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嫡长子继承制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归来如松
在姜后和众臣的辅助下,周宣王以中兴周室为己任,继承了文王和武王的礼乐教化。最终在执政45年的时间里,不仅有效地延缓了西周王朝的快速衰落,而且还恢复到了周厉王之前的太平局面,各国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天子,成就了西周中兴的局面。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宫廷早朝的景象,来表现宣王勤于政事的。半夜不到天亮的时候,诸侯臣下就不再安心地睡觉,銮玲叮当作响,来急着上早朝了。宣王中兴,政治稳定,百官、内侍都不敢怠慢国事,诸侯公卿也严守君臣大礼,严肃畏敬,及早地入朝来等待朝会。而宣王同样勤于政事,体贴臣下,非常重视朝仪,也早早地起来主持朝会。
夜色未尽,此时的庭燎之中已是一片通明,銮铃之声不断,群臣已经陆续地赶到了。慢慢地,晨曦已见,天渐渐地明亮起来,庭燎中的火炬已经显得不是那么明亮了。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宫廷的庄严华丽,朝仪的肃穆壮观,君王的尊严神圣和大臣们的雍荣闲雅。可见宣王对待早朝的心情和对朝廷礼仪、诸侯群臣的关切。
从深夜到天明,讲述得那么细致,这应该是宣王自己写的诗歌吧:
已是夜里什么时光?还是半夜不到天亮。庭中火炬熊熊闪光。早朝群臣开始来到,旗上銮铃叮当作响。
已是夜里什么时分?黎明之前夜色未尽。庭中火炬一片通明。早朝群臣陆续来到,旗上銮铃叮咚齐鸣。
已是夜里什么时辰?夜色消退将近清晨。庭中火炬光芒渐昏。早朝群臣已经来到,抬头同看旗上龙纹。
*********
在这里写一些关于周朝官制的内容,方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周朝。
周朝灭亡商朝后,天子大封天下,把王族和功臣分封到了国家的各个地方,建立起了众多的诸侯国,数量超过百个。周王朝通过宗法制和封建制,建立起了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同时周王朝还建立起了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让整个周王朝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奴隶制国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奴隶制不等同于奴隶社会。奴隶制,是指奴隶主可以拥有奴隶的制度。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的结束,可以说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夏、商、周、秦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为犯罪被贬为奴隶的。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做奴隶社会。
中国的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的,历经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经逐步消亡了,而到了秦朝、汉朝的时候,奴隶制度已经彻底被封建制度所取代。由于在中国古代,农业、工业生产都是以自耕农民和自由的手工业者为主,奴隶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大量地使用,所以有学者认为:在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奴隶社会。所以说,奴隶制和奴隶社会是不同的,周朝就是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时期。
“封建”的意思,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照爵位的高低,将领土分封给宗室或者功臣为封地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诸侯、领主或者大地主能强行地向农民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政府的职权。中国的封建制度大概始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封建,在公元前3世纪秦朝建立后,逐渐被中央集权制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