒原料,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我欲在辽东大范围试种一种名为‘高粱’的新作物。”周明在一次核心会议上宣布,“此物茎秆粗壮,穗大粒饱,尤为耐旱,且对土地要求不高。便是贫瘠之地,亦可生长。其粒可食,其茎可为薪柴,亦可酿酒,可谓全身是宝!”

此言一出,众官员和农官皆是议论纷纷。

“高粱?闻所未闻啊!”

“公子竟从何处寻来此等异种?”

铁山师傅作为工坊总管,也对农事有所了解,他疑惑道:“公子,天下之谷物,多有定数。此等‘高粱’,真有公子所言那般神奇?”他心中盘算着,要是产量真高,那对酿酒作坊来说,可真是福音啊!

周明神秘一笑:“此乃我遍寻古籍,偶得之方。万物生长,皆有其道。此高粱,便是适应北方干旱之地的天赐之物!”他当然不能说这是从墨子芯片的数据库里找出来的,只能用“古籍”和“天赐”来糊弄。

【宿主,请注意您的言辞。将现代农业科技说成“天赐”,有误导性。】墨子芯片在周明脑海里“吐槽”。

“【行了行了,你懂什么?这叫‘玄学包装’!不包装一下,古人怎么会相信我这个年轻人能拿出这种跨时代的作物?】”周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引种高粱的工作很快便在周明的亲自指导下展开。他深知,早期的高粱品种口感粗糙,百姓接受度可能不高。因此,他首先在试验田进行小范围的试种,并通过墨子芯片的农业知识,对种植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优化。

“高粱虽耐旱,但初生之时,仍需精细管理。浇水要看时节,不可涝,亦不可旱。施肥要均匀,不可偏颇。”周明亲自下到田埂,向农官们讲解着种植要点。他甚至要求农官们记录下每一株高粱的生长数据,从播种到收割,事无巨细。

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耐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辽东农官的配合下,高粱的试种初见成效。当第一批高粱成熟时,那沉甸甸的穗头,饱满的籽粒,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公子,这高粱……当真如公子所言,产量惊人啊!”农官们看着堆积如山的高粱籽粒,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虽然高粱的口感粗糙,初尝之下百姓有些不适应,但周明很快便引导他们将其磨成粉,与麦粉混合制作饼子,或者用来酿造更为廉价的“畅饮欢”。这种混合食用的方式,既保证了百姓的口感,又丰富了他们的餐桌。

除了高粱,周明还积极尝试引进和种植其他有潜力的农作物,以实现辽东农业的多样化发展。他利用墨子芯片的知识,识别并改良了一些本地的野生植物,使其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比如,他鼓励百姓种植一些耐寒的根茎类蔬菜,如芜菁、萝卜等,这些作物不仅可以在冬季储存,补充维生素,还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这萝卜,生食清脆,熟食甘甜,炒菜炖汤皆可。还能腌制储存,以备冬日之需。”周明向百姓们介绍着这些常见的蔬菜,并教授他们科学的种植和储存方法。

在周明的推动下,辽东的田地里,不再是单一的麦粟,而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多样性。高粱、小麦、大豆、各种蔬菜,乃至一些在后世常见的杂粮,都在辽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种多样化的种植策略,不仅提高了辽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以前俺家一年到头,除了麦子就是粟米,嘴里都淡出鸟来了。如今好了,有高粱饼子,有萝卜菜,还有公子酿的‘畅饮欢’,这日子,比地主老财还舒坦!”一位老农在田埂上,一边掰着玉米(当然,是周明暗中培养的早期玉米品种,尚未大范围推广),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这种对百姓餐桌的关注,体现了周明治下“草根逆袭”的特征。他不仅要让百姓吃饱,更要让他们吃好,吃得有滋有味。这与那些只顾征伐、不恤民力的诸侯形成了鲜明对比。

蔡琰在视察农田时,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不仅仅是食物的丰富,更是生活的希望。周明用最朴素的方式,逆转了乱世的悲剧,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她不禁想起了高顺的沉厚,他默默耕耘,只为追随明主,周明对百姓的这份深沉关怀,正是贤臣们所追求的“仁”。

周明深知,粮食,不仅是百姓的命脉,更是他未来争夺天下重要的权谋基石。拥有充足而多样化的粮食储备,意味着他可以:

稳定民心:确保百姓在任何时候都能有饭吃,这比任何军队都更能巩固统治。

发展经济:多余的粮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贸易,换取辽东所需物资。

支持军事:充足的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有了高产作物,他才能养活更多的军队,支持更长时间的战争。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