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 祭祀用的牺牲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归来如松
合祀先王的大飨之礼的祭品是那样的丰盛,贡品是那样的众多,恐怕只有天子才能有那样的排场吧!牛肉、羊肉、猪肉、鱼肉、干肉,包罗了普天之下的美味佳肴;礼器豆中盛放的祭品,山珍海味,瓜果李枣,都是四季风调雨顺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表示他们服从天子;诸侯给天子的见面礼,是束帛加璧,表示他们对天子美德的尊敬。诸侯贡品的排列,宝龟放在前列,因为龟能预知未来。其次是黄金,因为它能照见人情。其次是丹砂、油漆、蚕丝、棉絮、大竹、小竹这些日常用品,这表示普天之下的物产都是供给天子使用的。
其余的贡品没有固定的品种,原则上是你这个诸侯国有什么特产你就贡献什么,这表示再遥远的东西天子也能得到。大飨礼完毕,来宾走出庙门时,奏起恭送宾客的乐曲《肆夏》,来显示礼数的隆重。天子亲自在南郊祭天,这是无比的尊敬仁爱。丧礼,孝子哭天号地,痛不欲生,一切发自内心,这是无比的真诚。为死者准备服装、明器,虽然明知无济于事,但也仍然尽力准备,这也表现了莫大的爱心。聘问所用的礼品,多寡都要合乎规格,这是无比的合理。所以,君子如果要观察什么叫仁义,只要观察一下礼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就行了。
君子说:甘味是五味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调和出百味。白色是五色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绘出五彩。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知道忠信是礼的根本,只有忠信的人,才可以学礼。如果不是忠信的人,礼就不会跟随。由此看来,礼固然重要,而得到忠信的人更重要。孔子说:即便把《诗经》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学过礼,就连简单的一献之礼也承担不了。懂得了一献之礼,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旅之礼。懂得了大旅之礼,未必就能担当祭天之礼。不要轻率地议论礼。
子路在季桓子家当总管时,过去季氏举行岁时的祭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天还没完,天色已黑,还得点起火把继续干。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即便是身体强壮、敬心十足的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执事的人都东倒西歪、左倚右靠地来应付差使,这是在是对祖先的大不恭敬。后来有一天,子路参与季氏祭祖,举行室内正祭时,室内室外的人在门口交接祭品;举行堂上候尸时,堂上堂下的人在台阶前交接陈设食物的馔具。天亮开始祭祀,到了傍晚就行礼完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谁能说子路只是有勇而不懂得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