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生或死,死或生!【补,四千字!】 -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 天命帝王
【请假,明天补,今天和女儿彩排明天运动会的节目,可怜一下我这个单亲的老父亲,明天要穿着粉色半截袖和女儿同台演出。】
【请假,明天补,今天和女儿彩排明天运动会的节目,可怜一下我这个单亲的老父亲,明天要穿着粉色半截袖和女儿同台演出。】
【请假,明天补,今天和女儿彩排明天运动会的节目,可怜一下我这个单亲的老父亲,明天要穿着粉色半截袖和女儿同台演出。】
..................
我出生在建宁三年的春日,洛阳城柳絮纷飞时节。
汝南袁氏的府邸里,母亲用蜀锦裁制的襁褓将我裹得严实,乳母跪在铺着西域毛毯的暖阁里,用银匙舀着温热的羊乳喂我。
那时我尚不知,脖颈上挂着的和田玉璜,足够寻常百姓家十年的嚼用。
五岁开蒙那日,父亲命人抬来整箱竹简。
我至今记得檀木箱笼开启时,混合着墨香与樟脑的气息扑面而来。
先生执起我的手临摹《急就篇》,狼毫笔杆上缠着的金丝硌得指节生疼,却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七岁能诵《论语》,十岁通晓《春秋》,每当我在宾客面前朗声诵读时,总能看见父亲捋须微笑,那笑容里藏着世家大族特有的矜傲。
那年,我冠礼加身。
玄端礼服上的暗纹是吴地绣娘耗费三月所制,腰间玉带扣雕着螭龙戏珠。
宾客们呈上的贺礼堆满三间厢房,有交州珍珠串成的帘幕,有南蛮进贡的象牙雕件。
酒酣耳热之际,族中长辈拍着我肩膀说:"袁氏四世三公,尔当继之。"
那时满堂烛火映得我眼前发晕,却照不亮命运埋下的暗礁。
二十岁入朝为郎官那日,我乘着朱轮华毂的马车穿过洛阳城门。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格外清脆,就像我雀跃的心跳。尚书台的石阶前,老仆为我整理衣冠时,我瞥见铜镜中自己眉目如画的模样——那是未经风霜磋磨的矜贵。
永汉三年升任县令,我特意选了匹大宛良驹代步。
马蹄踏过颖川官道时,两侧垂柳的嫩枝拂过鎏金马鞍,发出沙沙轻响。
县衙后院栽着从洛阳移来的牡丹,花开时节我常设宴赏玩。
记得有个老农跪在阶前哭诉旱情,我随手掷下一袋五铢钱,听着铜钱落地叮当声里混着他千恩万谢的哽咽。
初平元年升任郡守的诏书送到时,我正在后园听曲。
歌姬纤指拨弄着箜篌,忽有仆役跌跌撞撞跑来报喜。
琉璃盏里的葡萄美酒泼洒在波斯地毯上,洇出紫红色的花。那夜我醉倒在沉香木榻上,梦里都是腰间银印青绶碰撞的脆响。
.................
袁隗(?-190年5月10日 [25] [27]),字次阳,汝南汝阳 [37](今属河南)人。一代名相袁安曾孙。 [4
]汉末枭雄袁绍、袁术的叔叔。 [2]东汉后期大臣。 [6
]袁隗出身汝南袁氏,娶经学大师马融之女马伦为妻。 [44]年轻时担任显要职位,与哥哥袁逢皆为三公。得中常侍袁赦推崇,家族富奢过度,与其他公族不同。 [7] [13]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大鸿胪袁隗被任命为司徒。 [9]熹平五年(176年),被罢去司徒一职。 [12]光和五年(182年),又以太常升任司徒。 [5
] [14]中平二年(185年)免官。 [18]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后将军袁隗升任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录尚书事,共同执掌朝政。 [19]汉献帝即位后,其仍为太傅。袁绍当时任勃海(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太守,举兵抗击权臣董卓。董卓于是指使司隶校尉宣璠收捕袁隗为首的袁氏家族男女二十余人(一作五十余人),将袁隗等人下狱处死。
袁隗,是袁汤之子,袁成、袁逢之弟,出身汝南袁氏,在年轻时就担任显要职位。袁逢、袁隗兄弟都在汉朝担任过三公,而袁隗担任三公在袁逢之前。袁隗兄弟外结英俊,内附宦官。中常侍袁赦(一作袁朗),是袁隗的族亲,在宫中担任显要职务,袁赦因袁逢、袁隗家世代为宰相,推而崇之,以为外援。袁氏在朝中贵宠无比,富侈过度,与其他公侯家族不同。
建宁年间,崔寔去世,大鸿胪袁隗为他树碑,称颂他的功德。 [8] [47]熹平元年(172年)十二月,大鸿胪袁隗担任司徒。 [9](一说此事在熹平四年 [10-11])熹平五年(176年)十月,袁隗因久病而被策免。 [12-13]光和五年(182年)六月,太常袁隗再次担任司徒。 [14](一说此事在光和四年 [11] [15])党禁解除后,司徒袁隗与大将军何进都曾派人劝名士陈寔再次做官,欲特表以不次之位,但被陈寔拒绝。 [51]
袁隗在黄巾起义爆发时,豫州刺史王允因为把中常侍张让宾客写给黄巾的信传给朝廷,得罪了张让。后来王允被朝廷以槛车徵回京,交由廷尉治罪。袁隗与何进、杨赐共同上疏为王允求情(史书原文称袁隗为太尉,但袁隗担任太尉不见于其他书记载)。
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司徒袁隗再度因久病而被罢免。 [17-18]后来袁隗担任后将军,在任时上表郑玄为侍中,但郑玄因居丧而没有出仕。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少帝刘辩继位。朝廷下诏:“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于是,后将军袁隗升任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二人共同辅政。 [19-21]宦官杀死何进后,何进旧部举兵报仇。袁隗与其侄袁绍矫诏召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前来,然后将他们斩杀。 [22]同年,董卓进入朝廷,把持朝政。董卓商议废掉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先把这事告诉袁绍,袁绍说:“这是国家大事,请到外边与太傅商议。”袁绍前后的发言触怒了董卓,最终横刀长揖而去。 [35] [54]之后,董卓把打算废帝的事情告诉袁隗,袁隗表示同意。 [23]董卓废掉刘辩之日,袁隗亲自解下了刘辩的玺绶。
初平元年(190年),袁隗之侄袁绍、袁术皆起兵于关东,讨伐董卓,董卓下令迁都长安。三月戊午日(5月10日),董卓指使司隶校尉宣璠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身在京城的袁氏男女二十余人(一作五十余人)全部收捕下狱处死。董卓派人把袁氏男女的尸体全部埋在青城门外东都门内,而加书焉。之后董卓又担心有人盗取,于是把他们的尸体送到郿县藏起来。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伏诛,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将埋葬在郿县的袁家人遗体挖出改葬。 [28]《续汉书》记载,袁隗曾被封为都乡侯,时间不明。
袁隗之妻袁隗的妻子马氏,字伦,是著名经学家马融的女儿。马伦从小很有才能,口才也好。马融家历代都是富家,嫁妆很丰盛。到刚完成婚礼时,袁隗问她:“妇人不过侍弄簸箕条帚罢了,何必这样过分珍奇美丽呢?”她回答说:“仁慈的亲人体恤怜爱,我不敢违抗命令。您如果要羡慕鲍宣、梁鸿的清高,我也请求让我仿效少君、孟光的事迹。”袁隗又说:“弟弟比哥哥先被提拔,世人以为可嘲笑。现在姐姐没有嫁出去,妹妹先行嫁人可以吗?”回答说:“我姐姐行为卓绝,没有找到佳偶,不像鄙陋浅薄的我,只是苟且罢了。”又问道:“南郡君学业精通深奥的道义,文章成为宗师但他担任的职务,却因为财货受到攻击,为什么?”她回答说:“孔子是大圣人,免不了叔孙武叔的诽谤;子路是最贤明的,还有公伯寮向季孙诉怨。我父亲有这样的遭遇,不是很正常吗?”袁隗默不作声,帐外听见的人都感到惭愧。
袁隗曾做过南阳太守。南阳郡郦县有甘谷,谷中的水味道甘美,谷中有三十多家人,都饮用甘谷水,据说谷中高寿者活到了一百二十、三十多岁,寿命一般的人也活到了一百多岁,而活到七、八十岁的人甚至被称为早逝。袁隗担任太守时闻知此事,令郦县每月送来甘谷水三十斛,用来饮食、洗澡。 [29-30]告诫袁绍袁隗的侄子袁绍,有姿貌威容,仁爱士人,注重名声。士人不论贵贱,都抢着去投奔他。在礼节上袁绍与他们对等,来拜访的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
..................
袁逢(生卒年不详),字周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时期大臣,太尉袁汤之子,太仆袁基、后将军袁术的生父。 [19]出身汝南袁氏,以宽厚笃诚著称。历任太仆、司空、执金吾。卒于任上,赐赉甚厚,追谥宣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