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经济作物 - 文科大唐 - 包大海
时不凡主张削减粮食产量,那是因为目前大唐刚刚经历乱世之后,人口骤然减少了无数倍。那这样的情况下时不凡却采用了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增加了粮食产量,可是人口却没有跟得上增加,这样必然会产生谷贱伤农的后果。这个时不凡敢肯定,自己这个时候增加粮食产量,那会造成谷贱伤农。时不凡不可能像是别的穿越者那样,管杀不管埋,明明粮食多得吃不完的时代,却拼命的增加粮食产量而不顾及后果。
很多人穿越到了唐朝初期,还主动增加粮食产量,这样不是在脑抽了吗?先不说那些从隋朝留下来陈得都想要发霉的粮食,如果还是继续贸然增加产量,这也不是逼迫百姓谷贱伤农受损失吗?时不凡增加了粮食产量,可是同样也要承担起粮食产量暴增之后的后果。提高生产力,那后果也就是谷贱伤农,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时不凡释放了生产力,必然要适当调整。
目前的合作社模式还没有彻底稳固,一旦出现了谷贱伤农,那农民必然会思考主动恢复过去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方式粮食产量低,可维护百姓安稳。不过时不凡必须要尽快扼杀小农经济的的生存空间,不能够让目前已经形成公司化的种植方式,再次回到小农经济。普通百姓追求的是稳定,是追求稳定的收入,所以他们也许不会支持粮食继续增产,所以他们很可能因为谷贱伤农,再次选择去开历史的倒车,选择通过开历史的倒车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可是时不凡不能,时不凡作为历史学者,作为一个执政者,他要做的是阻止百姓为了生计去开历史的倒车。普通百姓也许为了衣食住行而努力,可是到了时不凡这个执政者的层次,考虑的远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发展,甚至是民族的未来。他既然已经让小农经济被逐步扼杀,那他也就不能让这个历史进程再次倒退回去。所以他要让百姓继续维持这个公司化的种植方式,保证了基本的农业粮食价格稳定。
“今后北方的粮食,将会被南方所取代。南方的粮食将会足以供应我们北方所有的人口的粮食,我们北方将会逐步进行转型。我们北方将会逐步放弃种植粮食为主要的经济方式,我将会和江南豪族进行通气,商讨种植计划,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和我们北方百姓利益。根据人口来进行制定耕种的计划,保证各种农业物价稳定。而北方可以考虑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这样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满足百姓对于经济作物的需求!”时不凡说。
可是马上有人问:“什么是经济作物?”
时不凡解释说:“所谓经济作物,也就是包括药材、桑树、水果等等的东西,总之基本上除了主食谷物之外的农业产品,也都是经济作物。”
时不凡建议他们改变过去的种植方法,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因为未来光是江南地区的粮食都足以能供应整个中国百姓的粮食需求,唐朝的人口少,所以江南的粮食供应全国也都足够了。至于中原可以保持相对的逐步改变,种植经济作物。包括各种的桑树,还有各种的麻等等为主。这样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很多工业提供原材料,同时削减了农业粮食产量,可以维护农业粮食的价格不至于跳水一般的下跌。
时不凡经常在后世看到了很多农产品滞销,这些农产品滞销他用经济学思考,很多时候都是缺乏引导,缺乏有计划的种植。很多农民是因为看到了什么东西赚钱,然后集中种植什么,最后造成了供过于求,最后反而亏本了。有些农民看到了某种产品热销,集中种植,最后反而会亏本。这种例子在于农村简直是太多了,盲目跟风。目前粮食价格已经有了即将要跳水的可能,那时不凡必然要跟江南豪族进行通气,主动削减北方的粮食产量规划,维持粮食价格。
相反北方改变种植了经济模式,直接改变了从过去的以粮食为主改变了成为逐步转型成为各种经济作物了。
“我最近听说,有人研发出来了造纸的新方法,是吗?”时不凡问。
很快有人回答:“是的,我也听说了,听说有人研发出来了造纸,把过去要很长时间才能造纸的,现在造纸不过是十几天也就可以出来了!他们已经申请了朝廷的专利,随时可以进行生产造纸。”
时不凡很快说:“你们看到了吗?这个造纸从过去要一年才能够造纸,现在不过是十几天也就可以了。而这个也就是一个市场,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木材的市场。”
时不凡虽然没有发明了这个造纸术,也没有像是很多穿越者那样去搞造纸,因为他知道古代人并不笨,古代的并不缺乏搞科学的。那是因为缺乏一个搞科学的平台,因为古代搞科学的不能够带来官职,也都不能够带来什么经济利益,自然是没有人热心去搞科学。时不凡为这些搞科学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那也就是专利法案。这样这个专利法案足以刺激很多有天赋的人加入去搞科学,因为发明了东西可以获得大量的收入,可以获得几辈子甚至几十代人都无法获得的收入。
而商人也都因此会热心投资去搞科学研究,而古代缺乏的是一个维护发明家的平台,并非是缺乏发明家。中国不缺乏发明家,而是缺乏维护发明,鼓励发明的平台。时不凡给了这个平台,各种发明犹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快速得到了发展。
目前造纸术,很快也都得到了很大改良,这种从过去的要一年才能造纸的,现在不过是十几天也都会可以了。当然,要造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穿越者发明了造纸术,可是却无视了造纸所需要的材料。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这些木材用什么,很多穿越者也都不管了。有了优秀的造纸技术,可是却无视了原材料的问题。
“呵呵,用甘蔗渣来造纸,真是笑掉了大牙!”时不凡心里苦笑。
很多穿越者直接打算用甘蔗渣来造纸,可是如果甘蔗渣能够造纸,这样技术手段非常复杂。甘蔗渣造纸的技术也许表面看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可是事实上并非是如此。甘蔗渣造纸的技术复杂,工序复杂,各种问题都有很多。哪怕以后世的技术,用甘蔗渣造纸也多是成本非常高昂。太多穿越唐朝人,都不顾现实情况,直接乱来了。这个世界上都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发明了新的造纸技术,那没有足够的原材料,那也是白搭。
“你们可以采用种植杨树的方法,杨树五年可以成才。不过如果三年时间,完全足以可以用来造纸了。三年时间的杨树,足以用来造纸。而我估计每亩地能获得一贯钱以上的收入,几亩地也都可以获得很多了,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口了。本来按照原先方式,要一百亩地才能够养活一家人,那现在几亩地也都可以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了。”时不凡说。
那些商人也都眼前一亮,如果按照这个种植杨树的方法,三年一亩地可以创造一贯钱的收入。那这样意味着十亩地也都可以保证一家人的生存,要知道过去小农经济,可是要一百亩地才能勉强满足百姓生活,现在种植杨树不到十亩地都可以满足了,甚至生活更好。
“这个用来造纸的杨树,也就是一种经济作物。可以保证百姓用更少的土地来满足更多人的生存所需,用同样面积的土地,养活更多人。”时不凡说。
时不凡希望这些百姓种植杨树,不但可以位新的造纸技术提供大量的原材料,甚至可以让更多的百姓有纸张可以使用。纸张是文字的载体,而文字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需要。在古代,文字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基材,所以纸张越多越是有好处。
当然,如果有了更好的文字传承基材,那也是可以淘汰的。当电子设备足以取代纸张的时候,那也就是纸张淘汰的那一天。当然,有些傻逼说提笔忘字,认为只是会用电子设备,居然忘了如何写字?听了这话,时不凡这个真的是感觉这帮家伙思维真是奇葩。因为纸张写字,不过是为了满足文明传承的。文明传承是目的,写字是手段。如果有了更好的方法实现这个目的,那淘汰落后的手段也不是不行。既然电脑能够取代手写,那为什么一定要继续守旧的用手写呢?一大群傻逼把提笔忘字看成了洪水猛兽,可是却全然忘了书写文字是为了传承文明的手段,有了更好的手段,淘汰落后的手段,不是很正常吗?
目前时不凡还是依赖于造纸的,这个造纸能够扩散知识,加速知识扩散的速度。只有尽快扩散了知识,才能够让百姓更快的获得知识,这样进一步可以发展别的产业。未来不管是军队还是各方面甚至商业,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这个造纸能满足更多的需要,能够满足更多的知识传播的需要。
“时郎中,是不是别的东西,有可以用来赚钱?这个土地可以种植很多东西,将来可以获得更多?”有人问。
时不凡点头说:“没错,其实不光是这种杨树,你们可以根据各种情况,然后补充自己的所需。根据市场的需求,主动维持稳定,制定计划种植。比如说为了造纸,可以去种植杨树,而为了别的方面,比如说北方的突厥人,他们需要大量的粮食还有各种的蔬菜。其实你们可以就近种植蔬菜,然后做成了菜干,这样满足突厥人的需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