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东风浩然
又晚了,抱歉!
……
“这有什么不行的?南京方面还巴不得少负担一些灾民呢。”朱庆澜解释道,“现在南京方面宣称长江水灾造成的灾民已经有5000万,可据我所知,实际情况更严重,灾民数量可能会有一亿。就连南京内政部民政司在广播中都说长江灾民‘不下7、8千万’。振中要是能多救助一些灾民,这感情好。”
“既然这样,那我去安排就是。不过,朱先生忙得很,若是联系好他们,我到哪里去找你呢?”赵振中问道。
朱庆澜略一沉吟,随即说道:“眼下长江发大水,我肯定在那一带忙救灾的事情。你要是联系好了南洋华人公司,就去上海找杜月笙。今年3月份,陕灾急赈会成立募捐总组,我是主任,杜月笙、王一亭、虞洽卿等人是副主任。我从这里回去后,还要和他们商量成立一个专门赈济这次水灾的组织。通过他们,你肯定可以找到我。”
看朱庆澜起身要走,赵振中突然省起一事,问道:“朱先生,我听说你的家人中有在关外的,不知在哪里?有没有受东三省水灾的影响?”
“我大儿子在吉林当兵,大儿媳在齐齐哈尔女子教养院做院长,孙子、孙女也跟他们的母亲在一起。这次东三省水灾不小,他们那边也受到一些影响,不过问题不大。”朱庆澜笑了笑,“振中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我7月份运送救灾物资去关外的时候,曾听慈善会在那边的工作人员讲,朱会长只忙着救助灾民,连自家家人受灾都顾不上,所以就留心了些。”赵振中解释道,“现在正是学校放假的时候,女子教养院也不能老让孩子们带在一个地方,不如用华美公司运送物资的车辆把他们接到这边来住上一阵,也好让孩子们开拓一下眼界。”
眼下日本人正在东北兴风作浪,事变很可能会与历史上一样,在9月中旬爆发,赵振中实在不想让朱庆澜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振中有心了,不过华美公司的车辆都是运送救灾物资的,可不能为他们误事。”朱庆澜婉拒道。
“那些汽车从关外灾区返回时都是空载,不会误事的。”赵振中笑道,“朱先生就给我留封信,我让云天去关外的时候把他们顺便接过来就是。”
“另外,我这种安排也不是光针对朱先生的家人。从7月份关外学校放假后,我就和梁思成先生联系过,由他安排东北大学的一些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铁路修筑现场来看看,顺便见见黄河,也好坚定一下学生们将来为国家建设的信念。算来这几天,他们也就应该到了。”
“振中,我算服你了,这已经不止是实业赈灾了,而是实业救国了。”朱庆澜叹道,“那好吧,盛情难却,让那些孩子们过来看看也好,只是麻烦你了。”
“麻烦什么,顺便的事情。”赵振中笑道。
朱庆澜在给儿子、儿媳留下一封说明情况的书信后,又在赵振中陪同下参观了一番铁路修筑现场,便告辞离去。
送走朱庆澜后,赵振中问李云天:“东北那边学生过来的住处建好了没有?能容纳多少人?”
“建好了,住两千来人应该没问题。”李云天解释道,“就是将来学生们走后,也可以成为我们工程师的住所,或者用来招待有关人员。虽然条件还比不上青岛那边的四海酒楼,可在晋西北这边也绝对是不错的了。”
“你掌握的思想交流和学习小组现在发展了多少人?情况怎样?”赵振中想起月底就要举行的会议,便提前了解下情况。
“出于我们自身工作特点,我这边一共只发展了16人,都是师叔曾经带过的可靠人员。”李云天解释道,“我这边用师叔的话说,是披着一层合法的外衣,做我们自家的行当,不得不加倍小心,对有关人员的要求极高,至今也就发展了这点人。”
“这已经不错了。”赵振中点点头,“你这边的情况特殊,关系着华美、四海两块牌子,不得不小心从事,自然不能和沂蒙、陇东、宁夏他们那边比。你这小组成员的思想认识怎样?”
“从最初师叔在南窑给我们讲述的东西,到师叔送师姑去美国后回来翻译的东西,以及去年师叔从美国那边带回来的《四海之声》,我们都认真学习过了,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大家现在的认识很一致,认为我们将来完全可以比现在国内那两个党做的更好。”李云天自信地说道。
“呵呵,哪能那么简单啊。”赵振中笑了笑,“一直以来,我们要么是隐蔽发展,要么是半公开封闭式发展,加上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帜,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多。等过一段时间我们打出自己的旗帜,并发展壮大起来后,肯定会遭遇各方面的困难,遇到国内外多个敌对势力的攻击,那才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呢。你可要提醒大家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我们都明白。用师叔曾经告诉我们的话说,就是‘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们都相信师叔能带领我们走向最后的成功!”李云天正色道。
看着李云天眼神中的信任、坚定,甚至还有一丝狂热,赵振中感到心中沉甸甸的。恍惚间,自己带着一帮从死亡线上挣扎下来的少年,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努力,竟成长到了眼前的地步。不说为了国家,也不说为了民族,单说为了这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还有那关爱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自己就一定要努力把握好今后的每一步。
“成功不是我一个人能带来的,那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赵振中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也是个人,而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不犯错的人,我希望在我犯错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而不是大家盲从于我,跟我一起犯错。何况,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健康的,哪怕这个人再聪明睿智,也肯定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是今后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注意的。”
“至少,我这些年来就没见到师叔有犯错的时候。”李云天笑道。
“你啊。”赵振中叹了口气,摇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在李云天去忙其他事情后,赵振中也开始思索起自己这一段时间所要面临的事情来:
按照时间来算,周恬、周昊他们最多有一个星期就到青岛了,自己这边由于此前保密的需要,没有与南洋致公党建立直接的联系渠道,有关向南洋移民的事情只能等周恬他们回来再说了;
东北那边的应变准备已经开始,让刘成林伪造的手令已经做好,有关人员正在熟悉沈阳到葫芦岛一带的路况,想来到时不会出什么问题;
山东那边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等今年下半年美国留学人员回来后,相信有关建设会向前发展一大步,至少有关钢铁冶金和机械制造会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山西这边的工程建设和物资储备正在有序进行,未来一、两年年内基本上都会是这个样子,当然,有关工作要加紧;
陇东、宁夏两地纳入掌握不久,由于严格封锁消息,加上临近的陕西、绥远以及甘肃其他地区都处于纷乱状态,至今尚未觉察己方行动,或者是觉察到了但没引起足够重视,这种情况至少还会持续10来天;而到时候兰州那边不出意外的话,还会发生事变,己方正好再趁机出动一回;不过在此之前,宁夏对北、对西的两条防线建设,以及靖远那边的行动也要加紧了;而为了增加西北根据地的生存能力,增强各部持续作战能力,有关军工建设也不能松懈;
另外,山东沂蒙、西北陇东和宁夏的思想交流与学习小组虽然已经发展到各部营级单位,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毕竟距离8月下旬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