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节 天帝垂示至高无上的教导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归来如松
所以,鲁国人将要祭祀天帝,就一定先告祭宗庙;晋国人将要祭河,就一定祭祀滹(hū)沱河;齐国人将要祭祀泰山,就一定要先祭祀配林。祭天祭祖,祭祀前的三个月就要精心饲养牺牲,祭祀前的十天,要先进行七天的初步斋戒,接着再进行三天严格的斋戒,然后才举行祭祀,真是谨慎到顶点了。所以,行礼时必须有司仪指导,乐师必须有扶持引路的人,这才显得十二分的温文尔雅和从容不迫。
礼的种种规定,有时候是表现了人的回归天性,有时候是表现了人的遵守传统,总而言之,就是不忘其根本。例如,凶丧的事情,用不着谁来教导,人们悲从中来,自然会嚎啕大哭;朝廷宴享群臣,钟鸣鼎食,参加者自然无不快乐。这是回归天性的例子。又如,现在的人们都把饮用甜酒作为美妙的享受,但在祭神时却以清水一杯为贵;今人使用的快刀非常适用,但在分割牲体时偏要用迟钝的鸾刀;今人的坐垫,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坐着多么舒服,而祭天时却仅仅铺上一层庄稼秆就当席子。这是遵守传统,以原始为贵的例子。
所以先王在制礼的时候,一定是考虑到了仁德回归本性和遵循传统这两个因素,所以后人才可以效法和便于学习。君子说:如果内心没有体验,观察事物就不会明白;要想把事物观察明白而不借助于礼,就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不按照礼来办事,就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不按照礼来说话,就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所以有这么一句老话:礼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所以从前的先王在制礼时,就依据事物固有的特性而赋予意义。所以举行祭祀一定顺着天时,什么时候祭祀什么神绝不错乱;举行朝日、夕月的祭祀,一定仿照日出于东和月升于西;祭天是至高无上的祭祀,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高的圆丘;祭地是至卑无二的祭祀,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低的方泽。所以就风调雨顺,君子都勤勉不倦的报答神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